•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準備好適應新媒介生態的評論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馬李文博  2018年12月21日11:13

    “網絡時代新媒介生態下的文藝批評是一些短的、碎的、即席的東西,但有的是很有思想和深度的,語言也和傳統的文藝批評不一樣,連生活方式都不一樣,那么對這些東西怎么去抓住它評價它,怎么樣把它納入到我們的方式和體系里面來? ”12月15日,由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藝術委員會主辦,太原師范學院影視藝術系、文學院承辦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新媒介生態下文藝評論的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太原舉行,會上,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夏潮指出,當前文藝評論工作的組織開展和管理方式要積極適應新的評論生態。

    新媒介評論的熱乎勁兒和數字化

    首先要理解目前新媒介評論的特點和價值。在目的是擴大關注度的娛評和傳統的學理性評論之外,山西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杜學文提出另一種評論,即賞評。杜學文說:“賞評有欣賞的意思,也有打賞的意思,很可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它的現場感、即時性是非常突出的。我現在覺得好,馬上就給作品打賞、點贊,或者發表言論,所以賞評也特別敏感。那么我們就應該研究,為什么觀眾在這個地方要表示一個態度,這就能夠及時反映出創作中規律性的東西。 ”杜學文認為,這顛覆性地改變了我們對評論的認知。我們過去的習慣是作品要出版或者發表之后,評論家研究、寫出文章,然后再交報刊社發表,這個周期過程相對是比較長的。理性思考從醞釀到發酵,距離欣賞者的即時反應可能已經比較遠了。現在作品在第一時間面世的時候,欣賞者在第一時間欣賞的時候,對作品的評價就出現了。杜學文強調,理評只有關注欣賞者即時反應的審美價值,關注觀眾被打動的瞬間,和大眾的聯系才能更加緊密。娛評、賞評則應該增強思想性。

    “我最怕被拉到西安的影迷社區和他們討論電影,他們都是發燒友,對一個細節比如什么顏色的汽車在影片中出現了多少次都有統計,讓人覺得他們是在收藏電影,我們根本無法企及。 ”西北大學教授張阿利這樣談到影迷群體的“小癖好”讓他難以應付。說明影迷從細節入手所進行的評論對電影研究者的話語權構成了極大挑戰。影迷的評論往往含有鮮明的社交“表情” ,粉絲、公眾號的評論則有商業訴求,不過現在的受眾讀解網絡“表情”的能力也在提高。通過對影迷社區、電影類微信公眾號、貼吧、論壇等新媒體平臺的統計研究,張阿利認為,例如發彈幕等新媒介的即時互動功能,不光是一種受眾和被傳播的藝術作品之間的互動,而且是在受眾之間以及與藝術作品之間的多維視角的互動。

    張阿利更看重的是大數據支持的評論形態,他已經開始發布幾百字的電影短評,并觀察每則的閱讀量、跟進的討論。“馬上看到評論的閱讀量,有多少人在點贊、評論,有數據的同步增長。這就使得我們的評論發生了很重要的變化,由于互聯網的數字化技術手段,把過去的那種感覺性的、理論思維性的評論,變成了現代評論中的數理性表述,是可再現性的東西。 ”

    專業評論家要突破框架

    “第五代”電影導演、攝影師梁明觀察到,雖然地鐵有時候很擠,乘客們都快貼在一起了,但是都在拿著手機看短評。為什么通過幾百字的評論對一部電影就了解了?說明受眾獲取信息的來源更加多元了,有許多人從讀原文的“框框”中解放出來,接受的信息也更加濃縮、準確而且更有意思了,因為受眾都很關注腦海中的收獲。梁明還列舉了付費類知識分享APP和聽書APP,來從愉悅程度上說明知識轉化的不同方式。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視聽藝術委員會主任張德祥提到,他所關注的幾個新媒體評論人,和傳統評論寫作的“套路”是不一樣的,他們的評論從來沒有框框、視野非常開闊,總是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作品。并且他們的見解銳利,例如針對商業大片思考其敘述中華民族歷史的方式。相反,有的專業評論家總是從專業出發,忘記了任何藝術都是聚焦人的,忘記了關心老百姓最關注什么。

    理論框架如果不能有力地回應現實就沒有必要奉循下去。陜西師范大學教授裴亞莉認為,電影的創作、批評還是理論,都應該回應當下生活內容和樣態。所有在今天生產的成功的電影、評論,都應該是對于當下充滿了新媒體特征和后人類特征的生活內容的“折射” ,應該是對在生活中有重大而且廣泛影響的生活內容的回應。如果不是這樣,所謂專業的研究方法和學術文化的潮流,在越顯著的成就之下就有越嚴重的遮蔽,造成部分作品無法被恰當地闡釋解讀。裴亞莉指出上世紀80年代有著電影的生態的豐富性,有一些評論卻因為更為關注形式語言的探索忽視了對于生活真實的書寫的關注, 90年代備受青睞的結構主義研究方法有著科學性,卻導致了電影創作、批評和理論建設對活躍的社會現實的忽視。

    新媒體之外的討論對于電影的輿論風向影響已經很有限。許多專家都談到傳統范式的學術文章,并認為作為科研成果它有其用處,它也有忠實讀者和特有的輻射層面,但是學者不應該只會或只愿意寫這種篇幅和范式的文章,因為學術刊物發表的標準已經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

    新文藝新生態的新批評

    批評者所要適應的標準、手段是由文藝工作的生態決定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現在,文藝工作的對象、方式、手段、機制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文藝創作生產的格局、人民群眾的審美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文藝產品傳播方式和群眾接受欣賞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傳統文藝創作生產和傳播,我們有一套相對成熟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措施,而對新的文藝形態,我們還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

    文藝生態也反映在評論的形態上,比如,同樣是“全民討論電影” ,改革開放初期的形態相對簡單。據評論家邊國立回憶,上世紀80年代,高峰時期全國各種類型的群眾影評組織達到2萬個以上,發表大眾點評文章的電影報刊林立,有一年度的全國影評大賽參加者竟達300萬人。彼時活動的歷史使命是用電影思維沖擊虛假之風和提升群眾自身素質。到了新媒體時代,每個網絡用戶都可以參與評論,僅僅從人數、影評群落數量都早已超過了上世紀80年代,而目前更為復雜多元的評論態勢還是由于文藝生態存在著多元化的利益關系和互聯網上的利益相關方的增多。

    “過去一年有多少部電影是國家財政支持、有國家行政和事業編制的人員生產的呢?曲藝、雜技行業里更多是新文藝工作者和新文藝群體生產創作的,說明文藝創作的格局發生了變化。網絡以及青年消費群體出現后,人民群眾的審美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夏潮認為,當前的文藝創作生產出現的新情況包括長期沒有被納入到文藝工作對象的視野當中的大量的企業家和千千萬萬的從業人員。并且,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法律的規制都已進入文藝工作的方式、手段和機制中。而隨著文藝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新媒介的生態也隨之變化:體制機制新,所有制的形式多樣,文藝生產從業者的身份新,新的文藝聚落大量出現,新的文藝形態如網劇出現。據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黨委書記彭文祥研究,網絡文藝是受網絡技術、新媒體和社會變遷作用與影響的,它仍處在變化發展之中。網絡文藝和傳統文藝最終會走向新常態,締結新的“共名” 。

    評論者的介入,根本還是在新文藝新生態中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準則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現實主義美學原則。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戴清認為,媒介融合生態下現實題材創作不斷豐盛與強勢回歸,文藝評論有著更豐富的表達空間。近年對現實題材劇集的評論成果中,對刑偵涉案劇的發展與子類型的發育、軍旅劇創作存在的模式化不足、行業劇都市情感劇對社會問題的回避等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對藝術提煉與轉化的敘事層面思考有多角度的分析;在精神內涵與審美風格上對現實主義原則加以深度反思與總結,在人物的塑造和相互關系的把握上,還有真善美的協調失衡等問題上的展開和深化,都大大拓展了對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學理思考,也進一步開掘了現實主義美學原則的理論深刻性與豐富性。這些可貴的探索提供了基于學術研究的豐富素材和可拓展視角。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日韩免费精品视频|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一本之道av不卡精品| 久热爱精品视频线路一|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偷产拍|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久久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a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 91精品久久久久|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国产91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