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借助繪畫、雕塑、動畫等形式還原古生物 呈現栩栩如生的恐龍世界
    來源:人民日報 | 吳月輝 康 巖  2018年10月09日08:16

    趙闖在整理自己制作的恐龍模型。   楊 琪攝(人民視覺)

    不久前,一場名為“PNSO恐龍世界——趙闖和楊楊科學藝術展”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和年輕人。展覽的主辦者是趙闖和楊楊。展覽分為五大展區,用文字、繪畫、雕塑、影像、互動參與等多種形式,構建起豐富的恐龍世界。

    用藝術的方式,講述生命演化過程中物種、自然環境的關系

    200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與趙闖的相識與合作,讓趙闖與古生物復原結緣。

    當時汪筱林發現了一件很重要的化石——遠古翔獸,需要找人繪制復原圖,他找到了經常在網上發表恐龍繪畫作品的趙闖。不斷溝通后,趙闖創作出一幅兩人都很滿意的作品,隨著論文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的發表,這幅繪畫作品也刊登在《自然》雜志的封面上,這是中國人的繪畫作品第一次登上《自然》的封面,而趙闖也正式踏上了古生物復原繪畫的道路。

    4年后,趙闖和楊楊因同在一家出版社而相識,因為對恐龍和古生物共同的喜愛,一起創辦了一個以科學藝術的研究和創作為主的機構——PNSO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并同時啟動“PNSO地球故事科學藝術創作計劃”。汪筱林常常會在科學方面給他們一些指導和支持,趙闖和楊楊也得以參與中科院古脊椎所的一系列科普活動。

    同時,趙闖和楊楊經常參與所里的野外科考活動,以及相關電視專題片的拍攝工作。在野外科考過程中,他們會產生很多有趣的想法并付諸實現,2017年趙闖創作的中國恐龍郵票系列,就是在山東萊陽野外科考期間產生的想法。

    趙闖和楊楊說,他們希望能將最新的科研成果通過藝術的方式,向公眾講述生命演化過程中物種、自然環境、社群、文化的內在關系,以人類文明的視角去表達地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他們為此設定了60年的創作期限,希望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

    既要精準地貼合研究成果,又不能失去藝術的生動性

    在趙闖看來,“我們的小組之所以用‘科學藝術’來冠名,就是希望用藝術的形式記錄和表現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本質是翻譯,把論文翻譯成沒有科學知識的人也能看得懂的內容。”他的創作類型很豐富,繪畫、雕塑、數字模型、影視動畫都有涉及。而所有作品,都要遵循一套嚴格甚至苛刻的方法,以保證專業和準確。

    比如在展覽中復原一只霸王龍,既要精準確切地貼合研究論文,又不失藝術的生動性,趙闖摸索總結出了一套秘笈。首先要研究大量霸王龍的專業論文,在圖紙上把恐龍的身體比例、骨骼關節全部畫出來。再用計算機生成恐龍骨架模型,接下來根據骨骼上附著的肌肉痕跡,分析恐龍在活著的時候身體各部位肌肉是怎樣的形態,從而進行塑造。復原肌肉以后再研究皮膚,為了效果逼真,甚至要精確體現皮膚上1厘米直徑的小顆粒。最重要的頭蓋骨,則通過CT掃描化石獲得清晰影像后再繪到圖紙上。

    與趙闖的精準復制相比,楊楊的科學童話要感性和溫柔得多。“對于一個科普文學創作者來說,意義不僅在于告訴讀者古生物知識,更要去觀照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包括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楊楊說。

    在科學童話里,楊楊系統梳理了恐龍從誕生到滅亡的整個演化過程中,每個節點上出現的最重要的恐龍,為它們取好名字,組成家庭和社會關系,創造擬人的生存和活動空間。“我寫的恐龍,有家族背景,有家庭生活、情感生活、社會生活,讀者能非常清晰地定義出每一只恐龍。這樣的故事是有血有肉的,讀者能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從而與自己的生活相關聯。”

    “他們的合作是文字和圖像的結合,把古生物學家發現的冰冷化石,通過二維繪畫和三維雕塑形式表現出來,而且不光是簡單的生物個體復原,還包括相關動物群及其生態環境背景的復原重建等。”汪筱林說。

    科普不僅是科學知識的傳播,還有科學觀念的普及、科學思維的鍛煉

    專業研究人員的科學精神也深深感染了趙闖和楊楊。“我們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學術性和通俗性都要兼顧,科學論文里所有的知識點都要盡量包含,通過細膩的畫風表現古生物的細節,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嚴謹的科學發現和研究的基礎上。隨著新的化石出土和研究論文發布,我們也要跟上,創作新作品。跟科學家合作,可不能偷懶。”趙闖說。

    趙闖對國內目前的科普現狀也有一些想法。“國外一些優秀博物館的硬件沒那么好,展廳看上去挺陳舊的。但那么多古生物重要標本都整齊地排列在展廳里,一絲不茍的樣子,讓觀眾在參觀時一下子就有了嚴肅感和歷史感。國內現在很多自然歷史館金碧輝煌的,展覽時很多聲光電技術被反復使用,更像是科技場館。博物館的展覽還是要本真一點,以檔案庫的形式讓參觀者了解科學,進入歷史情境,而不是辦成游樂場。”

    科學的傳播絕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傳播,還有科學觀念的普及、科學思維的鍛煉、科學美學的建立等等,這是一項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的綜合性事業。“中國目前整體的科學素養在不斷提升,但的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就要依靠各個領域的科學家,能夠在做科學研究的同時,將一部分精力投入到科普活動中,用更有意思的方式傳播科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等。當然,更重要的就是,能夠涌現出更多像趙闖和楊楊這樣專門從事科學藝術的人才,用更加藝術的方式去解構科學,用鮮活的藝術作品提升大眾對于科學的興趣,讓科學和藝術走入青少年朋友的心靈,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汪筱林說。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久久91精品国产91|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流白浆视频|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二区| 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2020|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久久精品五福影院1421|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2022年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水蜜桃精品一二三|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免费aaa片|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最新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