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散文的文化自信及其魅力
    來源:文藝報 | 王兆勝  2018年11月21日08:21

    改革開放40年,散文與小說、詩歌、戲劇等文體一樣都獲得了巨大發展,成為當代文學不可分割、更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然而,不論是創作實踐還是理論研討,對散文都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偏見,認為其遠遠不能與其他文體相提并論,至多也就是個邊緣文體和余數。這一看法頗值得反思,我們需要打破成見,確立散文的文化自信,并考察其獨特價值與魅力。

    責任擔承與時代脈動

    與小說、詩歌等文體相比,散文可能最具現實感、真實性以及時代特色,問題意識往往也較強,與40年的時代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表面看,散文文體具有邊緣性,但卻始終關注時代發展、社會民生,以及重要和重大問題。

    一是思想啟蒙與知識分子的人格鍛造。較有代表性的是巴金《隨想錄》、冰心《無士則如何》、臧克家《博士之家》、林非《招考博士生小記》、張煒《悲觀與喜慶之間》、韓小蕙《季羨林:大儒無聲》,以及余秋雨和李國文的散文。可以說,不少散文家一直在思考知識分子的困局,以及突圍問題。二是描寫生態和文化遺產保護。除李存葆《大河遺夢》、王宗仁《藏羚跪拜》、梅潔《樓蘭的憂傷》、遲子建《祭奠魚群》外,馮驥才的貢獻最大,他的《年文化》《搶救老街》等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三是關注社會發展及其人類命運。吳國盛《現代化的憂思錄》、趙鑫珊《人類文明的功過》以及南帆《讀數時代》和《現代人》等,都在思考文明、文化和人類的走向。四是書寫城鎮化過程中鄉村與農民的命運。這在楊獻平《生死故鄉》、梁鴻《中國在梁莊》以及賈平凹眾多散文中都有突出表現。

    文學是時代的發聲器,也是社會的晴雨表,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的諸多方面在散文中均有反映,其直接性、真實性、震撼力與感染力恐非其他文體所能代替。

    生活面影與人生智慧

    文學離不開生活和人生,否則就會陷入混亂無序的異化寫作。散文比詩歌、小說等文體離生活與人生更近,也更離不開真實生活與樸素的人生智慧,這在40年改革開放中表現最為顯著。

    不論是對于豐富生活的描寫,還是真情實感的表達,抑或是人生點滴經驗及其智慧的映照,以及對于生死、得失、進退、榮辱、拙樸、雅俗等的理解和體悟,40年散文都有不少突破和創新。這些作品有孫犁《吃菜根》、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林非《離別》、莫言《我的母親》、鐵凝《一千張糖紙》、賈平凹《紡車聲聲》、王充閭《碗花糕》、周國平《安靜》、畢淑敏《造心》、張抗抗《瞬息與永恒的舞蹈》、肖鳳《尋母記》、韓少功《山南水北》、馮秋子《我跳舞,因為我悲傷》、彭程《對坐》、遲子建《悼三姨夫》、潘向黎《茶生涯》、王開嶺《精神明亮的人》、郭文斌《靜是一種回家的方式》、鮑爾吉·原野《針》、黃永玉《黃裳小識》、李一鳴《我的理發館》、楊海蒂《我與姐姐》、李登建《黑火焰》、彭學明《娘》等。它們可能并無大的波瀾,只是生活的原生態描寫,但卻充滿生活哲學和人生智慧,給人留下不少回味。

    此類作品不勝枚舉,幾乎每個優秀作家都有代表作。反映生活和人生的優秀散文,如珠玉般光彩照人,它們直接構成40年改革開放的文化底蘊。

    歷史反思與現代意識

    將歷史作為鏡鑒映照世道人心,這是散文常用的手法。40年散文在此功不可沒。最突出的是余秋雨,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等既有歷史的回聲,也有現代意識的燭照,從而將散文推向文學前臺,也形成一股熱潮。其開拓性、創新性和影響力,讓散文獲得了文化自信、話語權和正能量。

    除了余秋雨,還有一些歷史文化散文家,他們是李存葆、李國文、賈平凹、林非、夏堅勇、王充閭、梁衡、卞毓方、穆濤、馮偉林、朱鴻、祝勇、朱以撒、素素、王英琦、王開林等。不過,由于有的作家模仿痕跡較重,對于深厚的歷史文化較為隔膜,導致許多作品知識大于智慧,缺乏穿透力和創新性。但其中多數作家都有自己的貢獻,是40年散文與文學的一個富礦。

    多元敘事與求變創新

    與小說和詩歌相比,散文的創新性確實較少。但不能因此就否定散文的價值。因為除了創新,繼承也不可或缺。因此,應從“繼承性”思考和研究40年散文價值,并反觀詩歌與小說在“繼承傳統”上之所失。另外,40年散文也有創新性:一面表現在傳統散文的創新,一面表現在向西方學習和引進新的理論、方法,并形成的現代性轉換。

    一是借“物”表達現代性訴求。這既傳統又有創新,如賈平凹《紅狐》就有自由精神。還有莫言《會唱歌的墻》、楚楚《洞簫》、張煒《荻火》、梅潔《風中的蘆葦》、肖鳳《鳥巢》、周濤《陽光容器》、劉元舉《悟沙》、丁建元《泥哨》、朱以撒《進入》、王月鵬《棧橋》、高維生《二胡》、傅菲《床》等,都是如此。

    二是用現代甚至后現代手法進行表達。這從劉燁園《自己的夜晚》、鐘鳴《畜界·人界》、斯妤《旅行袋里的故事》,以及馬莉、南妮、胡曉夢、杜麗、海男、趙玫、張立勤等人的散文中可見端倪。這些散文雖有些“隔”和“硬”,但確是40年散文的重要收獲。

    三是“精微化”寫作。與那些宏大敘事不同,不少作家進入“微寫作”,以展示“一花一世界”的五彩斑斕。他們是周曉楓、蔣藍、鮑爾吉·原野、黑陶、艾云、黃集偉等。此類散文在語言上精雕細刻,在場感強,富有張力。

    四是幻化的敘事。傳統散文比較刻板,多板著面孔,40年散文有一種創新是更自由、放任、幽默、飄逸。如孫紹振、李敬澤、穆濤、熊育群、黃永玉等人的散文少受規矩束縛,大膽突破觀念限制,是一種自由出入、有穿透力的寫作。

    新時期散文的成就不容忽視。它既繼承傳統,又進行現代轉換和創新;既貼近社會時代,又有個性與自由;既回溯歷史,又與現實生活和人生相關;既有宏大敘事,又有微觀透視;既有整體的共性特點,又各有風采。當然,與精品比,散文還有大量泥沙,需要不斷淘洗和提純。不過,40年散文不比任何文體遜色,它整體上顯示了獨特價值與魅力,也內蘊著一種強烈的文化自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一| 国产精品扒开做爽爽爽的视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精品秘入口福利姬网站|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国产2021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国产主播精品在线|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99re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久久国产三级精品|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www.亚洲精品.com|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