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劉期榮:春天的故事 ——改革開放40周年親歷點滴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劉期榮  2018年06月21日15:31

    感人的故事,猶如夜空里的星星,即使看似渺小,即使散落在人們的目光所不及的地方,它們的光亮也絲毫不會被忽視。

    我已年過半百,頭發須白,回首半生經歷的困苦,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所見所聞,細細回味,也透著甘甜,雖不說感動天地,卻算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老屋的變遷

    記憶里的老屋,就一個字——“土”:墻是由黃泥巴土夯實的,墊支墻板的小木棍抽出后留下的槍筒般大小的小孔均勻地分布著,每次一板土交錯重疊的間隙留下一道道半尺來寬、一尺來高的口子,里面砌著大小不一的石頭塊;屋頂是由像瓦房頂模樣的厚厚一層灰白的“瘦”泥巴覆蓋著的。老遠瞧去,分明就是一座蒙古包!

    老屋出奇地大,單是堂屋,幾乎就可容納百人。孩提時代,好多晚上,在那盞昏黃的油燈下,總會圍坐好多村里的人。他們或給社員記工分,或開各種各樣的會議,或為演出一個主題不變的樣板戲而排練。安得土屋兩三間,十里鄉親俱歡顏? 偌大的“會議室”兼“舞廳”的土屋,全憑父親和體弱多病的母親,在月光下辛苦建造出來,我怎不為老人們的辛勞而感慨?大集體,掙工分,養活我們七姊妹,沒餓死、凍壞,就算萬福了!還能留下這座老屋,父母當年可真的不容易啊!

    家中排行靠末的我在能駕馭生命之舟的時候,便成了這老屋的主人。但那時的我,開始厭惡她的空曠無比,厭惡她十足的含傖:黃瘦的臉龐,灰黑無力的目光,低矮肥胖的身材。巴不得她在一夜之間從地球上消失。歲月在流逝,風云在變幻。終于有一天,改革開放吹來了和熙的春風,為著心中的夢想,我也離開老屋,踏上了新的征程。

    如今,再回故土。故鄉的村落,已經變換一新。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在山間蜿蜒盤旋,寨子里的路段兩邊的路燈,光鮮明亮,自來水引進了廚房,家家戶戶住上了新寨樓,村“兩委”辦公活動室寬敞明亮,全民健身廣場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對比映襯下,歷經七十年的老屋,已是滿目瘡痍、老態龍鐘。雖經修修補補不至于倒塌,但也是難以掩飾她的蒼老。伴隨著我及家族成員先后離開,老屋的宅基地也已經易主。再過幾年,老屋真的要從地球上消失了。我得償所愿,卻內心傷悲。老屋承載的厚重,可是幾代人都難以忘懷的記憶啊!

    3元錢的鄉愁

    對于詩人余光中,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他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對于我而言,鄉愁是3元錢的飯菜票,我在學校愁,她在家里愁。

    我出生在小金縣新橋鄉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一九八一年秋,從家鄉的戴帽初中畢業,考入全縣最高學府小金中學高中部。那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召開有3個年頭了,家鄉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全面推開,改革的大潮正激蕩全國各地。但是我們家鄉并沒有被太大的影響,家里經濟狀況不佳,我每周僅有3元錢的生活費,而且這樣的生活標準,基本上嚴格執行到了高中畢業。

    在學校里,我用2元生活費換回10斤飯票,剩下1元錢就是在校5天半的菜票。盡管有從家里帶來的一點現成菜作添補,伙食團素菜的最低價也就是5分錢一份,而學校每月也要發10來元或更多一點的助學金,但是往往挨不到周末,就已經囊中羞澀,幾乎再也拔不出一毛錢來買飯菜吃了,更何況有時候從周一開始,或者根本就沒有過分文的菜錢!

    最難熬的還有晚上睡覺這一關:我寢室里并不規則的床板上,只對折鋪了一床用羊毛紡織的薄薄的水毯,水毯上再鋪一床單人床單。唯一一床被子也十分單薄,枕套是用舊衣服填充而成的,枕巾的樣子壓根兒就更沒有見過。春夏秋冬,床上用品幾乎就這個樣子,天熱的日子還好過,冷天就難熬了。準確地說,有好多寒氣襲人的夜晚,自己輾轉難眠,久久無法入睡……床鋪發出的吱嘎聲響,代替了熟睡的鼾聲——毫不夸張的說,很多時候,幾乎全是和衣蜷縮在被窩里挨到天明。

    那幾年,家鄉的人都把去縣城念書的學生稱之為拿“工資”的。母親最怕周末給我開“工資”,而我卻盼望著周末回家吃頓飽飯。徒步行走近20公里的碎石泥結公路,爬10來里羊腸小道直奔家門,奢侈地吃上兩頓飽飯,睡上一個溫暖舒服的好覺,便是我當時最大的夢想。

    “娃娃,沒有文化是要吃虧的哦!”

    “你曉得家里頭沒得錢,不要成天都想到吃,不要貪耍,要安心讀書哦!”

    ……

    每當我從母親手中接過被她用粗糙的手對折成幾乎一個紙卷似的生活費,小心翼翼地塞進自己的上衣口袋里,再提上她親手燒制好的一盅土菜離家的時候,總要聽到這樣的叮囑!自然,我心里也非常清楚:母親目不識丁,父親當過兵,退伍后受命參加黑水縣的剿匪,因身負9處槍傷而榮立過省軍區授予的戰功,但是由于自己沒有文化,再加上受制于其它人為的因素,而失去了“吃皇糧”的機會(后來,那含金量最高的相關證書,也被政府部門收繳而不知了去向……)!他們在家庭經濟如此拮據的情況下,能夠讓我們兄弟姐妹都讀上書——良苦用心,不言而喻!

    40年彈指一揮間,歲月如歌。如今,我已為人父,為人姥爺,我的孩子們,孩子的孩子們,都有過或正在經歷我當年渴求知識的時光,爾后,孩子們已先后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成為國家公務員、白衣天使。今夕對照,值得自豪的說,他們的求學生涯,絕沒有也絕不會再現我所經歷的艱難與困苦!

    苦難已經過去,一切皆已向好!可也時常想起遠去天國的父母,此刻,只有在心里反復默念自己創作的一首小詩,以寄托我對他們的無限哀思:“小時候/鄉愁是一根牧羊鞭/我在山頭/父母在地頭/長大后/鄉愁是一支粉筆/我在學校頭/父母在家頭/后來/鄉愁是一片藍天/我在溝外頭/家在溝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抹夕陽/我在家里頭/父母卻都在屋外頭……”傷心至極,還會暗自抹淚。

    最后一次交公糧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國家照例向農戶征收公糧。我們家對國家和集體的稅費征收等都很積極。

    秋收之后,母親將精選的10公斤大白胡豆,細心地在場院的曬墊上晾曬了兩天,然后裝在編織袋里,安排我提早去鄉糧站交售公糧。

    那天,時逢中心校要開學區會,我早早地扛著糧食,來到了鄉政府門前的糧站。一心趕在開會之前交售好公糧,因此就規規矩矩在糧站倉庫門口排好隊,解開袋口,翹盼著保管員的到來。

    檢測糧食的是一位男同志。只見他將右手插進口袋的糧食中間,稍作停留,勾著手掌,把胡豆撈將起來,隨著五指慢慢張開,胡豆便從他的手掌里噼噼啪啪往墜落。這樣反復幾次之后,再用左手重復幾次原來的動作,并隨手抓起一小把胡豆,拈了一顆放到嘴角,用牙齒使勁一咬,然后吐出胡豆皮慢慢地咀嚼起來……接著又往嘴里丟進去一顆,依舊重復著先前的動作。當第4顆胡豆丟進他的嘴里后,就聽他對我說:“喂!老鄉,你這個胡豆還沒有干,還要曬一、兩天才要得哦!”說完這話一揮手示意我提走,然后去檢測另一個農戶家的糧食。

    公糧沒有交出去,但看糧站足球場大小的曬壩上,這兒一方,那兒一片,早已曬滿了玉米、小麥、胡豆等各色品種的糧食。我無奈地提著口袋走到場邊,一位正在翻曬糧食的老農主動向我打招呼:“老鄉,曬不到了哦!”稍停,他繼續言道:“我的這點糧食都曬兩天了還要不得!唉!不是我反動哈?要是哪天不上這個公糧就好了!”要趕去開會了,時不待我,沒有回答這位面容慈祥的老人的話,只是向他點了點頭,就扛起糧食直奔中心校而去。

    散了會,我把糧食扛回了家。后來又將其翻來覆去地晾曬了一整天。隨后,再利用周末又去糧站交售。

    檢測順利進行,保管員還是原來那位,我的糧食檢測結果照舊。無奈之下,我看時間充足,陽光正好,只得在曬壩的邊緣選擇了一塊空地,將糧食薄薄地攤開晾曬起來。不一會兒,我發現寨子里的老馬在場邊閑逛。這個人八面玲瓏,人緣很好,十里八村都小有名氣。我主動向他打了一個招呼。他朝我走了過來,我主動遞上一支煙,相互寒暄起來。見四下無人,我就蹲下來,手里抓一把胡豆,有意識地試探道:“老馬,幫個忙?!咋樣?”“哎呀!曉得!曬啥子哦曬,看我的!”說話間,我倆已經把糧食重新裝進了口袋。

    我在原地呆著,老馬提起糧食朝倉庫去了……約莫一袋煙功夫,就見他提著空口袋,大搖大擺地回來了?!罢??還行吧?”還沒有走到近前,得意的神色溢于言表,這話就已經傳到我的耳朵里了?!靶?!謝謝老馬了!”我一邊夸贊,一邊又恭恭敬敬地給遞上一支煙,再湊上去用打火機給點燃——以示誠謝!

    謝天謝地,在老馬的協助下,總算了結了當年的這趟苦差事。又過了幾天,當我再從糧站門口路過的時候,看見曬壩里依然曬滿了各種糧食,場院的過道旁、屋檐下依然三三兩兩聚集著上交公糧的村民……

    斗轉星移,真沒有想到的是,次年,國家就變征收公糧為以錢代糧,又過了兩年,干脆一分錢也不交反而還給種糧戶發補貼了?;叵肫疬@最后一次交售公糧時的經歷,的確有些無賴,有些憤懣,也有些滑稽……

    好在這一切都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離我們遠去。正如老百姓坦言的那樣:從古至今,皇糧地租不可免!沒有想到共產黨執政,不但把它們通通給免掉了,而且還倒過來發補貼……一句話,還是改革開放好!感謝中共共產黨好啊!

    8分錢的回報

    不管怎么說,8分錢的分量的確微不足道,但借助8分錢面值郵票所承載的使命,卻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

    當年高中畢業,我沒有如父母所愿——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墒歉改笡]有過多的埋怨,我的心里也非常清楚,要報答父母的苦心,就只有老老實實握緊鋤把,修理地球……

    村里的土地承包后,我們家和鄰居家都購買了集體變賣給農戶的草房或倉庫,可是這些設施都離家較遠,使用非常不便。是否可以拆遷?鄉村干部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復。于是,我就斗膽把這個困惑寫成文字寄到了阿壩報社,期望得到編輯老師的解讀。很快,一篇以《集體變賣給農戶的房屋能不能拆遷?》為題的“讀者來信”見報了?;貜椭?,編輯老師的話語是肯定的:可以拆遷!

    就這樣,花8分錢寄出的小小的一篇讀者來信——豆腐塊大小的文章,激發了我寫作的興趣。“期榮,你的文章在報刊上發表了,沒有考起大學,在農村堅持寫作,將來也會有出息!”恩師劉繼光看到我發表的讀者來信后夸獎了我;目不識丁、飽受沒有文化之苦的父親,也不止一次鼓勵我寫作。寫好文章也有出息?!找得到工作?!自此以后,自己勤于筆耕,執著追求,堅持把耳聞目睹的真人真事記錄下來,并逐一將其變為了鉛字——見諸于報端……

    往事如云煙。面對如今郵局單封規定重量的郵件所付的郵資已經翻了10倍以上,再伴隨信息時代的日新月異,所有稿件的書寫徹底告別了紙筆,而傳送手段也更是通過網絡發送快捷簡便的電子郵件?;叵肫鹕鲜兰o80年代末在村小當民辦教師的那些日子,有幾多欣喜,也有幾多困惑,的確令人回味無窮:欣喜的是自己每每寫好一兩篇文章后,就急切地將它裝進信封,貼上8分錢或幾個8分錢面值的郵票,徒步往返幾十里的山路,去縣城的郵局里寄發,然后耐心期盼文章或圖片見諸報端,這的確就是一種耕耘,一種幸福的期待。而困惑的是,有鄰里鄉親總會拿我說三道四——那娃娃不務正業,一天就拿到書報看寫啊的,不好好做莊稼,哪里像興家立業?!的確,就是自1986年到1993年擔任民辦教師期間,全年的工資也就在1000元左右,最初一年甚至分文未取,白忙活一年!要維持生計,一旦“不務正業”將是一個怎樣結果,自己非常清楚!但是,面對這些我沒有退縮……

    父母、恩師的教誨時刻銘記心間。在后來的日子里,自己不管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將自己的感受與見聞,流露筆尖,展示給外界。迄今已先后在國家、省州、縣級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3000余篇(幅)100余萬字,有的作品還收錄入《全國精神文明大典》《阿壩文庫》等文集,有攝影作品榮獲全國或省州舉辦的賽事獎項;積極參與音樂作品的撰寫、收集整理,自費余人合作出版發行小金首張專輯《四姑娘山之戀》,創作歌詞20余首,《雪山雪蓮》等幾首歌曲也已譜曲傳唱;于2009年和2012年,先后出版發行個人文集《圣山情結》和《格?;ㄩ_》……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分耕耘幾分收獲,自己也從一名代課教師轉為民辦教師,公辦教師,再改行做國家公務員——有了付出,有了一份穩定的職業,有了豐收的喜悅!誠然,如果說是8分錢的郵票讓我夙愿得償,那么,改革開放恩賜了諸多創業的機遇!無可否認,今生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91视频国产精品|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免费看一级毛片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bbwbbwbbw|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91热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