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飛虹——紀念韓樂然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作品展
拉卜楞街市圖頁(水彩) 韓樂然作
候她丈夫回來晚飯(水彩) 韓樂然作
克孜爾全景(水彩) 韓樂然作
洞內外眺(水彩) 韓樂然 作
絲路,東啟西安,西抵羅馬,早在西漢時期就是東西方貿易、文化往來的通路。20世紀40年代,大量的文藝工作者開始重走絲路,他們探尋中華文化之源,在藝術創作之中尋求民族之魂。在這股“絲路文化”的探索浪潮中,韓樂然(1898-1947)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韓樂然是20世紀上半葉將革命理想與藝術創作結合最緊密的藝術家之一。作為一名革命者,韓樂然早在1923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早期黨組織籌建人之一,他一生以多種形式投身抗戰宣傳以及隱蔽戰線的統戰工作,為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一名考古學者,成為系統發掘、研究、整理克孜爾石窟歷史文化資料的第一人。作為一名藝術家,他1921年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科學習。1929年赴法留學。歸國后,他以藝術為武器參與到抗日戰爭之中,其藝術創作體現出強烈的歷史意識和現實主義精神,代表著20世紀上半葉進步的藝術思潮。
1947年韓樂然因所搭乘的烏魯木齊飛往蘭州的航班遭遇空難而逝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被追認為烈士。韓樂然作品經家人保存于1953年捐贈給國家,后入藏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包括油畫、水彩、素描三個門類,共135件,大部分為1940年代西部寫生和絲路考古臨摹作品。其作品用筆輕松、流暢,畫面充滿陽光,充斥著浪漫主義情懷。他在西部人民的現實生活中發掘心靈之美,開創出了一條西部藝術的拓荒之路。
正值韓樂然誕辰120周年之際,中國美術館借此契機舉辦了韓樂然紀念展,從“革命與藝術人生”“絲路考古”“絲路寫生”三部分來展現他的革命藝術人生,緬懷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作出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