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慶:攝影是對內(nèi)心的釋放
個人小傳 鐘國慶,1951年10月1日生于上海,中國藝術(shù)攝影學會會員,中國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鐘國慶開始學習攝影,先后取得中級攝影師和高級攝影師資格,曾擔任過電影《孟二東》劇照攝影拍攝,他的許多作品都曾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在線影展中展出,獲得過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中國老攝影家協(xié)會及北京市攝影比賽多個獎項。
“攝影并不是按一下快門那么簡單”,今年67歲的鐘國慶,在朋友圈里是個絕對的攝影高手——早在十多年前,他就憑著自己的一腔愛好,考到了高級攝影師資格證。“攝影是對內(nèi)心的一種釋放”,在鐘國慶看來,“作品就好像一面鏡子,鏡頭就好像鏡子的鏡框,只有用心去拍,摒棄浮躁,把心靜下來,拍出的作品才會好看。”
自從成了社區(qū)居委會攝影小組的組長,鐘國慶隔三差五就輔導大爺大媽們學習攝影知識,或者外出拍攝,“拍小孩,要把他們的天真爛漫拍出來;拍老人,要把他們臉上的紋理拍出來”。在鐘國慶的指導下,原本只會到地兒了就對著剪刀手狂按一通快門的大爺大媽,掌握了不少攝影心得,“他們知道了怎么構(gòu)圖,知道按下快門是為了表達什么內(nèi)容。”
曾是冶金系統(tǒng)標兵
“我出生在上海,四歲那年,因為父母工作調(diào)動來到北京。”與生于這個時代的很多人一樣,中學畢業(yè)以后,鐘國慶先是赴內(nèi)蒙古插隊,后來又被選拔成為了一名勘探工人。
幾年以后,鐘國慶憑借一手過硬的專業(yè)技術(shù),應聘到首鋼工作,被分配到河北遷安鐵礦。
“后來陸續(xù)去長春學習了三次,回來提拔我當了隊長。”這個隊長,鐘國慶一干就是九年。九年里,他所在的隊一直是全國冶金系統(tǒng)的標桿隊。哪怕后來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做了手術(shù),他還是堅持完成工作,“我們那個年代的人,比較好勝,自個兒能做到的盡量做到。”
調(diào)回北京之后,不管在哪個崗位,鐘國慶也總得做出點成績,“當了四五回北京市愛國立功標兵。”2006年,鐘國慶剛一退休,又被朋友公司請走,返聘干了五年,這之后,他說什么也不再干了,“我挺喜歡攝影,就讓我痛痛快快玩幾年吧。”
攝影讓大家無障礙交流
攝影,是鐘國慶難以割舍的愛好,“我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就喜歡上攝影了。”鐘國慶說,“當時正是鋼組織‘四化精兵’去療養(yǎng),我就跟家里商量,拿出一萬塊,買了一臺尼康單反相機,還按照賣設備的人推薦,買了個‘一頭打天下’的鏡頭。”這在當時可是筆不小的開銷,帶著這臺相機,鐘國慶拍了不少照片,“大家伙都比較滿意,我自己也很開心。”
大家伙兒的認可,讓鐘國慶燃起了更大的興趣,照片拍得多了,鐘國慶對攝影也有了不少感悟,“一開始我喜歡拍自然風光,覺得可以反映大自然的美。后來我意識到攝影是門藝術(shù),光拍風光可不行。”
為了提高攝影技術(shù),他報了一個業(yè)余攝影班,幾年的時間里,先后考下了中級攝影師資格、高級攝影師資格,“通過學習,我更加喜歡攝影。通過攝影,可以跟大家無障礙交流;通過攝影,可以達到對內(nèi)心的一種釋放。”
用鏡頭記錄首鋼停產(chǎn)
拍好一張照片,并不容易,正如鐘國慶所說的那樣:“你每按一次快門,只需要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秒的時間,但為了這短暫的一瞬間,你得花很多時間去準備。”為了拍日出,鐘國慶總是背著四十多斤重的設備,提前好幾個小時就開始爬山,“爬上去以后要尋找角度,等待時機。只有完美的照片,才能引起大伙兒的共鳴。”
首鋼停產(chǎn)前兩個月,鐘國慶應首鋼報社邀請去幫忙攝影,整日奔走于高爐和各個廠區(qū)之間,“我拍到了停產(chǎn)前的最后一爐鐵,最后一爐鋼,最后一根盤條,把最好的歷史紀錄都留在了鏡頭里。在停產(chǎn)的最后一瞬間,我拍到了他們眼角的淚光,這樣的鏡頭永遠沒有人可以再拍攝到。”
如今,鐘國慶依然很忙,以至于不得不再把自己的心愿延后一兩年,“我想趁著年輕,身體還行的時候去跑一跑,最好能再去一次西藏,過一過攝影的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