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川江題刻 閱盡千年滄桑 不僅有完整的水文資料,也記錄了豐富的民間習俗
    來源:人民日報 | 蔣云龍 姚 於  2018年03月28日07:29

    工作人員正在制作蓮花石拓片。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

    長江重慶段水域中,隱藏著7個神秘的川江枯水題刻:江津蓮花石、巴南迎春石、江北耗兒石、朝天門靈石、涪陵白鶴梁、豐都龍床石、云陽龍脊石。

    在文保工作者眼中,這些題刻記錄了千年以來的水文資料,珍貴無比。不過,它們有的10余年,更甚者幾十年才露出水面一次。有的研究者等了一輩子,都難以見其真容。

    搶拓題刻,歷史可考“出水”僅17次

    2月13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三峽文化研究所所長劉興亮博士接到了一個讓他興奮不已的電話,是江津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張廷良打來的:“興亮哥,那塊石頭好像有‘出水’的苗頭!”電話中提到的那塊石頭,就是江津蓮花石。歷代文人在蓮花石上留下的題刻,記錄了南宋乾道中期至1937年間近800年的長江枯水位的情況,是重要的國家水文資料。

    “歷史上蓮花石可考證的‘出水’次數僅有17次,1987年進行過椎拓工作,但所獲甚少。”劉興亮說。這一次題刻的“出水”預兆,讓從事了7年枯水題刻研究的他非常興奮,“一個人活一生,見它的機會也就這么幾次。”

    劉興亮隨即請江津方面提前聯系好了船工,并準備了紙、墨、白芨水、拓包等椎拓工具。3月1日,他得知下午水位開始下降,蓮花石“出水”了,立即帶領文保團隊開赴現場,要搶在江水上漲前獲得更多的資料。

    3月的重慶雖已入春,但氣溫仍然只有10攝氏度左右。文保工作者們跳入冰冷的江水中,靴子進水了就干脆打赤腳。拓片工作需要非常仔細,有時候眼看就要成功,突然經過一艘輪船,浪花又把拓片破壞掉,只得重新來過。“我們每成功制作一張拓片,平均要損壞四五張。即使幾個人同時開工,也要幾個小時才能成功完成一張。”劉興亮說。就這樣,團隊成功搶拓出10張題刻拓片。對這樣的成果,他不無自豪,“如此全面的拓片,目前在全國只此一家。”

    3月6日,天降雨水,椎拓工作已然無法進行。3月8日,江水再次完全將蓮花石淹沒。“下次見面,怕是我已經退休了。”面對洶涌江水,劉興亮感嘆了一句。

    科學保護,為研究長江洪水規律提供重要資料

    枯水題刻在古代被用來預卜農業的豐歉,卻與現代水文站測量水位升降數據的原理相吻合,題刻上豐富翔實的內容也為研究長江洪水規律提供了重要資料。劉興亮介紹,“放眼望去,中國的題刻很多,但是水文石刻尤其是枯水石刻,如此大規模集中、保存狀況如此之好,只在三峽地區尤其是重慶庫區。可以說這是一處獨特的物質文化遺產。”

    三峽蓄水后,水位線提升,大部分題刻基本全部沒入水中,理論上很難再次見到。“所謂枯水石刻,即使沒有三峽蓄水,本身很多也要十余年,甚至幾十年一出。”劉興亮說。7年前,他從一個從事古代史研究的“外行”加入到三峽文化研究的隊伍,專注于三峽石刻研究,發現三峽文化領域之廣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對石刻文化也越發“癡迷”。

    關于三峽的枯水題刻,文保工作人員實際上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對一些題刻拍了照片,做了拓片,進行了基本的測量。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這些工作或多或少留有遺憾,比如搜羅不全、拓制拍攝不清等。為什么會這樣呢?劉興亮介紹,進行水下的拍攝和測量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題刻區域可見度高,少有淤積、磨泐。二是技術人員對題刻群本身的掌握較為準確,有較好文獻基礎和研究素養,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目前,這兩方面條件都有所欠缺。

    由于長久地侵蝕,枯水題刻隨著時間的流逝,勢必逐漸消亡,如涪陵白鶴梁上的唐代石魚,早在清代前期就很模糊了,蓮花石上的宋代文字也已經模糊不清。劉興亮說,“現在我們正在努力,白鶴梁、龍脊石等題刻群,經過了科學的保護后,效果很好。”

    資料整理,讓大眾了解這批極富特色的文化遺產

    “除了水文資料,川江七大枯水題刻的內容基本都與南方地區普遍流行的修禊習俗有關,民間將其視為神明,常有祭祀活動圍繞其展開,希望能夠消災祈福。”劉興亮如數家珍。比如史料記載,每逢水位枯下的初春時節,當地百姓就會到豐都龍床石上舉行一種“拜龍床”的民俗活動。他們焚香秉燭,祈禱龍神,保佑男孩成器成龍、長命富貴,同時也祈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在云陽龍脊石上,當地民間也有舉行修禊和“占雞卜”的習俗活動。

    “當前保存題刻數量最多最好的是白鶴梁,這是發現石刻時間跨度最大的一處題刻群,題名人多達594人。”劉興亮介紹,通過白鶴梁上的題刻就可推斷整個唐宋以來70多個枯水年份的水文情況,研究價值很大。

    到目前為止,劉興亮最大的一個愿望,就是能見到朝天門靈石一次。

    據史料記載,朝天門靈石上有自漢、晉以來題刻15段左右。1972年,當時的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和重慶博物館聯合進行水文考古調查,發現朝天門附近有長約200米的石梁延伸至江心,分隔兩江之水。但遺憾的是當年水位不夠低,無法獲得進一步的信息。“曾有一位老船工講,民國時期一次極枯水位時,靈石曾露出江面,水下隱隱有字跡。從文獻記載來看,靈石題刻的特點之一便是具有水文標尺的作用,但這幾十年里,靈石從未再現。”劉興亮說。

    劉興亮表示:“三峽蓄水后,客觀來講,我們已經沒有很好的條件再對題刻考古資料進行系統的調查。所幸之前有較為科學的保護措施,留下了大批的資料,至今還缺乏研究整理。我們目前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資料整理好并公布出來,通過學術化、通俗化,以圖書、展覽、文創產品等多種形式載體,讓大眾真正了解這批極富特色的文化遺產。”

    講到這里,劉興亮喝了一口茶水,目光看向遠方,“何時才能找到它呢?有人等了一輩子都沒機會見到它,希望我今生能有機會見一次。”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吗|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国产精品最新国产精品第十页| 日韩视频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精品理论片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油按摩|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 岛国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正在播放|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laowang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67194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