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北京”消費級作品引大眾青睞 12萬觀展人次創歷史紀錄
武亦彬攝
“最后一天去‘藝術北京’,才發現一天不夠逛……”5月2日,為期四天的2018“藝術北京”博覽會閉幕,不少網友在微博上表達了意猶未盡之情。據“藝術北京”主辦方統計,今年“藝術北京”共吸引近12萬人次觀展,創下十三屆來人數之最。
今年的“藝術北京”展覽面積擴容到了近3萬平方米,是歷年來展出規模最大的一屆,共篩選出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160余家藝術機構參展。在當代藝術、經典藝術、設計藝術、公共藝術四個板塊的基礎下,還與新銳藝術品市集品牌Hi21合作,推出專屬青年藝術家的“青年現場”。在VIP預展之夜,展覽現場不少“青年現場”的作品已被貼上代表售出的紅點,證明青年藝術家通過了市場的檢驗。
九年前就曾參加過“藝術北京”的郝悅,今年最大的感受是“參展的藝術品種類更加豐富,也有很多普通人買得起的藝術品。”這次逛展,她收獲了兩件青年藝術家設計的藝術品。據了解,今年“藝術北京”當代藝術及經典藝術展區和設計展區中100%的參展商都實現了交易,售出的大量作品均價為2萬元至5萬元。而今年“藝術北京”力推的Hi21青年藝術市集品牌作品均價2萬元左右,其中有大量上千元的作品。消費級的價位,再加上新銳藝術家的設計水準,吸引了大量新藏家入場。
盡管大尺幅、昂貴的作品較前幾年減少,不過本屆“藝術北京”價位較高的作品也頻頻成交,平均售價約為10萬元至30萬元。據了解,連續9年參展的秋刀魚藝術中心售價近30萬元的作品均在公眾開放日售出,最終共銷售12件作品,遠超畫廊的預期。
致力于穩扎穩打培養藝術消費人群的“藝術北京”,今年也在藝術傳播與教育方面有所側重,在兩個論壇區共組織了16場藝術論壇,邀請國內在藝術界和金融領域、投資領域和設計領域多位專家進行主題對話,讓不少觀眾在看展的同時也上了一堂藝術課。
“藝術市場不能只有塔尖,還得有塔身和塔座。”“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說,“每年的展覽只有三四天的時間,未來還有361天需要我們花更多時間去做塔底和塔身的基礎工作,這樣每年的‘藝術北京’才能完成得更飽滿、更有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