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傳承女書文化 助力文化旅游發展
女書,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唯一只在女性中使用的文字,主要流傳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上江圩一帶的女性圈。女書作為一種罕見的文字體系和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然而,隨著女書自然傳承人數量越來越少,女書文化正面臨消亡的危險。在新時代,做好女書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充分彰顯和展示世界唯一女性文字的獨特魅力,應是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傳承發展女書文化,重構其當代旅游價值,對于發展女書文化旅游,促進女書流傳地經濟社會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傳承發展女書文化,推進文化旅游發展,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是深入闡發女書文化的思想內涵。
女書文化應該不局限于女書文字,還應包括用女書文字創作的作品,如詩文、歌曲、書法、繪畫、舞蹈等,以及承載、記錄、傳遞女書文字的女紙、女書(用女書文字行文的書本)、女巾、女扇、女紅(紡織、縫紉、刺繡一類的制成品)等物件。女書文字形體獨特、娟秀纖細、典雅精致,顯示出女性特有的優雅和美麗。女書作品內涵豐富、造型優美、賞心悅目,極具觀賞價值。女書物件制作精美、玲瓏雅致,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可見,女書不只是一個文字系統,還承載著文學、美學、樂學、哲學、人類學等諸多內涵,并體現出女性特有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已經內化為女書流傳地女性特有的性別文化,成為立體的文化現象,是極為珍貴的文化瑰寶。
二是加強對女書文化的保護傳承。
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女書主要是指“江永女書”,其起源地和主要流行地在江永縣上江圩鎮,一般只書寫在扇面、布帕等女性常用物品上,其傳承方式主要是自然傳承,即母親傳給女兒、老人傳給少女,一代一代往下傳。江永縣女書生態博物館講解員胡欣生于1988年,是目前最年輕的女書傳人。據她介紹,當地懂女書的只有7個人,都先后在博物館工作,其中幾位老人已經70多歲了。雖然近些年從事女書研究的人數量有所增長,包括日本、美國和歐洲也有學者參與到女書研究中,但總體上,女書文化的傳承發展不容樂觀。《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女書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對其保護傳承已刻不容緩。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對女書自然傳承人的保護、培養和教育工作,確保女書有傳人、有延續;另一方面,應切實加強對女書文物、實物的搜集、整理、搶救工作,確保女書文物資料得到保護,不再遭到破壞。此外,應進一步鼓勵和加強學術界對女書文化的研究,吸引和培養更多對女書有興趣的專家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參與到對女書文化的研究闡釋、保護傳承工作中。
三是加大對女書文化作品創作的支持力度。
女書文化作品是女書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途徑,也是女書文化旅游產品的重要表現形式。應設立女書文藝創作基金,加大對女書詩文、女書音樂舞蹈、女書書法繪畫、女書曲藝雜技和女書歷史文化紀錄片及出版物等女書文藝作品創作的扶持力度。實施女書工藝扶持工程,鼓勵和支持女紙、女書、女巾、女扇、女紅等女書工藝品制作和生產。設立女書傳承人才支持計劃和女書文化傳承工程,支持女書自然傳承人和女書藝術家進行女書文化作品創作和女書傳承工作。以創作帶動女書文化繁榮發展,提升女書文化旅游的價值內涵。
四是進一步豐富女書文化旅游產品。
應推進女書文化旅游供給側改革,進一步豐富女書文化旅游產品,提升女書文化旅游服務的質量。對與女書相關的博物館、文化園、文化研習場、文化主題酒店、文化特色民宿、文化特色餐館等進行提質升級,引入更多的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增加女書文化旅游的科技感。在女書文化旅游活動項目、線路、專題中適當增加體驗性內容,讓游客參與女書文化創作,增強女書文化旅游的體驗感。引入文化IP,植入創意設計,在女書物件、女書工藝品、女書紀念品中增加更多的文創元素,融入現代文化內涵,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女書文化。建設一批女書研學旅行基地,推動女書研學旅行發展。
五是拓展女書文化宣傳交流渠道。
女書文化正逐漸得到國際上有關機構(如字符編碼國際標準化組織)和有關專家學者的重視和認同。應進一步搶抓機遇,加強學術界的交流溝通,擴大女書文化的國際交流合作。應組織專門力量,投入專項經費,推進女書文化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應進一步加強女書文化教育工作,可在江永縣等地的中小學校針對女生開設女書選修課,促進女書文化傳承;在湖南科技學院、湖南女子學院等高校開設女書文化選修課,培養女書文化傳承發展后備人才。
作者系湖南科技學院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院長。本文系全國老齡委政策理論研究課題“新時代旅游養老發展趨勢、模式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QLB2018A03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