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激發新文學群體創作活力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蓬勃發展,以網絡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和新媒體作者為代表的新文學群體不斷涌現。新文學群體數量龐大,職業多樣,年齡普遍較年輕,是青年作家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作協及各地作協把加強對新文學群體的團結引導作為各項工作的重點之一,不斷開拓思路,創新方法,積極用新的政策、方法團結吸引新文學群體,引導他們成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學的有生力量。
2014年以來,中國作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要求,根據中央文件精神和中宣部相關部署,貫徹全心全意為作家服務的宗旨,認真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完善網絡文學重點園地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充分發揮其在文學網站內容建設、編輯隊伍建設和行業自律中的積極作用。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大力加強網絡文學研究和評論,探索符合網絡文學特點的評價體系和評獎機制。2017年,組建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負責網絡作家聯絡服務、網絡文學管理引導和研究評論、有關文學網站和社團組織以及各級作協網絡文學工作的聯絡協調等方面的工作。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多次組織文學網站和網絡作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探討網絡文學走進新時代、攀登新高峰的發展路徑,在網絡文學行業內部逐漸形成共識,主流化是確保網絡文學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有走“主流化”之路,網絡文學的前景才會越來越寬廣,才能實現“大繁榮”。中國作協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發起《網絡文學行業自律倡議書》,逐步克服網絡文學發展中存在的品位不高、抄襲模仿、粗制濫造、片面追求點擊率等不良傾向和問題,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有機統一的精品力作;組織網絡作家參加“重走長征路”“紀念抗戰勝利90周年”等主題采訪活動,幫助他們經受精神洗禮,明確創作責任。通過對網絡作家的服務管理和創作引導,網絡文學創作總體創作狀況不斷向好,現實題材創作呈爆發式增長,網絡作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各專業文學網站所發網絡文學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不斷增強。
為引導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5月16日至21日,以“新時代·新起點·新使命”為主題的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周在杭州舉辦。此次網絡文學周旨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網絡文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肩負新時代的新使命,從新起點出發,開創更加繁榮興盛的新局面。會議號召網絡作家更加深刻地認識文學與時代、與人民、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息息相關的聯系,更加深刻地體認自己肩上的責任,任何時候都要把社會價值、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中國作協和各地作協積極動員和吸收新興文學群體優秀人才入會,在作家培訓、重點作品扶持、深入生活、對外文學交流等工作機制中,增加新興文學群體作家的參與比例。探索建立適應新興文學群體特點的著作權保障機制,努力維護其合法權益。認真做好新興文學群體的聯絡、維權、服務工作。
中國作協吸納214位網絡作家成為會員,成立網絡文學中心,強化了網絡作家的溝通交流和文學產業的協作發展。組織網絡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參加多種形式的采訪活動,為創作積累更多現實素材和生活經驗。組織召開網絡文學維權座談會、影視文學維權座談會、稿酬個稅起征點座談會等,讓法律專家與作家、編劇面對面交流意見和對策。對具有普遍性、作家呼聲高的重大問題展開調研,形成立法修法建議,力求從立法源頭保護作家權益。
各地作協也積極行動起來,浙江、上海、廣東、重慶、四川、江蘇等9個省市成立了網絡作協,10省市和公安文聯成立了網絡文學工作組織,縣市一級也紛紛籌備成立網絡作協。浙江在為網絡作家職稱評定、IP轉化、培訓提升、免費體檢、人才推薦、參政議政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務,探索出正確引導、科學管理、健康發展的網絡文學“浙江模式”。上海從重點開展網絡作家領軍人物工作、引導網絡作家責任意識、加大網絡文學扶持力度、舉辦網絡文學好作品評獎、創辦網絡文學評論電子刊《網文新觀察》、推動網絡文學作家職業水平認定、為網絡作家解決實際困難等方面不斷團結凝聚網絡作家隊伍,并在全國率先實施網絡文學作家簽約制度。重慶成立了西南地區第一家文學網站“盛世閱讀”,建立網絡文學創作基地和網絡文學圖書館,引導網絡作家掛職、采訪,形成了市委統一領導、宣傳部統籌協調、市作協業務指導、網絡作家自主管理和區文聯共同參與的網絡文學發展管理新體制。廣東積極探索網絡文學發展的“廣東方案”,通過加強組織建設、凝聚創作人才、努力搭建平臺等,積極探索建立符合網絡文學發展規律的管理、創新、發展機制,為繁榮網絡文學創造良好環境。
新文學群體的培訓也得到了極大重視,中國作協和各地作協分級分類開展學習培訓活動,逐漸完善培訓服務體系。2018年至2019年,中國作協將分期分批對中青年作家、網絡作家、自由撰稿人等進行培訓,覆蓋人數預計達1400余人。網絡文學中心已經在內蒙古烏審旗、江西井岡山舉辦了兩期全國網絡作家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培訓班。魯迅文學院自2009年起開設網絡作家培訓班,培訓后還建立了跟蹤聯絡服務機制,為學員發展提供更多支持。網絡文學中心還積極整合優勢資源,探索建立合作培訓機制,形成1+1>2的合力。2017年6月,為統戰部組織的網絡人士培訓班推薦輸送網絡作家成為學員;在創研部和中宣部出版局聯合開辦的歷史題材培訓班上也能見到網絡作家的身影;9月,聯合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實施了“網著夢想”——全國青年網絡作家培訓服務計劃,并在井岡山舉辦了兩期全國青年網絡作家井岡山高級培訓班。此外,還根據網絡文學發展態勢每年突出若干專題,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活動,開辦網絡文學歷史題材研修班和現實題材高研班等。
加強宣傳推介,不斷催生文學佳作,努力激發新文學群體創作活力。中國作協及各地作協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推出了一批優秀作品。以網絡文學為例,中國作協設立的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自2015年起已遴選推介160余部作品;2016年組織出版“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導讀”書系;2017年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組織“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有力推動了網絡文學主流化趨勢,現實題材成為創作新亮點。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國內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作品總量高達1646.7萬種,其中簽約作品達132.7萬種,年新增原創作品233.6萬種,年新增簽約作品22萬種。出版紙質圖書6942部,改編電影1195部,改編電視劇1232部,改編游戲605部,改編動漫712部。網絡文學對外翻譯影響日漸擴大,足跡已遍布亞洲主要國家以及美、英、法、俄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文學“走出去”新的增長點。
充分發揮文學網站的重要作用,推動網絡文學創作、傳播與閱讀。目前我國有文學網站600余家。各文學網站借助IP開發火熱勢頭,構建泛文娛IP生態,實現全版權擴界深度運營,推動網絡文學海外傳播,同時積極倡導正版閱讀,助力網絡維權打擊盜版。2009年,由國內重點文學網站組成的全國網絡文學重點園地聯席會議機制正式形成。截至2018年1月,聯席會議吸納閱文集團、掌閱文學網、阿里文學網、縱橫文學網、17K小說網、晉江文學城網、網易文學網、鳳凰書城網、看書網等43家文學網站,創建內部通訊機制,定期舉行工作會議,充分發揮議事、協調、聯絡等職責,有效加強了對網絡文學的引導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