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王軍:“鮮紅的旗幟豎起來” ——革命老區金寨傳承紅色基因脫貧振興之路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王軍  2018年10月31日08:02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多位作家參與“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活動聚焦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和企業,深入洞察其顯著成就和實踐經驗,以文學的形式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本篇報告文學即是此次活動的收獲。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起來?!毙蓛灻朗闱?,歌詞曉暢歡快,傳唱經久不衰。90年前,這首紅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就誕生回響在大別山區的安徽金寨。

    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在戰爭年代,戶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是一片紅色的土地。金寨也是安徽省面積最大、山庫區人口最多的縣,是集老區、庫區、高寒山區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大別山區域扶貧集中連片開發重點縣。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全縣貧困人口54萬,占比99%,很多農民“衣不蔽體、食不裹腹”,靠救濟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17.48萬減至2017年底的4萬,2019年將實現所有貧困人口脫貧,比國家定下的2020年全部脫貧摘帽的目標提前一年。40年脫貧攻堅、40年無私奉獻、40年艱苦奮斗、40年歷史性巨變,金寨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線,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動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成為全國革命老區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一面旗幟。

    “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金寨考察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改革開放新時期,老區人民為黨和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老區人民對黨無限忠誠、無比熱愛。老區精神積淀著紅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區人民同樣展現出了強烈的奉獻奮斗精神。金寨傳承紅色基因、脫貧振興之路,就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這番話很好的詮釋,是全國眾多革命老區中有代表性的生動范例。

    金寨地處大別山腹地,境內群山起伏,平均海拔500米,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1座。金寨扼鄂豫皖要沖,境內多險關要隘,歷代有兵事。1932年9月,在國民黨第四次“圍剿”時,衛立煌部隊進占金家寨,始設縣治,稱立煌縣。194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部隊攻克立煌縣城,建立民主政權,更名為金寨縣。

    早在1920年10月,受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金寨進步青年就在燕子河的燕溪小學成立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較早地傳播馬克思主義,蔣光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22年,蔣光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1月,由黨中央創辦的上海書店出版了他的《新夢》,這是上海書店出版的第一本文學詩集,被譽為“中國革命文學著作的開山祖”。1926年,蔣光慈的中篇小說《少年漂泊者》問世,這是為革命在“花呀、月呀”聲中“粗暴的叫喊”,一出版即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習仲勛在小學和師范上學期間非常喜歡這本書,后來曾經多次對自己的孩子說過,當時認識到社會這么黑暗,舊的剝削制度要推翻,主要就是受《少年漂泊者》影響極深(《習仲勛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58頁)。

    1929年5月起,金寨先后爆發了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成立鄂豫皖蘇維埃政府,建立僅次于中央蘇區的鄂豫皖蘇區,先后組建了11支紅軍隊伍,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第四次反“圍剿”后,紅四方面軍兩萬余人西進三千多里,開創了川陜革命根據地,1936年10月在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四方面軍撤離后,新組建的紅25軍隨后長征,途中創建了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并于1935年9月率先到達陜北,與陜甘紅軍勝利會師,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1947年6月,金寨又成為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前線指揮部,為新中國成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在革命戰爭年代,不足23萬人的金寨縣,先后有10萬人參軍參戰,絕大多數為國捐軀,也走出了洪學智、皮定鈞等59位開國將軍,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淮河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水患。為根治淮河流域水患,在金寨境內居淮河重要支流史河上游的梅山,修建了壩高88.24米、長311.5米的當時亞洲第一壩——梅山水庫。梅山水庫的興建,使得老縣城金家寨被淹,新縣城遷至梅山。后來又修建了響洪甸水庫。兩大水庫共淹沒10萬畝良田、14萬畝經濟林和三大經濟重鎮。十幾萬人搬離自己的家園,移居深山。金寨縣人均占有耕地由1.46畝下降到0.5畝,從此形成了“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格局,庫區部分村組甚至人均不足1分田。金寨人民為治理淮河做出了巨大的奉獻和犧牲,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人民自力更生、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一面旗幟。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金寨考察時動情地說,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老區革命精神是脫貧致富的強大精神支柱,我們要大力弘揚這種精神。改革開放40年,金寨縣始終注重在脫貧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發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換來老區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

    改革開放之初,由于長期戰爭創傷,山區自然環境限制,解決溫飽成為金寨的根本問題。當時主要靠軍隊大力支持,給予吃糧、就醫等救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進大別山,金寨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林業“三定”,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空前釋放。面對當時的山光、水渾、地瘠、人窮的貧困局面,金寨縣委、縣政府開展了“什么是金寨精神”的大討論,讓全縣人民看到了政治上光榮和經濟上落后形成的巨大反差,悟到了“越是艱苦越要干,小干大難,大干小難,真干不難”。經過艱苦奮斗,全縣人均糧食產量從改革開放之初不足300斤,增長到1985年的335斤,基本解決了吃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貧困群眾是扶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1986年,金寨被確定為全國331個重點貧困縣之一,受到重點扶持。全縣上下開展治山治水大會戰、開發農業規模戰、科技興農翻身戰、大辦工業持久戰、消滅荒山保護戰。鄧溝村就是其中一個縮影。鄧溝向窮山惡水開戰,硬是用一雙手、一把鋤,搬掉兩座山丘,填平一條深溝,造成山間的小平原和層層梯田,使窮山溝變成了富裕溝,全縣建成一個個蠶桑、茶葉、栗園的規模特色農業基地,豎起了“鄧溝的精神、兩河的速度、郭孝懷的品質、李正恩的奉獻”四面旗幟。

    1990年5月,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在金寨南溪建立,徐向前元帥題寫“金寨縣希望小學”校名,全國希望工程由此發端。1991年4月,8歲的蘇明娟在三合鄉中心小學上課,她出生在桃嶺鄉張灣村的一個農家,每天往返24里山路上學,當時記者拍下了那幅感動中國的照片《我要上學》,“大眼睛”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標志。2004年初,已是安徽大學學生的蘇明娟回金寨搞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主動與一個貧困孩子結成幫扶對子,由希望工程的受益者開始反饋社會扶貧。在蘇明娟離開幾天后,我到金寨古碑希望小學捐書。汽車在群山中盤旋,除了飄雨的天空和曲折的山路,四下滿是綠色,無邊無際地充斥著視野。在這片森林覆蓋率74%以上的土地上,撒下種子,就能長出生命的綠色。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如同當年革命的種子結成了豐碩的果實,希望工程的幼苗正在長成參天大樹,有力推動了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脫貧教育,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秀傳統——希望工程已經在大別山開出了希望之花。

    2011年,我參加中央國家機關“百村調研”,對安徽金寨、霍山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調研。當時桃嶺鄉桐崗村2800余人中,外出務工青壯年勞動力1700余人。高寒山區燕子河鎮毛河村2730人,40歲以下年青勞動力有1200多人,除少數家中有病人等特殊原因拖累難脫身,基本都外出打工。中畈組劉老漢說,自家茶園面積大,采茶旺季少說也有上萬元的收成,但苦于家中年青勞動力都出門打工,只好拱手讓鄰里鄉親自摘自賣。因沒有勞動力,一些田地被拋荒。從山上下來往縣城趕,已是夜暮四合,峰回路轉,常常能看見對面山間竹籬茅舍中灑出的幾星燈火。綠窗人似花,何不早還家?也許是在山田勞累一天的主婦正在家中準備晚餐,等待翻山越嶺求學的孩子回來吃飯,或數算著遠方打工丈夫的歸程。外出打工使得鄉村留守兒童問題凸顯。安徽省是勞務輸出大省,當時全省留守兒童總數近400萬,近五成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進行隔代監護的較多,合肥、淮北等8個市地隔代監護比例平均達80%以上。我在一個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翻看了兩周的電話記錄,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與父母通話在兩周內超過兩次。留守兒童的父母,新生代農民工,當年很多也曾是留守兒童。家庭經濟狀況需要改善,孩子需要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這種兩難境地造成兩代留守兒童一起承受經濟發展對傳統家庭生活的沖擊,一起承擔特殊的社會發展階段為經濟成長付出的特殊代價。從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考慮,從國家未來的發展考慮,政府和社會要為這些祖國的建設者和未來的接班人給予特別的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月到金寨考察以來,全縣上下弘揚紅色精神,致力綠色發展,凝聚起決勝脫貧攻堅、建成全面小康的強大合力,脫貧攻堅力度之大、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金寨人民發揚戰爭時期打攻堅戰的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老區革命精神,以“吃三睡五干十六”、“白加黑”的工作作風,以擔當作為的責任勇氣,保持立即辦、全力干的拼搏狀態,把全部精力用在干事業上來,把所有心思放在抓落實上,創造了一大批“金寨速度”、“金寨記錄”、“金寨經驗”。2017年,全縣實現國民資產投資200億元,生產總值108億元,財政收入14.6億元,農村居民收入10168元,廣大群眾巨變感、獲得感、幸福感倍增。金寨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30.08%降至2017年底的6.79%,下降23.29個百分點,歷史上首次降到個位數,是金寨歷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金寨扶貧開發與改革開放同步,脫貧既是對革命老區人民的重要回報,也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具體體現。金寨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變化,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精準脫貧的關鍵一招。

    “老區干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花石鄉大灣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余靜曾當著習近平總書記的面立下“軍令狀”——“大灣村一日不脫貧,我就絕不離開”。這是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水乳交融的生動寫照。

    金寨縣堅持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三級書記一起抓扶貧”,真正做到縣有組、鄉有辦、村有站,一律是共產黨員、一律是黨委骨干、一律與原單位脫鉤、一律兼任村第一書記、一律吃住在村、一律納入組織部選派干部管理。配齊配強71個村貧困扶貧隊長,對于其余154個非貧困村也派駐了扶貧工作隊,為全縣225個村配備了扶貧專員,層層立下軍令狀,在全縣范圍內嚴格做到“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這些駐村干部肩負重任,同村里干部并肩戰斗,帶領貧困村民脫貧致富,用自己的辛苦換來貧困群眾的幸福,詮釋了扶貧干部的擔當和情懷。

    在這次脫貧攻堅中,金寨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是老區干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黨組織拿出當年那種“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氣概。黨員干部駐村包戶、出謀指路、傾心竭力,與群眾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讓貧困百姓感受到黨的溫暖,感受到黨的干部與他們手拉手、心連心的真情真意。

    在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之前,基層干部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收農業稅和搞計劃生育。被老百姓戲稱為“不是要錢就是要命”。我有一次參加訪談,第一家是當地政府安排好的。當我們信心滿滿地根據調研問卷的第一題,很親切地問:“大媽,您家里有幾口人???”得到的反應居然是“我說不好”,針對任何一個問題回答都是“我說不好”。后來問急了大媽的一句“我們家又沒超生?!弊屛覀兠靼琢藛栴}的癥結。隨著農業稅的全面取消和計劃生育政策的轉變,基層干部傳統的工作壓力得到釋放。青山鎮十幾年前開展了并村工作,原有村干部從63人減少為28人。茅坪村由原茅坪村和下八河村合并而成,在村民紛紛蓋起小洋樓的時候,5名村干部中僅有1人建了新房。當時,在當地蓋一棟二層小樓的總花費大約為25萬元,對于人均工資只有550元/月的村干部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村里幾乎難覓50歲以下的村民,年輕力壯、稍有文化的都已外出務工,且很多人已經不想回到農村生活,不愿意做村干部。作為安徽省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茅坪村當時卻沒有一家村辦企業,村里前幾年修路欠下施工方的費用一拖再拖,每到過年村支書就提心吊膽,不知道包工頭啥時候上門催債。“什么是奉獻?當村干部就是奉獻”,時任青山鎮黨委書記盧毅說。

    先富帶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集中全黨全社會之力、聚全國各地各方面資源,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改變生活面貌、提高發展水平,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實現。金寨在脫貧攻堅中,善于借助外力,構筑了全社會扶貧的強大合力。全國人大機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安徽省軍區、省交通廳、團省委等單位長期幫扶金寨,加快了金寨脫貧步伐。2012年以來,全國人大機關幫扶金寨,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劃建設現代化產業園區、加快農村金融綜合改革、重組擴建中等職業學校、支持建設大別山旅游扶貧通道5個項目,支持新上金寨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大大加快了金寨脫貧振興的步伐。定點扶貧暢通了黨政機關特別是中央和國家機關了解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渠道,推進了作風轉變和干部培養。自1994年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勞動保障部)持續不斷選派優秀干部掛職幫扶定點扶貧縣金寨,并將金寨列入全國新農保第一批試點單位。2010年至2012年,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的室主任王學力掛職金寨縣委常委、副縣長。掛職前,王學力有課題經費收入,兩年掛職影響收入十來萬元,一開始也覺得掛職對個人的經濟損失太大了。但看了金寨人民的革命事跡后,他感覺比起老區人民的犧牲與奉獻,自己的損失實在微小,堅定了當初的選擇。王學力告訴我,“樹有多高,根有多深。基層掛職實際是讓機關干部接地氣,真正地扎下根去,扎到基層干部中,扎到群眾當中去?;鶎咏洑v是掛職干部用之不竭的一座寶藏。人生就像一本書,精采的章節也就那么幾頁,我相信金寨掛職鍛煉的兩年,將是人生中最為亮麗的一頁?!?/p>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改革開放40年,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著世界。我們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幾百年才能走完的現代化歷程,走出了一條有別于西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制度在推動國家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上越來越顯示出巨大優越性,以扶貧脫貧為例,40年里近8億中國人口擺脫貧困,這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奇跡。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叮囑,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當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人均3000美元的小康目標到實現總體小康,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扶貧到脫貧、從大規模減貧到全面脫貧,精準扶貧到脫貧攻堅,不僅是一個量的提升,更是一個質的轉變。讓7000萬貧困人口與全國人民一同邁入小康社會,讓占40%國土面積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摘掉貧困帽子,這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勝利,必須要打下來的“臘子口”、“婁山關”。

    金寨油坊店鄉朱堂村地處響洪甸水庫西岸,自古就是六安瓜片的主產地、原產地。朱堂村一直以茶立村,但是六安瓜片原茶種植的畝產經濟效益依然不高。2006年該村又引種了安吉白茶,作為新品種引進和無公害栽培,從育苗、移栽、生態肥料、生物農藥到采摘等一系列工序和原料都不是個體農戶能夠完成的。2008年該村出現了以茶商為牽頭人,十幾戶農民自愿參加的茶葉種植合作社。農民合作社模式在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發展地方經濟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很多人也希望能夠加入,牽頭人也愿意擴大規模,但是迫于流動資金限制,特別是在采茶旺季,一天的收茶款就需要幾十萬,而農村貸款成本太高,令廣大農業致富帶頭人望而生畏,無力擴大再生產。同時,初級階段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合理不合法,盡管有“合作社”的招牌,但社員并未參與盈余的再分配,只是接受服務并銷售初級產品,用該村茶葉龍頭企業主的話來形容,這個合作社與社員的關系“那其實就是買賣關系”。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民合作社,需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社員參與盈余分配,走共同富裕道路。

    脫貧攻堅聚焦的7000萬貧困人口,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減貧脫貧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要辦成這件幾十年來一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解決這個一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沒有雄厚物力財力奠定的堅實基礎,沒有社會發展進步創造的條件,是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做成的。經過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才使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打贏這場全面徹底的脫貧攻堅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2.7%,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6.9%。據初步統計,2017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超過1400億元。

    從金寨脫貧這個點看全國脫貧整個面,從脫貧攻堅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來看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與發展,從中國“一個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起的這場脫貧攻堅戰所具有的政治意義、世界意義和歷史意義,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脫貧攻堅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鮮明體現,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也是對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巨大犧牲的老區人民莊嚴承諾的真誠兌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貫穿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歷程的永恒主題,是歷經一個世紀風雨依然矢志不渝的真誠初心。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共產黨人前赴后繼、流血犧牲,為的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帶領人民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為的是百姓過上好日子、創造新生活。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生活大大改善,陸續有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這被國際上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為的是7000萬鄉親父老的脫貧,為的是實現13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脫貧攻堅要更多關注2020年以后”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金寨縣的目標是:確保2018年實現2.35萬人以上貧困人口脫貧,50個貧困村出列,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主體任務;2019年實現下剩1.65萬貧困人口脫貧和4個貧困村出列,實現全縣摘帽目標;2020年鞏固提高脫貧攻堅質量和水平。

    40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座談會上指出,更要關注2020年之后怎么辦。堅持將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已成為新時代金寨發展的新課題,金寨人民奮斗的新目標。當前,金寨在毫不松懈地抓好脫貧攻堅任務同時,研究謀劃脫貧后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鄉村振興藍圖,真正把農村建設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園。

    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十個一”工程。發展“一畝田園”,實現2016年以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一畝以上產業發展基地,重點發展油茶、中藥材等產業,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開發“一個崗位”,探索“以崗代濟”模式,實現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戶有“一個崗位”,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管好“一座電站”,實現光伏扶貧“全覆蓋”、每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共享“一股紅利”, 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到村項目建設形成的資產、支持經營主體的資金,按照一定比例分紅到每個社員,增加貧困群眾的財產性收入;開展“一項培訓”, 依托就業扶貧驛站、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近就地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發揮金寨技師學院勞動技能培訓主陣地作用,實現“一戶一人一技”目標;用好“一筆資金”,設立20億元鄉村振興基金,重點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和脫貧攻堅,確保有生產意愿的貧困戶均享受“一筆貸款”;投放“一張保單”,有效降低貧困戶因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增強產業發展信心;提供“一份健康”,對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內的68萬城鄉居民實施免費健康體檢全覆蓋,實現“治現病”向“治未病”的轉移,徹底斬斷因病致貧的根源;保障“一路暢通”,實施城鄉電動公交暢通工程,實現電動公交車“村村通”,既解決群眾“出行問題,也解決農產品“出山”問題;弘揚“一種精神”,即艱苦奮斗的老區精神,建立和完善主動脫貧激勵機制,全面樹立“率先脫貧光榮、勤勞致富光彩”的新觀念,實現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根本性轉變。

    繼續在傳承紅色基因與保護生態相結合上做文章。金寨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5A級風景區天堂寨被譽為“華東最后一片原始森林”。金寨成功地利用了本地特色資源,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通過生態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退耕還林等,在脫貧振興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農業生態的綠色旅游與革命老區的紅色之旅很好地結合起來,實現了生態保護和扶貧脫貧“一個戰場、兩場戰役”的雙贏,是新時代堅持新發展理念的成功典范。

    特別注重脫貧后農民的組織問題?!敖M織起來”是毛澤東對中國廣大農村社會生產發展前景的一個根本性判斷和指引。改革開放40年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是制約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一個瓶頸。黨對農村的堅強領導,是使貧困的鄉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證。要把農村黨支部打造成脫貧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積極構建新型的組織化體系網絡,把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村民自治組織的基礎作用、社會公益組織等的積極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發展有組織帶動、困難有組織幫扶,切實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分散、盲目、抗風險能力不足的諸多問題,確保脫貧之后的農民走上新型組織合作的鄉村振興之路。

    大力推廣大灣村的綠色減貧模式。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大灣村的發展要搞成風景,不能搞成盆景”的囑托,金寨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引領,制定印發了持續穩定脫貧實施意見,深入謀劃“抓大灣、帶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努力把大灣村打造成資源綜合利用、旅游扶貧、搬遷扶貧、產業扶貧、綠色減貧的可持續“樣板村”。

    做好發展集體經濟、產業脫貧的大文章。產業扶貧是穩定扶貧的根本之策,發展集體經濟是農村脫貧后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針對金寨縣產業發展規模不大、品牌不強、效益不高這個制約山區群眾持久脫貧增收的“短板”,優化結構,建立產業脫貧的長效機制。金寨特色優勢產業和旅游扶貧、光伏扶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增強了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金寨通過不斷完善激勵機制,把產業脫貧作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有力支撐,緊緊圍繞茶葉、板栗、毛竹、中藥村、黑毛豬等特色產業,努力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同時,不斷深化產業改革,通過貧困戶入股,實現全縣所有貧困戶光伏收益“全覆蓋”,實現每個村集體收入突破10萬元的目標,夯實徹底脫貧的產業基礎。努力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科學系統的整體規劃,把脫貧后的農村,引向特色鄉村的發展道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造葆有中華文化風韻、傳承紅色基因、體現地域風情、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具有特色產業支撐的新型田園山林綜合體或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體。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欧美黑人巨大精品videos|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 久久久久琪琪去精品色无码|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老司机99精品99|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思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99热这里有免费国产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app|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事|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