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陳亦新談《暮色里的舊時光》:最深的靈魂在故鄉
2018年8月25日,青年作家、旅行家陳亦新作《暮色里的舊時光》亮相北京圖博會,與讀者分享寫作與旅行的心路歷程。本書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世界上最好的“情人”就是寫作
陳亦新首先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走上寫作之路的,他談到,對于文學夢想的追求來自于父母,因為父親就是一名作家。從很小開始,父母就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不僅十分重視各類書籍的閱讀,更重視人格的培養,父母與他的談話很少有雞零狗碎的內容,而更多的是聊文學家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生出的那種對文學的向往是寫作的源動力。
“世界上最好的‘情人’就是寫作。”陳亦新說,當你在非常安靜的房間里面鋪開紙,拿起筆,將內心的世界流淌在紙上的時候,確實有一種巨大的樂趣,這種創作的樂趣可以提供一種源源不斷的動力。
陳亦新談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心境的提升,對于文學與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年輕的時候,寫作更多的是一種情緒,一種青春的悸動,一種在那個年齡段對于世界的看法與思考。隨著閱歷的增長,會發現不再局限于小小的情緒、書房以及小小的自己。首先,自己旅行了那么多地方,了解到很多這些地方的歷史、文化,這些都在沖擊著自己,在和自己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這時候人生觀會發生一些調整或者升華;其次,閱讀的層次和深度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閱讀一些文學、哲學、歷史書籍,可以從這些書籍中獲得營養。但內心充滿困惑和追問的時候,可以從閱讀中獲得答案。通常當充滿不解的時候,翻開眼前的書,總會有奇妙的答案蘊含其中。”
最深的靈魂在故鄉
走過如此多的地方,陳亦新最喜歡的地方卻是——甘南。在《暮色里的舊時光》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天邊的風馬》,寫的便是他在甘南旅行的經歷。在甘南,他租了一個當地農民的院子,吃農家飯,喝小溪水,生活了很久。在這段時間里,他接觸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并且進入他們的精神世界,聊他們的過往、孩子、親屬、夢想,有時候會聊至深夜,在某些瞬間,靈魂產生了共鳴,窺探到了他們迷霧當中的吶喊與聲音。甘南是對自己影響最大,也最深刻。
陳亦新說,自己在二十歲之前,沒有離開過故鄉。而當年離開時,心里有一種“終于離開這里了”的感受。但十年之后再回頭,每一次提到故鄉,總有一種流淚的沖動,總覺得自己的靈魂還藏在故鄉里。
陳亦新的老家在西北農村,盡管那里現在只有留守兒童和老人。以前過年的時候,故鄉很熱鬧,現在大家甚至連對聯都不貼了,只有幾個游魂似的老人固守在那里,但恰恰這個的地方,養育了祖祖輩輩。
陳亦新透露,自己現在更多的筆墨,是回看西部和西部的孩子。他列舉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少年去追尋寶藏,卻最終發現寶藏就在故鄉家里的后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寶藏就在我們的腳下,我們的故鄉。我們的目光不應只關注外界世界,而是應該更多地關注內心。所以未來我會將重點放在描寫西部的孩子,會讓更多人知道,西部的孩子們是如何艱難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