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無意乎相求, 不期而相遭” ——文章寫作的有心與無心
    來源:文藝報 | 莊錫華  2018年08月17日11:14

    “非為作文,文思自來”,自然而然地進入寫作狀態,這是部分文壇前輩的經驗。寫文章為文造情,苦思冥想,費盡心計,卻不大容易寫出好的文章;反倒是憑著自然來襲的文思,輔之以潤色、提煉,往往會有出色的發揮,寫出來的文章能夠打動人。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產生這種尷尬情形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蘇軾(《南行前集敘》)稱:“自少聞家君之論文,以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己而作者。故軾與弟轍為文至多,而未嘗敢有作文之意。”“不能自己而作”,“未嘗敢有作文之意”,話說得很直接:文章不是要寫就能寫的,而是由某種生活事象觸動了文思,率而命筆、欲罷不能。蘇洵多次說到這層意思,他曾以風水相激來形容寫作的動因,認為寫文章應當是自然而然的行為。《仲兄字文甫說》認為好的文章應是“無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一正一反,說的都是毛詩序“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意思。寫作是因為強烈的情緒驅動,有感而發,并非存心作文。陸機《文賦》探討寫作驅動力時說:“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于典墳”,認為文思之來:一感于物,一本于學,又以“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來形容文思之來難以預料、不宜操控的特性。文學史上那些感人至深的名篇,像司馬遷《報任安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大多是臨事后作者不能不有的表達,而其內容不過是作者積累胸中、感受極深的思慮。

    “未嘗敢有作文之意”是蘇軾一生的秉持,他的不少文章率性自然、絕少斧鑿之痕。蘇軾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自評文》,《蘇軾文集》卷六十六)他后來總結自己的寫作經驗時也說寫文章應如“行云流水”,有感而發,興來而發,興盡而止,來不得半點勉強。并非有意寫文章,就能寫文章;更不是有意寫文章,就能寫出好文章的。而文思泉涌,興會淋漓,只需盡情揮灑,這樣的寫作境界誰不歆羨?蘇軾集中如《赤壁賦》這樣的隨筆小品,大多是觸景生情,胸中塊壘必欲一吐方快。像“寄蜉游于天地,渺滄海于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被人說成是“神來之筆”,其實都發自作者的內心,是其平日反復況味人生時的感喟。

    明人方苞《楊千木文稿序》說自周以前,學者未嘗以文為事,而文極盛;自漢以后,學者以文為事,而文益衰。寫文章的積極性愈高,寫出來的文章愈是低劣,愿望與效果大相徑庭,問題出在哪里呢?文苞認為,衡量文章好壞的標準就是看其是否“言有物”,觸物生情。情動于中、有感而發,才可能成為上品文章。為文造情,“質衰而文必敝”。桐城被時人稱為天下文章的淵藪。從好的方面說,大多與作者有話要說、言之有物相關。方苞的小品文章便頗有可觀。但桐城派得名之后,以文章高自標示,提出了義法的要求,對文字的布局、遣詞造句有太多的考量,寫文章的規矩越來越嚴格,刻意為文的印痕也愈益明顯。束縛一多,失了自然的真趣,其末流不免淪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竭力要掃除的文化垃圾,早沒了昔日的輝煌。

    根據閱讀經驗:樸實、素雅鮮有厭者,相反,光昌流麗讀得多了,卻往往讓人膩煩。文章“做”的成分愈多真情實感便愈少,就難以打動人。文學史上韓愈是刻意為文的代表,“文起八代之衰”,寫文章很自覺,趙翼說韓愈有心學杜,偏于奇險,“然奇險自有得失,蓋少陵才思所得,偶然得之,而昌黎則專以此求勝,故時見斧鑿痕跡。有心與無心異也”。少了杜甫的自然,多了刻意為文的心計,所加雕琢必多,這一少一多,較量得失豈可以道里計?周作人說韓文搔首弄姿,裝腔作勢,是典型的“策士之文”。上世紀60年代,文壇受庸俗社會學的影響,崇尚宏大敘事,氣魄、膽量確實很大,但缺失了真實性、趣味性的要求,無中生有、編出來的文章充斥文壇,這樣的文章用鄭燮的話來說就是“不待人燒,彼將自燒”。

    客觀地講,寫文章有意為之,作文之意強旺,與中國傳統文化夸大文章功用的價值評估不無關系,寫文章遂成為許多讀書人眼中的名山事業,孜孜矻矻,或明或暗都存著青史留名的一份心思。蘇軾論文,“未嘗敢有作文之意”,摒棄功利意識,彰顯的是一種新的作文境界,其用意與歐陽修“言不可恃”,似乎都是對著那種將著書看作立言不朽的態度唱對臺戲的。其積極的方面就是拋棄了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惡習。

    文思因感而生,乘興而作,興盡而止,但進入寫作狀態后需要更多地調動生活與知識的積累,這就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探討文章寫作的無心與有心,似應將文思來襲后,作者調動起寫作熱情,運用才情、素養、知識積累,使胸宇中的感觸形諸文字的復雜情況考慮在內。像明代袁宏道、唐順之那樣為了反對復古模擬,忽略作者主體因素對文章的影響,一味肯定販夫野老未經審美加工的發聲,斷言寫作是情感驅動的下意識行為是不對的。文思襲來后作者會有一系列積極的思維活動,生活積累、知識積累的有效參與可以使文思的建構更加豐滿充實,形諸文字時還有孰先孰后的安排,同樣的文思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語詞、文句的選擇都需要作者認真的思考。

    詩文同源,我們以詩歌文字的選擇與組合為例。王安石的“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常為人稱道,詞語的搭配堪稱一絕,用中國古代詩評家的眼光看,那叫險對,這樣的險對豈能沒有巧思?王詩有關暮春的描寫極多創新。落英繽紛是自然現象,一“細數”,就融入了人的活動,而當“細數落花”與花下“坐久”組合之后,審美的內涵獲得了極大的彰顯。細數與緩尋、坐久與歸遲,語詞搭配堪稱精妙,得力于詩人的巧思。同一自然現象還曾出現在杜甫的詩中,“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詩傷春,但別有會心,風飄萬點,紛紛揚揚的落花構成一種獨特的自然意象,杜詩選詞煉句,仿佛隨處都能有神來之筆,讓人難以企及。由此可見,生活中有了感觸,產生了表達的欲望,還需具有表達技巧,文思的蘊釀、提煉,結構的安排,修辭造句,都需要作者的殫精竭慮。蘇軾《范增論》屬于史論小品,篇幅短小,內容卻極為豐富,文章中作者充滿心機的安排不難把握。贊范增棄羽,這有前人的言說,而恨其去之不早則發人之未發;稱項羽不殺沛公“有君人之度”,又責其弒義帝為不智,君人之度與小人的不智,兩兩相對,突現了人物性格的分裂。繼以“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將文意向更深處拓展。蘇軾是絕頂聰明的古人,欣賞自然而然的寫作狀態時豈能罔顧文章需要作者不斷完善構思、行文時要有獨特的安排這一常識性的道理?事實上他在著述中經常有關于文章寫作方法與技巧的探討。《東坡志林》復述歐陽修的寫作經驗,說是要多讀書、多寫,從中揣摩、提升寫作經驗;《與謝民師書》講文章要寫得如行云流水,這些都是基于作者對于寫作的理性思考。

    總起來看,情動于中而形于言,關于文章心理動因的這一說法,在古人中得到廣泛的認同。肯定作文受情感驅遣、摒棄為文造情,并不否認寫作中應有主體的自覺,好的文章應是有心與無心共同作用的產物。也正是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很能理解各地為作家舉辦各種學習班,致力提升作家的知識積累,促進其寫作水平提高的意義。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2022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国产精品最新国产精品第十页|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精品视频1区|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精品国产乱码欠欠欠欠精品|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第一区第27页|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