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件經典之作跨越300年濃縮半部英國風景畫簡史 國內迄今規模最大的英國風景畫展下周登陸上海
托馬斯·庚斯博羅的《演奏大提琴的約翰·查菲牧師》。
阿特金森·格里姆肖的《希思街夜色》。(均上海博物館供圖)
上海博物館二樓第二展廳內,英國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文物工作人員戴著特制的眼鏡、拿著手電筒,小心翼翼地對一幅260多年前的油畫作品進行比對、檢查。4月26日,“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 (1700-1980)”即將登陸上海博物館。這是國內迄今規模最大的英國風景畫展,全面追溯英國風景畫三百余年的發展歷程。70余件展品已于上周分兩批運抵上海,眼下正在積極布展中。
歷時三年,搬來這部英國風景藝術簡史
“從最初有意向到辦成這項展覽,我們前后花費了三年時間。其間雙方往來數次,最終確定了展品名單。”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說,風景畫在英國視覺藝術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本次展覽中,以收藏英國繪畫和各國現代藝術著稱的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將集中呈現透納、康斯太勃爾等一大批知名風景畫家的作品。此外,還將展出拉斐爾前派、印象派畫家和二十世紀超現實主義、先鋒現代主義畫家的作品,如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保羅·納什、萊昂·科索夫、理查德·朗等。這些作品絕大多數是首次在國內亮相,堪稱濃縮的英國風景藝術發展史。
昨天下午,當記者到達布展現場時,來自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的工作人員,正在對英國最成功的世俗肖像畫家之一——托馬斯·庚斯博羅的油畫《演奏大提琴的約翰·查菲牧師》 進行細部比對,并不時地做著筆記。這是布展的一個關鍵環節——點交。據透露,每件展品從離開美術館到外地展覽結束,都要將畫作與原始圖片做認真的比對,目的是驗證作品運輸、布撤展等過程中是否出現任何損壞、掉包等情況。
第一批開箱的展品還包括透納的《格里松山的雪崩》、康斯太勃爾的《戴德姆的水閘和磨坊》。這是英國繪畫史上繞不過去的兩個名字。據史料記載,在英國,很長一段時間,風景繪畫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在肖像畫中充當背景,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一些荷蘭風景畫家的啟迪。真正使英國風景繪畫擺脫荷蘭、法國或意大利繪畫影響而走上自己獨立道路的人便是透納和康斯太勃爾。
描繪風景,更探索幾百年來人與自然的關系
透納是“水彩之父”、19世紀上半葉英國學院派畫家的代表,以善于描繪光與空氣的微妙關系而聞名于世,尤其對水氣彌漫的畫面掌控有獨到之處。他對光線及色調的興趣超過形體,這為日后印象派畫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被稱為“無可爭議的歐洲首席風景畫家”。在本次展出的《格里松山的雪崩》中,他將筆觸對準了雪崩,畫面上,大量冰礫傾瀉而下。上海博物館展覽部王佳告訴記者,透納雖然游覽過格里松山,但他的創作靈感很可能來自關于1810年格里松山發生的雪崩導致25人死亡的一系列報道。另外,透納也從盧戴爾布格有關雪崩的畫作中受到啟迪,意圖刻畫出冰塊與巖石豐富的質感與紋理,以期向觀眾傳達壯麗大自然所蘊含的一種令人敬畏和毀滅性的力量。
康斯太勃爾是19世紀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之一,被譽為“印象派鼻祖”之一。他1776年出生于英國薩福克郡一個優美的小山村。父親是個磨坊主,希望兒子能繼承他的事業當一位牧師。雖然康斯太勃爾最終未按照父親的規劃生活,但家鄉的房屋、田野、樹林、磨坊等,都是他熱衷描繪的對象。以本次展出 《戴德姆的水閘和磨坊》 為例,這是康斯太勃爾一幅未完成的室外寫生油畫,畫作展現了斯陶爾河上一座面粉磨坊前的水閘,磨坊的主人正是藝術家的父親。此外,糧倉、碼頭、村舍和中世紀的教堂,都被畫在紅褐色的襯底上。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上對于小河中倒影的表現,康斯太勃爾采用了鉛白色的高光來處理。這一在風景上加白點、瞬間將陽光引入畫作的獨特技法,被稱作“康斯太勃爾的雪花”,直接影響著巴比松畫家和后來的印象派畫家。
業界專家指出,本次展覽題為“心靈的風景”,不僅僅是對自然山水的描繪,更深入探索了幾百年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環境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對經典畫作的重新審視也必將引起人們對當下和未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