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際洲:為我國的改革開放點贊
在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我在家鄉共生活二十二年,在溫泉中學上三年高,有十九年生活在河堰鎮。高中畢業后,我在村里當了八年團支部書記,后就做生意。生意虧后,我就南下廣東,于是我有十八年生活在廣東生活,三年在陽江閘坡打工,十五年生活在中山市。在四十年改革開放路上,我國象一艘巨大的航船,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從艱難中一步一步地駛向光輝燦爛的彼岸。
1978年春天,全國科學大學在北京召開,我在河堰人民公社中心小學校上小學,無論是干部子女,還是貧民子女,一切都是以成績分數說話,選班干部、評三好,都是按學習成績選評,學生都是以學習成績好為榮。當時我們學校的宣傳口號:“認真學習,勇攀高峰?!薄翱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崩蠋煶S萌~帥寫的那首《攻關》的詩句來鼓勵大家。那首詩至今我還背得:“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茖W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當時小平同志已經復出投入中共中央的領導工作,名字出現在報端,職務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民間在傳,中央的鄧小平是能文能武。當地墻上涮的那些 “把反擊左傾翻案風進行到底”的標語口號還沒擦掉。家家戶戶掛著毛主席和華主席畫像。
河堰人民公社中心小學校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立的公立小學,校舍有30多間,都是磚瓦房,一律用白石灰粉刷,初中3個班、小學10個班,共有師生五百。靠近公路的大壩子是學校操場,用三黃泥砍的,可以容站兩3000人,收割時節,又兼做河堰大隊第九生產隊的曬場。公社召開群眾大會,會場也大多選設在這兒。校舍內的天井里,有兩座磚砌的乒乓球臺。學校旁邊那家小食店,那是全公社唯一一家小食店。
公社辦公地在我們學校東邊兩里的地方,解放前是一何姓地主的莊園,青磚瓦房。公社的大門右邊,掛著一幅寬五米、高八米的毛主席的畫像,進大門就是可以容站一千人的大天井,四邊用青一色的麻條石鑲嵌。對面就是一座用麻條石砌、三黃泥筑填的臺子,過去是地主家的大堂,兼做戲臺,公社開一些中小型會議,就成了領導講話的講臺。四周的墻上用紅油漆涮寫著近十條毛主語語錄。黨委辦公室、信用社、電話室、廣播室全都設在里面,河堰人民公社醫院,收購門市設在東西兩邊散落的兩座瓦房子里。
我第一次看到有人騎自行車的人,就是公社電話室那位姓戴的女知青,長辮子,二十五六歲,很瘦,但對人和藹,話音清脆響亮。她是在我們水源大隊五隊落的戶,住在五隊保管室樓下的一間土墻房子里,就在我外婆家傍邊,上班下班騎著自行車,天天打我們學校前面經過。
那時我們公社,龍洞河發電廠早在1971年就已正式發電,天生橋發電廠已經上馬興建,煤廠、酒廠也已投產。農機廠、水泥廠、鉀肥廠、酒廠,又都是建在我們大隊的地土上,就在學校的西邊,我們上學放學都要經過這些地方。鉀肥廠是1975年就開辦的,四川省委書記趙紫陽來視察過。而我們全公社,就只有一輛裝載4噸的南京牌嘎斯車,一輛綜合拖拉機,一輛手扶拖拉機。公路兩條,一條是由西向東貫西全公社的省干公路,另一條就是通往龍洞河發電廠、天生橋發電廠的簡易公路。計劃生育工作全面展開,提倡優生優育,鼓勵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新涮 的“以糧為綱,抓觀治國”、“抓綱治國促生產”、“以階級斗爭為綱全面發展”的標語口號到處都是。
這年秋天,公社電影放映隊在我們所在大隊的五隊放了以1975年北京四·五運動為背景的反思故事片《于無聲處》。開縣鐵廠電影放映隊在第五車間放映彩色戰斗片《激戰無名川》、《渡江偵察記》。
這年12月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廣播和報紙播發了小平同志在閉幕式上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中國共產黨人開始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重大歷史問題開始撥亂反正。多次聽到廣播播送,在我國云南邊境,越南武裝人員越境槍殺邊民、搶奪邊民的生畜的消息。
1979年2月,河堰人民公社第一次春節征兵。在中越自衛還擊戰中,河堰人民公社的參戰人員中沒一個犧牲,只有兩個負輕傷。公社電影放映隊和開縣鐵廠電影放映隊前后放映了彩色紀錄片《奮起還擊》和彩色戰爭片《挺進中原》。我第一次聽說劉鄧大軍,得知劉是指劉伯承,開縣人,鄧是指鄧小平。
1980年春天,河堰人民公社開臺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田地全部分下戶耕種,但不準許買賣。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河堰人民公社投資興建的天生橋發電廠正式發電,照明用電覆蓋全公社。公社開始給當地一些地主分子、富農分子、右派分子開始摘帽。第一次看愛情片《甜蜜的事業》、《他們在相愛》。煤廠、酒廠等鄉辦或社辦企業,開始實行承包制。
1983年10月,河堰人民公社改為河堰鄉人民政府。河堰人民公社中心小學更名為河堰鄉中心小學。原公社前邊的一排老房子撤掉,那幅毛主席畫像也撤了,建了一座水泥預支板的辦公樓,三樓一底,外墻沒有粉涮。河堰鄉中心小學校校舍開始重建。學校第一次放錄相《霍元甲》、《陳真》。河堰鄉信用社獨立掛牌,河堰鄉糧站更名為河堰鄉糧管所,河堰鄉鄉鎮企業管理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
1985年9月,我到溫泉中學上高中,我們的時事政治課本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出現在我們在我們時事課本上,就想找一個機會,去廣東走一走看一看。鄧麗君歌曲、瓊瑤小說開始在當地流行。
海南建省這年,我高中畢業回到農村,當地主要經濟資源還是農業和養殖?!叭r”工作一直是當地黨政工作的重中之中。有一高山地區的教師自已種植藥材比教書賺錢,就想請我去幫他教。我開始當村里當團支部書記,在河堰鄉中心小學代些課。就在這年上半年,當地青年開始外出務工,到上海的多,到廣東的還沒幾個。
1990年5月,巖水區區公所搬遷到河堰鄉,巖水區工商所,巖水區國稅所、巖水區地稅所、巖水區派出所、巖水區供銷社、巖水區食口站、巖水區糧管所、巖水區信用社、巖水區水電管理所、巖水區農機站、巖水區農技站等單位也相繼搬到。河堰鄉開始興場,每月二、五、八日為河堰的逢場日,鼓勵發展鄉村經濟,鄉村經濟貿易逐步好轉。河堰鄉到廣東務工人員突然增多,我們村的男青年幾乎跑光了,組建村青年突擊隊時,隊員全是女青年,就只有我這個隊長是男青年。
1993年春天,河堰鄉撤鄉建鎮,下轄河堰、馬家兩個鄉16個村。河堰鎮國土管理所和河堰鎮村鎮規劃管理所正式掛牌,河堰鎮修了第一條街,叫建華街。全鎮私人汽車8輛,六輪拖拉機20輛,摩托車200輛,開縣石油公司在河堰建了第一座加油站。全鎮注冊的個體工商戶發展到2000家,私人企業200多家。河堰、茅壩、龍潭、大田、木蘭等村修碎石公路10條。我聽到從廣東回去人說,廣東那邊開始大量買田買地新建高樓搞開發??磥韽V東地區的放開搞活發展經濟,已經進入的深水區。
1995年6月,我到云陽縣磷肥廠購運磷肥,在烏洋溪橋頭,我第一次看到國務院李鵬總理。李鵬總理帶著水利部專家到高陽鄉考察長江水位,論證開縣老縣城是否搬遷的問題。車隊過烏洋溪大橋時,李鵬總理從乘坐的大巴車窗口伸出左手,頻頻向路邊過往的群眾揮手致意,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中國總理。
1997年7月,重慶升級為我國第四直轄市。兩月之后,我在開縣工商局注冊了河堰鎮第一家原煤銷售有限公司,我的家也水河村的半山坡上搬到河堰鎮建華街新建的樓房。河堰鎮的工價是,小工每天6元,大工一天10元。一個六十平方的門面地價已經漲到15000元。河堰村、茅壩村、龍潭村三大煤礦的灰煤出廠價是45元一噸。
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第二天,我當時在上海游玩,看到上海市民和大學生上街游行,聲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高舉著新華社女記者邵云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夫人朱穎三人的畫像,邊走邊高呼興我中華的口號。從報紙上知道北約轟炸我國南聯盟大使館的真相后,我感到自己的心第一次流血。一周之后,我乘江渝號輪船返云陽回開縣老家。
到1999年12月,河堰中心鎮建設已具規模,建了第二條街河水街,巖水初級中學搬到了河堰鎮。全鎮糧食總產量超過五千噸,私人貨運汽車總數超過30輛,載客中巴車4輛,自用面包車10輛,摩托車達到3000輛,河堰村、茅壩村、龍潭村三家村辦煤廠的月總產量達到8000噸,河堰中心鎮的人均年收入超過了800元。
2000年春天,我來到廣東,先在陽江海陵島閘坡打工。那時海陵島旅游經濟區剛剛成立,大角灣旅游景區、南方假日酒店沙灘景區、百樂灣旅景區、十里銀灘旅游景區等項目都才開始興建。
閘坡是廣東的一大中心漁港,是一個以漁業為主的古鎮。在閘坡三年多時間里,我見證了海陵島旅游經濟區的建立。金色的沙灘,天藍色的海水,爽心怡人的海風,耀眼的大排檔招牌,在魚缸里活蹦的海魚、海蝦,的確有些誘人。
在我剛到之時,載著游客游玩的只有摩托車、機動三輪車。特別是那些大排檔,大多是自個搭一個鐵架棚子,擺上幾張桌子、幾十把塑膠凳子,放上一大殼茶,擺上漁缺,架上煤氣灶,有客一來,就燒起海鮮來,三五幾盤,加幾瓶啤酒,就是一千幾百塊。搭鐵棚子開大排檔的,大多是閘坡本地人,他們今天請我們幾個打工仔搭起,沒過兩天,海陵島的城管、城監又給錢請我們這些打工仔給他們抬走。
就是這年夏天,禁止摩托車和機動三輪車搭客后,海陵島旅游區專門運來一百黃包車,價格1500元一輛的黃包車,不到三個月,每輛黃包車就值10000元,到了第二年,那怕是舊的,一輛黃包車就值15000元。
這年7月,海陵島旅游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四A級旅游風景區,慶典的主會場設在金沙灣外面的沙灘上,我第一次近距離觀聽到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演唱《月光下的鳳尾竹》和《北國之春》。
看到中美南海撞機時新聞,我還在閘坡。南海是中國的領海,美國飛機膽敢飛進來造事,我第二次心里流血。但嘆了一口氣后,可我就自言自語一聲:“王海是英雄,我一定要記住他。中國再發展二十年,中國一定會成為超級大國,看你美國佬還敢這么囂張?”在我當時的心里,世界超級大國是世界強國。因為我知道,中國只有成為超級大國,才能與強大的美國對抗。
離開閘坡之時,“南海一號”博物館還沒上馬,只是聽到在傳有這一項目,后來才知道,就是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設面積1.75萬平方米,不僅在全國,乃至在世界上都堪稱標志性建筑,主要展出的是沉寂于海底八百多年的宋代商貿海船。
2003年10月,我到了中山市,這一呆就是18年,一直就住在石岐蓮塘路的厚興。我先進的是一家廣告公司,公司在宏基路。年底轉到一家噴繪公司,在蓮塘路。宏基路與蓮塘路之間,當時叫前村,公司對面有一家湯粉店,附近都是民房,不高。我們公司的樓房算是這一帶最高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修建的簡易房。中山人很有親和力,十分文明,比較務求,外來人容易入群。
2004年正月十五,我第一次看到中山慈善萬人行,讓我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博愛精神。中山市大信置業有限公司開始興建石岐大信新都匯。南頭到民眾、三角、南頭,港口、阜沙、黃圃,古鎮、橫欄、沙溪,這幾大路段才開工砍水泥路。第一屆中國·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召開,小欖鎮舉辦了 (甲申)菊花文化藝術欣賞會,主題是“魅力小欖,展示菊藝新風采”。 網上傳遞圖片文件才興起,我注冊第一個QQ號。到珠海、深圳開始不用邊防證了,有第一代居民身份證就行。
2005年夏天,我第一次到深圳,是去四川長虹電器有限公司華南辦事處接洽噴畫業務。這年年底,我第一次到珠海,是去廣州TCL彩電營銷中心接洽噴畫事宜。為訂購廣告傘和帳篷,這段時間,我又相繼到了佛山、鶴山。
就是在這一年,深圳的房價開始直線上漲,每平方米突破5000元,而中山的房價每平方在3000元左右。過了一年,中山房價每平方米達到4000元時,而深圳早已突破了每平方米6000元。
汶川大地震,我是這天下午2時15分接到小女兒打來的電話,她問我廣東發生地震沒有,我很吃驚,她說老家發生了地震,學校停課。晚上,我上網一查,地震發生在四川的汶川,看到震級如此之高,我的心第二次在流血,近乎是一夜未眠。第二天上午,我在網上看到,軍隊出動,救援物資開始運往災區。
這年臘月二十六,我第一次乘飛機從廣州白云機場飛到萬州回老家過年,我又看到河堰鎮的變化。河堰鎮每年人均收入已達到1500元。最讓我關心的母校河堰中心小學校再次得到重建。我知道由于地理和人文因素,開縣還不能與中山市相比,河堰鎮不能與石岐區相比,但我看到河堰鎮的集鎮建設步伐很快,感到無限的興慰。河堰鎮要變得富裕和壯美,還要走很長一段路。
自到中山市后,我的確很少回家并不是我不想家鄉,不牽掛家鄉的妻子和孩子,因為在我的記憶里,廣州的治安沒有中山好,每年春運一到,廣州到四川、重慶方向的火車票特別難買,可以說是一票難求。
2012年夏天,妻子和女兒來中山看我,講了現在乘車情況,這才打消我的顧慮。每年春節,妻子和女兒不來中山,我就趕回老家過年,擰著行李直接到廣州火車站買票,高鐵沒票了就改乘火車,要不就乘飛機到萬州。
2017年春節,我興高采烈地又回家過年,剛一回中山,就有一位開縣籍的文友在微信中告訴我說,開縣已升格為重慶市直轄區,我當然高興,在我的心中,河堰鎮永遠是我的家鄉。
四十年過去了,河堰鎮已成為開州區一座工貿型小城鎮,全鎮國民生產總值早就超過3.5億元,平均每年增長率15%以上,鎮區居民的人均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全鎮人口已達三萬,成了開州區東部的貿易重鎮。河堰鎮到開州城區只要個半小時,距離萬州機場、火車站、客運碼頭不到四小時的車程,
天天面對石岐大信新都匯一座商業大樓,十四年間,大信集團在中山發展了大信新都匯小欖店、大信海岸家園、大信新家園、大信芊翠家園、大信君匯灣、大信溢彩年華、大信皇冠假日酒店、大信商務會議中心酒店、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大信學校、大信吉的堡幼兒園、遠洋大信店等十多家經營項目。
中山市是中山先生的家鄉,城際高鐵、地下列車、機場快線,汽車客運,港口航運,實行全面履蓋,交通十分方便。我帶著家人去中山先生翠亨村的故居玩過,山清水秀,往返不到三小時的車程。
2018年上半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舉廣東省二區九市的經濟后勁,打造一個全球人口最多、經濟體量最大的世界級城市群。中山市處于粵港澳大灣經濟區的中心位置,其職能就是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把中山打造成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創新中心和歷史文化名城。
四十年來,從河堰鎮到廣東,一路走來,我親眼目睹中國的改革命開放大業在四十載的發展路上歷經了風風雨雨,見證了中國四十載發展的艱難歷程,歷經千難萬險,才一步一步地邁向世界經濟強國的大舞臺。此時此刻,我就只想說一句話:“感謝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我為我國的改革開放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