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旅途中的別樣分享
文學薪火相傳,創造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青年作家在青創會中汲取前行的動力,向中國文學更加燦爛的未來挺進。他們雖擅長不同技法、駕馭不同體裁、擁有不同風格,卻都同屬于一個想象共同體,他們都同樣熱愛文學、熱愛創作。他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這場盛會中,分享自己寫作旅途中的所見、所思、所想——前行的路縱然漫長,還好有閃耀的文學之光;創作、批評縱然艱辛,還好有同好者互相鼓勵欣賞。
這是“80后”作家馬伯庸第一次參加全國青創會。近些年,馬伯庸陸續出了不少書,例如《帝國最后的榮耀》《三國機密》《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等,他對歷史知識、古董文物的熟稔和亦莊亦諧的文風贏得了讀者的喜愛。在他看來,任何一位作家的寫作經歷,都是一次尋根之旅。作家需要在持續不斷的創作中思考、碰撞、沉淀、反復震蕩,令隱藏于自己內心的一絲最原始的鄉愁緩緩浮現。每一部作品,都是這縷鄉愁的一處投影,作家們總是情不自禁地奮筆疾書,希望能夠將它看得更清晰些,就像浮士德吶喊的那樣:“多么美好呀,請讓我停留一下。” 小而化之,所謂的“根”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與童年記憶;大而化之,所謂的“根”,則是整個中國幾千年來凝結成的一個龐大的想象共同體。馬伯庸善于挖掘歷史敘事中暗藏的細節,卻又像玩心奇重的孩子,偏愛天馬行空的感覺。他認為,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探索和挖掘。但文學創作者和考古學者的使命并不相同。學者們的使命,是努力還原那段過往;而文學創作者的使命,則是幫助歷史擺脫古老敘事的桎梏,賦予它們以現代意義。任何一本歷史小說,從來不是單純講述歷史本身,而是從歷史中挖掘與我們現代人能產生共鳴的要素。尤其是在時下,歷史小說的創作更應該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讓古與今以一種藝術重構的方式有機地聯系到一起。用他的話講,“我們尋根,歸根到底,不只是為了挖出那截古老的根系,而是為了讓高大的樹冠連接到最深的根基,從中汲取養分,從而茁壯成長。根愈穩,樹愈茂,反之亦然。”
網絡作家唐欣恬回憶,上一次參加青創會還是在2013年,那一屆的平均年齡是35歲,當時她低于平均年齡4歲。轉眼5年過去了,她毫不避諱地告訴記者,此次參加青創會她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時間催人老”,這種感受在網絡文學領域尤其明顯。據統計,2017年網絡文學作者年齡在36歲以上的僅占11.8%。不過,在文學創作方面,“老”意味著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增強。唐欣恬談到,十幾年前坐在電腦前熱血沸騰地敲擊著鍵盤的網絡作家,如今仍熱愛這份職業,卻脫離了稚嫩,除了注重一些熱血、浪漫的設置,或抒發一己悲歡,更對作品的品質和內涵有了進一步追求。身為一名專注于現實題材書寫的網絡作家,唐欣恬看到越來越多同行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的號召,對現實題材創作興趣漸濃,大批瞄準社會熱點、文化傳承以及謳歌改革開放40年偉大成就的作品,都在緊鑼密鼓地創作中。唐欣恬呼吁,趁年輕,網絡作家們更要主動地觸摸社會發展中的痛點,發覺新一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的迷惘與困惑,并通過網絡文學諸如作者與讀者的即時互動、閱讀方式的便捷等優勢予以恰當的反映,最大程度發揮網絡文學的價值。
以散文、隨筆、評論見長的黑龍江作家王若楠,視文學創作為自己情緒的出口、一個與自己和解的通道,她感激文學讓她庸常的生活多了些可以回味的蜜、可以牢記的情。王若楠談到,今天的青年作家擁有更多的選擇、更寬闊的視野、更自由的創作空間,巨變之下的生活遠遠比想象來得更精彩,作家筆下的世界也開始變得更加富有層次和魅力。可如何提煉這精彩的生活,書寫當今中國人面臨的巨變與堅守、浮華與迷茫、幸福與苦難、責任與擔當,又成為現下青年作家創作上越不過去的必答題。她愿意用自己的筆,去慢慢回答它,帶著最初愛上文學的那顆初心,沉下身、靜下心,用時間慢慢打磨自己、打磨文字。
在青年詩人戴維娜看來,新一代的詩人與時代之間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粗暴的“反抗”,她更愿意用“拌嘴”和“調情”來形容他們之間的緊張關系。戴維娜結合程巍的研究談到,維多利亞時期那些貴族,用一整套從頭到腳,從鯨魚骨到燕尾服的穿衣打扮,來對抗當時剛剛興起的平民趣味。穿衣服背后是宏大的社會階級的斗爭。根據這位英美文學專家的研究,那時候的貴族要“在鏡子前做長達三個小時的史詩般的斗爭”。某種意義上,寫詩可能跟穿衣服是一樣的。一群思想馬戲團里的演員,每天早上為創作新的詩行而醒來,為一個靈敏而杰出的句子奮斗終生。這種奮斗,跟鏡子前的奮斗一樣,都是試圖用一行詩、一個詞、一個字對抗世界中的單調和粗鄙。享受語言的人,能享受更深層的親密關系。戴維娜談到,詩跟人之間,其實有一種很性感的關系,而這種性感體現在,永遠拒絕一種語言的肥膩中年,抵制一種老態龍鐘的語言狀態。寫詩,就是從語言的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它是奢侈品,也是日用品。詩人需要永遠地重新發明漢語,發明愛人,發明信仰。
“90后”作家蘇笑嫣接到參加此次全國青創會的通知深感榮幸,她期盼著能在會場上聽到資深前輩的教導,與各位青年作家們探討文學閱讀和創作上的經驗,借以打開自己的視野、拓展個人創作的邊界。蘇笑嫣談到,自己成長在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大為豐富的時代,但同時困境也在于此,面對眼花繚亂的欲望、持續轟炸的信息,青年作家更要靜下心來、不斷取舍、拒絕誘惑,既要以體驗者的身份感受時代和生活,又要以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和挖掘故事背后的人物精神、心理狀態,進而去表現一個群體,甚至是一個時代的側面。而這種追求必然是有難度的,如何自我平衡、如何深入挖掘、如何運筆展現等等,是新時代對青年作家提出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