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施迎合:塘河古鎮 清雅山水浸潤的流光碎影(散文)
    來源: 民族文學 | 施迎合  2018年08月02日15:19

    我是帶著一種對古鎮的好奇與向往到塘河去的。認識塘河,始于很多年以前那張刊于《旅游天府》大型畫冊上的照片《塘河古鎮》。當時,那張畫面清新優美、古樸典雅,以塘河水環繞古鎮的照片把我深深吸引住了。

    終于有機會走進塘河古鎮。照片中的景致終于逼真地展現在眼前:這是一幅多么秀美的山水畫喲!塘河彎彎,清幽靜謐,恰似一條碧綠的玉帶纏繞著古鎮,碧波上輕舟、竹筏蕩起長長的漣漪,仿佛一串串跳動的音符,幾棵老樹倚岸矗立,枝蔓橫披,迎風搖曳著幾許古意,而古鎮則靜靜地安臥于這碧水綠樹叢中,古風臨水超然,意境淡雅幽遠。

    從塘河古鎮碼頭那半弧形的石梯拾級而上,我探幽的目光自下而上漸漸拓展開來,一堵殘缺的石門牌坊迎面而立,殘垣斷壁上荒草萋萋隨風飄蕩,恍如城南舊事中脆響的風鈴,似在昭示一個遙遠的故事,又似在訴說古鎮往昔的輝煌。塘河古鎮那清雅山水浸潤的流光碎影在我眼底一一呈現……

    古場老街

    行走在塘河古場塊塊青石鋪墊的老街上,我總會產生一種錯覺,那一幢幢依山勢而建、極具明清建筑風格的老建筑,仿佛一個個重疊的巴渝身影,躍然眼簾,呼之欲出,讓我疑是時光倒流,回到古老的從前……

    據史料記載:塘河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人類聚居,明清自建王爺廟開始,陸續建房成為集鎮,至清朝乾隆年間趨于興盛,繞場而過的塘河發源于貴州赤水、四川合江,沿塘河可上溯川南黔北,順流而下匯入長江,自古為水運要沖,明清時代即為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是川東古代時期重要的水路碼頭之一。

    然塘河古街真正始建的時間是1784年,街區占地2.8公頃,現存明清以來不同時代風格的古建筑1.5萬多平方米。古鎮街道從河碼頭起依山勢而建,呈緩坡型階梯狀自下而上蜿蜒延伸。最初由塘河槐花石場坪的幾位佃戶搬遷至此,當時水運較為發達,逐漸形成一船幫。船幫為了自身的發展,興建了幾間房屋和簡陋的旱碼頭。為祈禱自己平安無恙,事業發達,船幫們集資興建了王爺廟,將治水先驅李冰供奉其中,日夜朝拜。這樣,古街區初具雛形,由于依山臨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初步形成為毗鄰地區的物資集散地。

    后來,當地王、孫、陳三姓大戶陸續各建房屋數間,形成基本定型的街道。自清代后期起,定為農歷逢一、四、七趕場。因其地處江津、合江兩縣交界要道,來往客商較多,為發展水運,以孫、王、陳三姓為主,出資將原來簡陋的碼頭重新修建成石砌碼頭。為經商需要,一些散戶開始在古街區修房、開鋪、做生意,使老場逐步擴大至現在的規模。古鎮房屋全為清末民初建筑,以青石為基,磚竹木為墻,抬梁卯斗式結構,奇檐斗拱,雕梁畫棟,錯落有致。街道全系青石板鋪就,正街從碼頭算起,長約600米,寬約6米,連接著橫街子、廟巷子、半邊街等三條小街。塘河水環繞古街而過,塘河場因此得名。

    在老街一間十分陳舊的木板房前,我和一位上了些年紀的銀發老人擺開了龍門陣。談起塘河,他如數家珍。對于塘河古鎮的來歷,老人向我談起了坊間流傳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塘河古鎮現在的位置,只有零零星星幾戶人家,而塘河也僅是一條小小的溪溝。一天晚上,狂風大作,雷電交加。從北洋溪上游一旮旯角角里游出一條七分像蛇,三分像龍的怪物,順水而下。那怪物不停地扭擺著身軀,軀體邊游邊長,越來越大。所過之處,兩旁的樹木、房屋均毀于一旦,小溪溝也逐漸變得像如今的塘河般大。眼見得這怪物還在不斷長大,人們嚇得哭爹喊娘。聲音驚動了躺在溪邊休憩的大牯牛。牯牛翻身站起,去堵擋怪物的去路。激戰中,怪物一口咬住牯牛的犄角不放,結果被牯牛另一只鋒利無比的角刺了個遍體鱗傷。那怪物怎肯就此罷休,怪叫一聲,用力一咬,竟把一只牛角給咬了下來。牯牛痛得忘記了攻擊,那怪物一不做,二不休,又把牯牛的另一只角給咬了下來。牯牛沒了御敵的武器,被怪物一口咬下腦袋,牯牛的上頜和下頜被撕裂成兩綹兒,掉在河里,就變成了今天塘河古鎮的兩個碼頭。被怪物撕得七零八落的牛身,就成了今天散布在河中的大小石頭。牛角一只掉在上游,一只掉在下游,就成了現在的上、下河灘。經過這場惡戰,怪物再也沒有力氣搖擺身軀,也不能繼續長大,只好乖乖地順水游到海里去了。為了紀念這頭牛,人們就在這里定居下來,安居樂業,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塘河古鎮……

    歷史碰撞的回聲仍在耳邊轟鳴,而我不甘寂寞的視線卻早已被那散布于古街上的幢幢老房子牽了去,流連其中,樂不思蜀。古鎮重重疊疊的風火老墻間,幾棟巴渝罕見的徽派風格建筑間插其中,讓人稀奇叫絕。而最為有名的則有王爺廟、清源宮、朱家洋樓等……

    建造于明代的王爺廟,清同治年間曾被一場大火燒毀,后由當地地主孫天喜在原地址重建,至今仍保持著原貌。王爺廟中建有正殿、戲樓,正殿和戲樓飛檐畫壁,戲樓臺額上雕刻的松、竹、梅和諸多篆楷文字猶存,畫面鮮活精美,樸拙中顯出當年興盛風姿。王爺廟對面的龍門號是古時塘河撐船人家休閑聚會的場所,亦為船幫會館。會館建筑馬頭山墻、卷棚斗拱、撐弓雀替,結構精巧,工藝精湛,可謂勝極之至。

    建于清光緒十三年的清源宮,位于塘河老街的最高處,占地面積1130平方米,由當地百姓集資興建,巍峨壯觀。據史料記載,清源宮因川主菩薩李冰父子清理河源,造福蜀中百姓,被奉為神靈,故以得名。清朝年間,其占地寬廣,建筑奇特,常年香火不斷,逢年過節及川主菩薩的出生日、轉道日、升天日,四方八面的善男信女都來此朝拜,熱鬧非凡。后因戰亂失修坍塌,清源宮只保留下了宮墻舊跡。現在的清源宮為塘河鎮于2009年開始在原地修復重建,相繼投入680萬元,先后修復了正殿、后殿、戲臺、回廊、廂房和鐘鼓樓等,修復面積達1300平方米,真實還原了清源宮的原貌。

    沿街而筑的朱家洋樓更是別具一格。該樓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由一朱姓人家興建而成。洋房居古街正中,將古街區上街和下街的房屋建筑連接在一起。洋房巧融中西方建筑技藝為一體,把西方的建筑文化插入巴渝傳統建筑中,在這地處邊遠的古老鄉場,竟有如此精妙絕倫的建筑,可見古老的塘河不僅僅有巴渝悠遠歷史文化的傳承,還有西方文明理念滲入,浸潤其中,怎不叫人拍掌稱奇!

    ……

    刊于《民族文學》2018年7期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精品不卡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伊人久99久女女视频精品免| 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99小说|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一卡乱码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国产精品第二页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91热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精品久久久麻豆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水蜜桃精品一二三|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91手机看片国产福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最新精品国产|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伊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国产精品免费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