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談廷富:煙波千疊楚天闊 ——談廷富六十人生歷程
    來源:中國作家網 | 談廷富  2018年12月03日16:45

    一、初遇波折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萬古長江中游,千里荊楚沃野松西河岸,公元1972年乍暖還寒的早春,子夜時分,湖北省公安縣金獅區糧管所值班室門外懸掛的一塊小小黑板,正在風中微微晃蕩。如果你提著馬燈去照亮黑板,會看見上面用白粉筆寫著當天的值班人員,其中談廷富的名字很是醒目,名字后標明他的值班時間:23:00時至1:00時。

    值班室內,在馬燈微弱的燈光照耀下,不足十六歲的少年談廷富,半坐半躺在長條靠背椅上,已酣然入夢。細微的鼾聲節奏舒緩,隱約可聞。突然哐當一響,驚得談廷富從座椅上跳了起來,面前站著前來接班的副所長林學全,劈頭蓋臉地好一頓斥責:“談廷富!快醒來,出大事了。你值班的人怎么連柵子門都不鎖啊?出了事你負得起這個責嗎?”沒有鎖門……他被嚇蒙了,可是,根本沒人告訴過他還要鎖門呀。“去,趕緊通知所有人立即集合……” 林所長鐵青著臉吩咐道。很快吵吵嚷嚷的人群圍攏來,又各自打著手電筒或拎起馬燈出去。直到一個個土圓倉全部角落都清查完畢,確定沒有異常,人群才散去。臨走前,林所長對談廷富扔下了一句:“明天,你,給我在大會上作深刻檢查!”

    這一夜,少年談廷富平生第一次失眠了。一個多月前,初中畢業后因家貧失學在家的他,經推薦參加財貿隊伍整建工作。他被分配到金獅糧管所的專案組,每天除了調查、取證和謄寫材料就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他喜歡盯著墻壁上那塊小小的黑板,琢磨黑板上的名字換了一批又一批,怎么就不見他談廷富的名字上一次榜呢?少年的好奇心加上旺盛的精力,促使他終于向領導開了口。領導在稍許沉吟之后,就爽快地答應了他。后來,當他得知每值一個班還能拿到五毛錢的補助時,他真有點喜出望外了。按那時候的標準,就是正式職工每月也只能領到30多元的工資呢!他慶幸:自己終于可以給那個窮困潦倒的家一點點支撐了——這也成為他多年后闖蕩社會、堅韌拼搏的一種原動力。可是,明天他要在全所大會上作檢查……這句話像一記重拳擊中了他。談廷富感覺自己剛剛開始的美好人生,就要在風雨中搖搖欲墜了,他不敢想下去。四月的短夜,他就這樣睜著眼,聽夜鳥不時掠過窗外的聲息。

    其實,這一生他都感激這場值班風波。談廷富沒有在挫折中敗落或敷衍,他在大會上的檢討是深刻的,可以說是觸及靈魂的。他在認真反省的同時,暗下決心:今后無論在哪里,無論做任何工作,首先要明確的就是自己的職責,始終要恪守的就是自己的職責!他告誡自己:只有一個人忠于職守的人,才配有成功的人生。

    (談廷富日記之一:糧站值班挨批,是一劑苦口良藥。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首先必須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必須清楚自己肩上的責任!這次挨批,終生受益。)

    轉眼到了6月底,同去參加財貿隊伍整建的21人中,只有3個被留用。陳昌文分配到申津渡糧站,熊書蘭留在了獅子口糧站,而他的去向則是剅口糧站。天有不測風云,誰料領導找他話也談了,介紹信也開了,只等報到后,就可以立即轉正的談廷富,卻突然高興不起來了。原來,還沒有等到通知報到的日子,獅子口一個電話就打到了保城公社,輾轉通知回到永豐大隊家里休息的他,讓他到區里找當時的財貿總支部副書記徐升平,說將介紹信直接給徐好了,不用去剅口糧站報到了,回家再等通知。后來他才知道,是因為當時在公社當糧管員的大哥也在這一批轉正名單中,兄弟兩個不能同時轉正,這樣自己就被刷了下來。

    第一次遭遇人生挫折,不能說不感到茫然。但談廷富沒有怨天尤人——人哪里都要勞動,正值農忙雙搶時節,他立即投入生產隊緊張的勞動。七月的太陽曬得大地發燙、曬得人毛焦火辣,談廷富挑著一擔大糞,踉踉蹌蹌地走在田埂上。迎面就撞到一個人,原來是駐隊時曾派宿在他家的區委副書記鄧德生。年輕的鄧書記拍著他單薄的肩膀,說,“小伙子,這么大一擔挑得起嗎?”“挑不起也得挑,不挑還能怎么呢?”談廷富苦笑了笑,低頭拿腳要走。“等等,廷富,糧管所去不成了,你想不想教書?”鄧書記攔住他問道。“想!我做夢都想!”談廷富一把扔下肩膀上的擔子,大聲答道。“那你回去寫個思想小結,寫好去公社找我。”鄧書記一笑,“寫得好,就讓你去教書。否則,就繼續挑糞吧!”然后,揮了揮手走了。直到鄧書記的身影在青黃相接的田野上消失,談廷富還獨自站在原地回不過神來。

    在家好久沒有拿過筆紙了,他跑到院子后面的雞窩里摸了兩個蛋,飛奔到小賣部去換來一疊信紙。夏蟬的鳴叫仿佛要撕開命運的一個豁口,躲在樹林里奮筆疾書的談廷富,此刻完全被自己書寫的情緒所左右。然后午飯也顧不得吃,他下午3點前就捏著洋洋灑灑的幾大頁思想小結往公社去了。幾乎是一路小跑,他飛快就到了4、5里路外的保城公社。“這么快就寫好了?”鄧書記接過稿子,站著就看完了。然后笑著說:“寫得不錯,還是那回事,回去等通知吧!估計8月份要組織一次暑期教師培訓……”談廷富歡天喜地地回到家,就一把將自己關在房里不出來了。他抱出從前沒舍得扔掉的課本來,東翻翻西翻翻,又興奮,又茫無頭緒。連父親在屋外叫他吃飯也沒有聽見。

    夜里,除了永遠停不下來的父親還在月光下挽草把子準備燒柴,家里兄弟姐妹都在外頭歇涼去了。談廷富悄無聲息地溜進里屋,拎亮了煤油燈,拿起筆,鋪開紙,一筆一畫地寫起來。汗水順著額頭鬢角往下淌,一滴又一滴滾落而下。他心疼地用雙手捧起稿紙,對著燈光用嘴去吹那汗水洇濕的地方。只見潔白的紙頁上,一個又一個滿是他學著當初老師批改作業寫的那種大號的“閱”字!

    二、民辦教師生涯

    “家塾燈前課,村陂雨外耕。”舊時的家塾早不見蹤影,代之而起的有農村小學。1972年8月,談廷富到義星小學參加暑期教師培訓;9月,到永豐小學報到,成為一名他夢寐以求的農村民辦教師。

    沒有教過書,一切要從頭學起,他分外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本就世代清寒的談家,在談廷富兩歲那年又突遇火災,一場大火燒得家徒四壁。一家人只得求助于熟人敬家婆,在她家借住一些時日。緊接著又是三年自然災害的到來,這更是加劇了度日的艱難。談廷富是吃著奶奶煮的菜糊糊一天天長大的,奶奶孫引婆為了節省口糧,最后竟以餓死自己為代價來保全她的孫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談廷富又趕上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學校天天都處在停課狀態中。因此他僅有的一點文化課知識,也是零零碎碎積攢起來的——現在走上講臺為人師表,不加倍努力學習能行嗎?

    談廷富的備課本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鉛筆注音。3年過去,這個才20 出頭的小伙子,就成長為這個有著300多學生的小學的校長。學校條件差,教室的墻壁上到處都是指頭寬的縫隙。冬天,外面的風從墻縫鉆進來,刺骨的冷。他就帶領學校的十多個老師,自己動手修繕校園——并開荒種菜,改善老師們的伙食。他還是大隊的掃盲老師,和當地的農民打成一片。這一干,就是十三年。

    1979年元旦,也是23歲生日的那天,談廷富迎娶到他水靈靈的新娘——20歲的鄰村姑娘譚賢珍。家貧萬事憂,購買喜糖和給新娘做一套新衣裳的錢也難以籌措。二姐雪中送炭,將她自己準備置辦嫁妝的三百元錢全數送作急用,讓弟弟熱淚盈眶。結婚后,他給自己在第一個五年內立下三個目標:生一個孩子,買一輛自行車,造一間瓦房。第一個目標很快實現了,1980年2月25日兒子談立宇出生。金獅區地處虎渡河之西,那時候南平鎮是公安縣虎西的區域中心,從家里去南平趕一趟街,要走足足12里路。接下來要買自行車,夫妻倆勤扒苦做,不久這個心愿也達成了。1983年,農村實行分田到戶,談廷富的日子更加辛勞。除了雷打不動的教學任務,他還有每天繁雜的校務,而地里的莊稼也是不等人的。大哥那時已經到縣城工作去了,兩個姐姐早已出嫁,小弟在外讀書,父親自從母親龔道玉1973去世后就一直跟著他過。連續幾天,談廷富和父親、妻子都是凌晨兩三點就起床去割谷。當時兒子談立宇還小,總是被反鎖在屋里睡覺。有一次,等天蒙蒙亮時他們回到家里,譚賢珍撩開土布帳子,發現孩子不在床上。天啦,孩子不見了?!一家人慌了,到處找。原來孩子爬到旁邊爸爸的床上裹著帳子睡著了,一臉淚痕。抱起兒子來,又發現小家伙嗓子都已哭啞。

    一家老少四口居住,那三間土墻屋早已破敗不堪。每逢下雨,屋里到處都得用盆桶嘀嘀嗒嗒接漏。1984年,建房計劃倉卒實施。談廷富挖好窯,請來燒窯師傅,自己動手燒磚燒瓦,一點點準備建房的物資。在磚窯稻草騰起的陣陣青煙中,他感受到的不是苦澀,而是溫暖。為了省錢,談廷富聯合另外3家做房的鄰居,一起開著手扶拖拉機去沙市軋鋼廠購買次品異型材。那是他第一次去沙市,回來過輪渡時,坐在卷曲的鋼材上,望著奔涌的江水,人也不禁思緒如潮。

    那些買回的異形鋼材,都是一卷卷的。拉回家后,談廷富拿錘子先將鋼筋錘直,再按尺寸量好后鋸斷,接著還要在兩端彎出鉤子,然后扎成籠子,最后才能和水泥粗砂混凝土一起制成預制件用于建房。除了最后做成預制件,前面幾道工序都是他一人動手敲敲打打獨立完成。他那拿粉筆的手,被鐵錘鋼筋磨礪得越來越粗糙。那天談廷富請了一臺東方紅牌290拖拉機去松滋劉家場運石灰,在返回途中遭遇大雨,車輪一路打滑。每走一段,他就要跑到附近農戶家討稻草來墊路。妻子譚賢珍見天已黑,人車沒回,很不放心,就獨自打著手電筒往來路上去接。夜黑路滑,這個女人獨自在泥濘的松西河堤跋涉了15里路,才遇到同樣也是渾身泥水的丈夫。“賢珍!”驚訝的談廷富呼叫出聲,這個時時牽掛她的女人,真是讓他終生珍愛的賢淑伴侶。

    談廷富是個干活特別“下得身”、能吃苦的人。雖然眾多鄰里親友都熱心地無償出力幫助他建房,但他還是因為勞累過度害了一場大病。在位于南平鎮的縣二醫住院治療了二十多天,病情剛有好轉,他又因為惦記著學校和學生匆匆出院。

    (談廷富日記之二:苦難是人生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懂得珍惜感恩,才懂得奮發圖強。)

    談廷富的民辦教師生涯,就是這樣勞累伴著貧窮。他記得有一次,年幼的兒子想買一根1毛錢的冰棍,抱住父親的腿不放,當時他又忙碌又沒錢,情急之下一巴掌拍了過去。可打在兒子身上,疼在自己心上。他趕緊抱起兒子,自己也禁不住熱淚暗涌。即便在那樣艱辛的年月,他還是重金訂閱了兩種雜志:《演講與口才》和《家庭》。他認為:人的一生就應該不斷地學而求進!談廷富任校長期間的永豐小學,連續被評為先進單位;他個人也連年榮獲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三、江湖歷練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者的。1985年,臨近而立之年的談廷富,在谷升寺小學度過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也是他自己的最后一個教師節。之后兩天,他便在南平街頭幸遇大哥在縣紀委的同事顏昌學干事(已于縣民政局局長任上退休)。當時顏干事對他說:“廷富,現在國家出臺了政策,允許農村人辦理自理糧戶口了。你不想到城鎮闖一闖嗎?你想想吧,農村永遠是農村,城市永遠是城市!”就是這一番話,改變了談廷富以后的人生。

    得知談廷富新的打算,大哥和時任南平鎮紀檢委員的表姐夫也都表示支持。幾經周折,他終于將戶籍遷移到南平鎮蔬菜場,成為菜農糧戶口。1985年9月,才落籍的談廷富立即投入了南平鎮冷凍廠的籌建工作。不久之后,他又改為參與組建公安縣畜禽公司。這個公司是集畜禽養殖、銷售與羽絨加工一條龍的項目,起始由縣委書記廖永新親自參與籌劃,由港關區與南平鎮合辦,交由縣鄉鎮企業經委直接領導。一切都要從頭學起,邊學邊干,談廷富忙得沒日沒夜不亦樂乎。這時他妻子譚賢珍正孕育著第二個孩子,但為了家庭在南平鎮立足,每天還挺著個大肚子到菌種場上班。由于善于學習踏實肯干,特別是對外能聯絡事、對內能團結人,談廷富被領導委以重任,任命為縣畜禽公司副總經理兼氨基酸廠廠長。工廠選址于縣城斗湖堤,他白天忙于廠里的事務,回家或到南平鎮聯系工作只能利用夜晚,就這樣坐著廠里的一輛破吉普,從斗湖堤到南平兩地奔波。好不容易在南平又是安家建房,新房子的窗戶尚未安裝上玻璃,他就弄了些塑料膜蒙上,即匆匆帶隊赴武漢,到武大實驗研究所學習氨基酸生產工藝。

    三個月后,氨基酸廠投入設備安裝工作——這也是現今公安縣骨干龍頭企業新生源公司的源頭。隨即,女兒談子萌于1986年農歷臘月在南平呱呱出世。這讓素來看重親情的他更感責任重大,也更增添了他干事業的勁頭。建廠工作進展順利,那一年,談廠長被評為縣勞動模范。但不久,在企業歸屬問題上卻生枝節,企業領導班子及人員關系歸屬也隨之變化。曾直接管理過氨基酸廠的縣鄉鎮企業經委,看中工作勤奮、年輕有為的談廷富,就把他要了過去,擔任一個粉絲廠的廠長。

    中國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一個重視人才的年代。1987年3月,談廷富又被調到縣企業經委直屬的公安縣貿易中心,不久任命為辦公室主任。

    坐到辦公室主任的位置,學習對于他來說,更成為必不可少的功課。企業經營,內部管理,人事文檔乃至財務核算,他都用心投入去熟悉、去逐項落實或推進。功到自然成,這期間談廷富又取得了經濟師職稱。因獲中級技術職稱,同年,他的戶口問題也獲解決,終于轉成了地地道道的商品糧戶口,并被錄用為國家干部。當時,一個從農村戶籍起步的人,要完成城鄉之間的身份轉換,得經歷多少艱難困苦的跋涉啊!一年后,他又被上級委以重任,調到縣企業局(鄉鎮企業經委改名)任行政科長,后又任直屬企業科長。在此期間,談廷富通過參加成人教育培訓,獲得了湖北工學院專科畢業證書。

    1992年9月底,談廷富調任企業物質公司經理。在他的帶領下,之前困頓的局面一步步打開,公司的發展步入順境,一步一個臺階。在1993年物質公司成立的第十個年頭,公司30名員工完成全年銷售任務達960萬元,占10年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利稅達25.1萬元;經營煤炭6.6萬噸,占10年總經營的四分之一強。1994年12月7日,《公安報》以《談經理二三事》為題,對談廷富及他所在公司的事業發展作了詳細報道。也是這一年,他本人獲得全縣“十佳經銷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談廷富日記之三:從農村到城市,從企業到部門,從一般職員到國家干部,每一次角色的轉換,都是人生的一次歷練。必須清醒的是,我永遠是農民的兒子。樸素、低調、誠信、向上,是我永遠的坐標。)

    誰也沒想到,在企業界做得風生水起的談廷富,卻于1995年底突然向企業局遞交了辭職報告。原來,作為公安縣利稅大戶的法人代表,談廷富早已被縣稅務部門領導視為英才。適逢地稅與國稅分家,需要擴充部門招募人員。他看準這一契機,似乎看到了自己更廣闊的用武之地和發展空間。他還年輕,渴望新的挑戰和不斷的超越。

    四、到中流擊水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從本地最大的上市企業凱樂科技公司燈火通明的大門出來,已經入夜,談廷富讓司機將車開一程到前面等自己,他獨自一人步上江堤漫步。

    他1996年元月調入縣地稅局擔任培訓中心主任,1997年初又調任地稅集貿分局局長。任職集貿分局的當年,他就在上年稅收73.1萬的基礎上,一躍而完成稅收任務213.69萬元。不管面臨多大的困難,他都沒有退縮的習慣,總是迎難而上完成工作創造成績。

    當時辦公場所狹窄擁擠,想要改善卻沒有途徑和費用。談廷富開始積極想辦法,找地皮,找經費。終于,在王崗新區找到了他所要找的地方——那是一個廢棄多年的院落,齊人深的荒草在夕陽下搖曳。談廷富面露喜色,轉身就去找地稅局局長,說要在那里蓋集貿分局的辦公大樓:“那個破舊的院子,建筑建安所不要,斗湖堤分局也不要,我們集貿分局要。”嚴局長答應了他,但是表態說沒有費用可撥,只有賬上凱樂公司30幾萬難以收回的周轉金,看他有沒有本事去收回來建辦公樓。談廷富聽了,心里沉甸甸的。他深知:要把這筆賬面周轉金變成活之朗朗的現錢,還不知要跑多少路、花費多少口舌。好在軟磨硬泡的,如今總算收回了部分資金,他終于能松懈下來獨自在江堤上安步當車了。夜里的江風格外爽人,星空下的談廷富面向大江舒了舒雙臂,好不愜意!

    一棟嶄新的辦公大樓,在原先那個廢舊的院落拔地而起。連帶新建的,還有14套的宿舍樓。那收回的部分周轉金,加上干部職工的集資建房款,錢還是遠遠不夠。不過集貿分局領導班子早已想好另外的辦法,在臨街一層修建了7間商業門面房,轉讓給商戶以彌補資金缺口,終于讓工程得以竣工。這已是1998年,同事們高高興興地搬進新辦公樓那天,院落里放響了喜慶的鞭炮。

    可是,談廷富又想跳槽了。為什么呢?這一次,他是真的覺得累了。身累不算什么,這是心累。在這個職位上呆久了,很多的弊端開始顯現。比如年節來往的累,親友熟人托辦事情的累,上下左右應付的累。別人托情送禮求他開方便之門的事,時有發生。有些事能辦則辦,而另一些事嚴格按照政策就不能辦。他是個愛惜自己羽毛的人,于是時間越久得罪的人的就越多。在來地稅局之前,大哥就一再叮囑他,不要在這種事情上面犯錯誤。就在早些時候,他還經歷過一場送禮風波。建樓的施工方,夾著一包錢找上了他的門。他也不知道那錢是多少,因為根本就沒接,只是看上去至少有兩萬元以上。一陣客套過后,他對施工方老板說:“你今天不把這包東西帶回去,就是為難我。只要你一心為了工程,不搞這些針對人的把戲,什么事我們都可以談判商議。”那老板帶著錢疑惑地離開了,可后來發現談局長在處理工程的問題上還真是入情在理。當天送走施工方老板后,談廷富就踱上陽臺,望著夜幕下的城區陷入了沉思,他想換一個環境了。都說性格即命運,一個嚴于律己的人,其成敗進退,不止和自身的知識經驗積累及能力相關,更源于他的人生境界與內在品質。

    (談廷富日記之四:人生的風向標由自己把控,關鍵時候不失舵、不暈船,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無論何時都要記住,不失人格、不違法律,光明磊落做人,坦坦蕩蕩做事。)

    1999年新年伊始,談廷富主動申請調入與集貿分局平級的縣地稅稽查局,擔任副局長。有領導和同事不理解他這個副科級分局局長,怎么甘愿降格使用。他這是激流勇退,其實也是一種以退為進。他在稽查局的工作,和以往比較相對輕閑。他把這里當作自己拓展視野一個新的平臺,把這段轉折當作審視自已過去與未來的一個契機。

    轉眼到了2001年,稅務系統推進干部人事體制改革,談廷富向單位提交辭呈,申請辭去職務提前內退。步入四十五歲的他,做出這一決定,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縣局的局長不答應,市局的局長也不同意,說他這樣年富力強的干部,正是地稅工作倚重的骨干,怎么可以退呢?幾次三番,后見他去意已決,市局局長才親自去省局說明情況,他辭職內退的申請才得以批準。手續辦下來,已經是2002年年頭了。他去辦公室收拾東西,離開這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還真讓人依依不舍。回首來路,展望前景,他是不是百感交集呢?

    五、商海泛舟

    “無窮江水與天接,不斷海風吹月來。”人一生難免幾次面對重大的抉擇,關鍵是,你要清楚自己目前的位置和追求的目標。只要按照自己內心真實所想去正直地生活、去努力地拼搏,其它的就交給命運吧,無論結果如何都無怨無悔。

    女兒談子萌已經上了大學,兒子談立宇也早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談廷富已經沒有了什么要特別求穩的后顧之憂。只管去闖,只管去建功立業,只管去嘗試和開拓。從2002年開始,他又成為投身市場的弄潮兒。他先是到表侄袁中雄的湖北平安煤炭化工有限公司擔任財務副總,后又在該公司與漢陽港務公司合辦的煤炭交易中心擔任總經理。

    2004年,談廷富注冊了自己的公司——荊州市富廣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自己經營煤炭。煤炭銷往湖北武漢地區幾家大型電廠乃至下江幾個省市。這些經銷的煤炭都是走水路運輸,貨源在長江上游,于是在重慶萬州、四川瀘州以及湖北巴東都設立了收購點。談廷富親自到那些地方去收煤,坐了一天的車,飯都吃不下,卻要連軸轉地往山里礦區跋涉。有些礦區的路呀,煤塵飛揚,整個人都弄得烏眉棗眼;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包糟,下雨就穿上及膝的長筒靴——沾上泥巴有十來斤重,讓人又笨重又燥熱。那難受的滋味,只要親身經歷過的人,當永久難忘。而下礦,也是常有的事。那些民間挖的簡易礦,都是打著木撐子支撐著。礦小,運煤就拿背簍背進背出。地下那暗黑的采煤層,自然是氧氣稀薄,人下去不一會就氣喘吁吁。可細節決定成敗,為保證煤炭質量,談廷富不得不在眾多的煤礦進進出出查看。不然,辛辛苦苦耗費巨資運到電廠的煤不達標,過不了買方的驗收關,那才是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了!

    幾年后,他又和同行們籌建了公安縣煤炭協會。該協會企業,稅額最高時一年繳納一個多億的人民幣。而他的個人企業,累計繳稅也達兩千萬元以上,最高峰一年繳稅427.1萬元。談廷富經營的公司以及煤炭協會成績斐然,2012年11月16日,《湖北日報》 以“黃金水道孕育出中部小煤都”為題,作了專門報道。從稅務部門出來的談廷富,守法經營的意識很強。他也親眼看到一些煤炭同行在生意場摸爬滾打多年,最后卻在稅法上觸礁的慘痛教訓。為此他總結道:“行得正,才走得遠。”

    (談廷富日記之五:人生能有幾回搏?與其碌碌無為過一生,不如甩開臂膀痛快干一場。朝九晚五、墨守成規的人,永遠發現不了超越的路徑,所以我們必須擁有一雙犀利的眼睛。)

    隨著2010年開始的市場萎縮,談廷富的煤炭生意也步入慘淡經營之境。煤炭價格從每噸700多元下滑到400元左右,他公司財富縮水的速度也是相當驚人。在煤炭生意最低谷時,他一年就虧損了500多萬元。這期間,他陸續清理公司的煤炭庫存,并將朋友們以前放在他這里作為流動資金的錢都一 一歸還。他寧愿虧自己,也不能欠朋友。他說:“在商要以誠經商,處世要以誠待人。只有行得正,才能走得遠。”

    “水隨天去秋無際。”九省通衢的大武漢,還有萬里長江,這些都再度延伸了談廷富的視野,豐富了他的人生,開闊了他的胸襟,升華了他的境界。

    六、故里熱土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煤炭生意已難以為繼,時不我待!加之93歲的父親高齡離世,更促成了談廷富葉落歸根、回報家鄉之行。

    父親談明貞一生經歷坎坷,勤苦善良。特別是母親龔道玉英年離世后,父親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把五個子女拉扯長大,艱辛難以盡述。父親6歲就打工放牛,談廷富也6歲開始參加勞動,因家庭困難受生產隊照顧當上放牛掙工分的牧童。父親一生以德報怨、樂于助人的品質,也深深地影響了他。

    談廷富對家族的付出,是族人有目共睹的,這使得談家形成了一種家族里互幫互助的氛圍。那還是他當民辦教師的時候,就主動借錢給磨豆腐為生的表哥購買生產豆腐的鋼磨。2004年談廷富在武漢期間,考慮到大姐的住房困難,他又將物質公司改制的門房買下,無償給大姐使用至今。還有和二姐、和表兄弟甚至家族以外其它親友鄰里之間的互助……這一切善行都像鳥一樣飛過,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親友鄰里們卻銘記在心,所以在他幾次建房時大家都踴躍相幫,有錢的借錢有力的出力。在談廷富60歲生日來臨之際,二姐夫還為此專門撰文《感謝我的好兄弟,終身永遠不忘記》,其中寫道:“那時母親走得早,全靠父親種地,你剛結婚不久,自己也手頭拮據,還千方百計想辦法,為你姐置辦嫁妝、打家具,5月4日又用自行車把你姐從谷升寺送到申津渡我的家里,圓了我的結婚夢。一路辛苦,我的好兄弟……”

    談廷富對家族后代子女的言傳身教,也是卓有成效的。每一個春節,幾代人都在一起歡樂共度。每年親友還要組團去各地旅游,這樣與子孫后代保持良好的溝通。談廷富遺憾的是:他母親沒能等到這一天,一輩子沒享一天福,走時連照片都沒能留下一張。2013母親節,哀思如潮的他寫下詩句:“訣別母親四一秋,今日她歡吾憂愁。憶昔煩娘太嘮叨,現跪一語夢中求。”

    葉落歸根,眼看也到花甲之年的談廷富,這幾年雖然先后參與投資了一些生意,比如:湖北華林實業有限公司,荊州市中南煤炭投資有限公司,公安縣眾和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還有荊州市三袁旅游開發公司對卷橋旅游開發的項目;但最讓他牽掛的,還是和朋友們目前著手組建的荊州市博善親情養老有限公司。都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談廷富不說兼濟天下的豪言壯語,只希望能夠眷顧故里、為家鄉人做一點實事。博善親情養老有限公司選址在公安縣城近郊油江村,他和朋友經過多方努力,現在項目已上報省里,縣有關領導也進行過實地考察,立項在望。

    商業化社會化的親情養老,在中國尚處于探索發展的初始階段,但在談廷富心中已形成豐富詳盡的遠景規劃。首先是居家養老模式,要建立服務對象網絡和服務人才庫,這首先還要進行服務人員的培訓。居家養老的老人子女不在身邊,換燈泡、換水管、買米買菜、看病買藥這樣的事情,只需一個電話,就有各類人員上門服務。再是集中養老模式,他想在養老院推行養老群體化,倡導親友、同學、同事、同鄉、戰友,以及興趣愛好相投者集中在一起養老。同時籌建綜合大樓,將醫療室、超市、老年活動中心、旅館食堂等服務設施集中于一個區域。即使對遠程前來看望老人的親友,也能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還要建立健全包括老人生日的養老親情檔案,承辦多種親情聚會活動。上善若水,這樣商業化經營與親情化管理互為滲透、相得益彰,以商業養事業,使公益能發展、善能持久。

    任何項目落地生根,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油江村已是省級“綠化幸福村”,談廷富自己也在這里建房,打算和老伴譚賢珍以及親友們一同在此居家養老。現在養老院基地初步落實,未來事業的構架、規模、路徑已展現端倪,談廷富正在與有關部門進一步溝通、力爭得到地方政府多方位的大力支持,并幫助村里謀劃道路擴建、環保綠化等諸多事宜。

    (談廷富日記之六:眷顧故里,博善親情。人的一生,必須多做好事、做善事。只因腳下這塊土地,是我永遠的牽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多少事功談笑過,希望的道路未有窮盡。六十年朝朝暮暮,回首浪千疊!再看楚天空闊,正云霞無際……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 久久综合久久精品|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杨幂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白丝AV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 香蕉依依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小草|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小说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