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用血與火淬煉出來的名片
這次我和老戰友范君,利用公休假的機會,往廣東去,主要是為了探訪闊別了多年的老戰友,這些戰友們,有的已經三十多年沒見過面。
我們生長在和平的年代,當兵在和平年代,卻沒想到還能經歷一場對外自衛還擊戰。這樣的事,人生能有幾回會碰得上。
戰友的情誼非同尋常,尤其是經歷過戰火考驗的戰友,更是時時都會讓人牽掛。“兩廣”因為語言和生活習慣的原因,在戰友里面來往的比較多,退伍后也保持著聯系。廣東籍的一些戰友,曾經來廣西探望過我們,所以我們這次過去,也算是回訪吧。廣州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老戰友葉生是這個大城市一家企業的主管,他是老戰友中,身份比較“顯赫”的一位。三十多年不見,他現在長什么樣子呢,我一路上“搜索”著他的模樣。
在我的記憶中,葉生個瘦高的個兒,長得白凈斯文,講話慢條斯理,很有文職兵的“范兒”。他在連隊待不久,就調到部隊機關里去了。……“到了”,范君的聲音把我從思索中叫了回來。
機車在廣州火車南站緩緩停下,我們的心也隨著緊收起來。幾十年不見了,這老戰友啊!……由于大城市交通狀況普遍擁堵,我們決意不讓葉生車來接,而是自己乘坐地鐵過他那邊去。
走出譚村站的出口處,葉生早已迎候在那里。我們也一下子就認出了他。他還是那個樣子,笑容可掬,只是臉上多了些歲月留下的細紋,膚色較之過去曬黑了一點,頭上也顯現了些許的花白。我們快步迎了上去,老戰友握手相擁時,大家眼眶都有點濕潤了。這是在一起戰斗過的情誼,這樣的情誼,跟同學、同事間的那份感情是不盡相同的。
晚飯,葉生招待我們吃了一頓正宗的粵菜,他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老酒,讓大家舉杯慶賀重逢。我們一邊品酒吃菜,一邊回憶兵營生活的往事。最難忘的,莫過于經歷了那場自衛還擊戰。那一戰,有的戰友犧牲了,一想起他們來,我們就感到難過,趕緊灑酒敬獻了英靈。——歲月真是如梭啊!當年我們在部隊分別的時候,都還是花樣般的年華,怎么現在就成了兩鬢斑白的人了?
晚飯后,葉生夫婦領著我們到珠江邊上漫步。江面上的游輪,燈光閃爍;江邊的獵德大橋、“小蠻腰”高塔倒影在江水中,清晰可見;岸上的榕樹,掛滿著燈光,照映著在江邊散步、跳舞和習武練劍的人們。整個江邊岸上,顯現出一派繁榮休閑的景象。
“這臨江的房價,已過了十幾萬一平米。”盡管是葉生傳過來的聲音,我們還是被嚇了一跳。想想差不多三十多年前,我們一起入伍的時候,“兩廣”經濟發展的差距還不是特別大,一晃眼的功夫,廣東已經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領跑者,廣州、深圳,更是成了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一陣窸窸聲過,幾片小葉榕樹葉飄落在身上,驀然想起,已過“立秋”時節了,雖然江邊的風送過來一絲的涼意,但我們的臉上,卻是火辣辣的。……廣東跑得實在太快了!
第二天,我們又乘坐動車,前往深圳,探望家住深圳的老戰友劉生。
劉生曾于十年前來探望過我們,不曾想,我們要過了十年以后才能回訪,心里多少有點忐忑。機車到站后,再轉地鐵,在蓮花山站下車。劉生就住在這個片區。因為明天才能請假,劉生不能來接我們,當我們走出地鐵站口時,卻見劉夫人已經在那里等候,——劉生真是個有心人。
晚飯,在劉生家里,劉夫人精心準備了幾個特色菜,有豉油雞、鹽局蝦和紅燜五花肉,都是頗具當地特色的家常菜。劉生不喝酒,卻拿出家藏的好酒,叫夫人陪我們喝幾杯。劉生還是那么老實憨厚,不茍言笑,看著他歷經滄桑的臉,往事歷歷又如在眼前。
劉生與我們同時入伍,是個汽車駕駛員。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駕駛技術,特別熱愛本職工作,每天都把車輛收拾得干干凈凈,他所駕駛的車多次榮獲部隊頒發的“紅旗車”榮譽,是軍區的模范戰士。
“來來來,大家吃菜,別客氣。”劉夫人的招呼,把我的思緒拉回到飯桌上。劉生還是那個性格,話不太多。他從部隊復員后,回到了深圳,還是干回老本行,在企業當司機。他很珍惜戰友的情誼,在微信里發起“戰友群”、“連隊群”,很多人正是在這些“群”里,找到了久未聯系的戰友,得以重敘戰友之情。
我們一直聊到深夜。如果不是怕影響他家人休息,真不舍離開。
第二天一大早,劉生夫婦就到旅館叫我們吃早餐,之后又領著我們登蓮花山。
蓮花山上,郁郁蔥蔥,綠樹成蔭,畫眉鳥在路邊嬉耍,在樹底下挖洞筑窠,并不害怕游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蓮花山見證了深圳這個城市改革開放的歷程。深圳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與“北、上、廣”齊名的大都市,從規劃建設到形成今天的規模,蓮花山都為其作了見證。山上簡直就是個天然氧吧,每天都有不少人上山鍛煉,養生延年。我們陶醉在蓮花山上濃濃的翠綠里,許久才依依不舍的離去。
游了蓮花山,劉生親自開車陪同我們去往這次探訪老戰友的最后一站——龍門。龍門距深圳約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卻沒想到縣城那么小,主要街道傍在一條沿城而過的小河,景色不錯。在龍門的這批戰友一共是十二位,盡管退伍后他們都多在企業工作,且又多經歷過企業改制,有的還下過崗,但他們都在努力做事,生活也不錯。
十二位老戰友悉數匯集迎接我們。這么多年過去了,戰友們的綽號我們相互還能叫得出來,感到特別的親切。晚上聚在一起,又吃又喝,各自回憶起部隊生活往事的點點滴滴,敬酒勸酒歡做一團。盡管往事有的記住,有的已經淡忘,但這一晚,大家都醉了。
這次會見老戰友,了卻了我們多年來的一樁心愿。當年我們懷著同樣的夢想入伍參軍,還參加了一場自衛還擊戰,退伍后雖然各奔東西,工作和生活環境各異,但都兢兢業業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不居功自傲,不給政府和社會增添任何麻煩,靠著艱苦奮斗,創造著自己的生活。
這次探望老戰友,讓我對戰友的含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戰友,是存在于我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它至純至真,沒有名利的雜質;它曾經在同一個戰壕里,生死與共;它是一張并肩戰斗過的,用火與血淬煉出來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