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幅作品再現“運河的回響”
“這株500多年歷史的槐樹,因曹雪芹而得名文槐。”昨天,由市文聯主辦的一城三帶——運河的回響主題系列活動之書畫攝影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覽館拉開帷幕。172幅(副、幀)書、畫、楹聯、攝影作品,呈現出創作者們沿運河京津冀段多次采風后的創作成果。面對自己的展出作品,許多創作者像聊家常一樣,聊起自己對運河文化的了解。
創作了彩墨作品《文槐憶故》的畫家孫德才,家住通惠河邊,他畫作中繪出的古槐有500多年歷史,相傳曹雪芹多次往返通州與香山之間,途經通惠河慶豐閘時常與友人在樹下品茗賦詩,這株槐樹也因此得名文槐。鮑古風的作品《古運鄉情》則以兩幅水墨作品,并列呈現出古代運河船只上的游人與當代游船上客人的景象。相隔數百年,“漂”在水上的人們賞兩岸風光時也有著完全不同的神情面貌。
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運河的回響”主題系列活動于今年八九月間組織了書、畫、楹聯、攝影等領域近80位藝術家,先后前往運河北起點白浮泉濕地、天津最早的水旱碼頭、滄州古河道的“三灣頂一閘”以及至今保存最好的人工夯土大壩——謝家壩等地采風。展出作品絕大多數來自此次采風。據悉,展覽將展至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