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畫鄉蓮都描繪綠水青山 ——“中國精神·中國夢”主題采風創作活動在麗水舉行
松陽縣楊家堂村(水彩) 駱獻躍
千載濃蔭抱古樹(油畫) 李耀林
云霧繚繞、帆影點點。3月12日至19日,由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精神·中國夢——畫鄉蓮都美麗鄉村行”采風寫生活動在麗水市蓮都區啟動,李偉、杜松儒、謝麟、駱獻躍、李耀林等4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在古堰畫鄉及周邊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寫生創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事實上,麗水不僅在思考著,更在實踐著——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麗水樣本。習近平總書記主政浙江期間,就曾八赴麗水,對麗水的生態文明建設寄予厚望,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的重要論斷,并叮囑麗水“守住了這方凈土,就守住了‘金飯碗’ ” 。
為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進一步發揮中國美協的優勢,推進文藝創作扶持工作,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專門設立了“中國精神·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工程,以描繪最美鄉村為創作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通過對中國鄉村全面、具體、深入的描繪,展現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國鄉村風貌的變化和社會發展成果,通過寫生、創作和作品展覽,弘揚中國精神。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副主任李偉表示,中國美協希望通過主題文藝創作工程的活動,讓更多的美術家廣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手中畫筆歌頌青山綠水,記錄民俗風情,展現社會發展新風貌,創作出有溫度的時代美術精品。
為期一周的采風,美術家們在麗水的古堰畫鄉、堰頭村、外斜村、梁村、在水一方寫生基地、九龍濕地等地都留下了足跡,不僅是創作,也在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意。浙江省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駱獻躍介紹,此次活動的創作地古堰畫鄉,以堰聞名、以畫為魂、以生態為根,是八百里甌江最璀璨的明珠。這也是古堰畫鄉自設立“中國美術家協會古堰畫鄉寫生基地”后,首次迎來中國美協畫家的創作活動。
甌江之畔的古堰畫鄉不僅風景宜人,還有“東方巴比松畫派”之稱,名揚四海。麗水巴比松油畫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都市的美術創作趨向多元化,各種流派各種風格競相涌現。在僻遠的山城麗水,生活在甌江的麗水油畫家們,感覺到麗水的風景與法國巴比松畫家筆下的風景如此地相似,于是麗水的美術家借鑒了法國巴比松畫家的精神——畫我家鄉,走向自然,“麗水巴比松”也由此而得名。幾十年來,麗水的油畫家以大港頭鎮為創作基地,長期堅持到人民中去,創作了一批描繪鄉情的美術作品。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曾說,麗水巴比松油畫最大的特征是表現主義,通過描繪自然風光表現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他們的畫面有真情感。麗水蓮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加慧表示,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藝術院校及藝術機構在古堰畫鄉設立寫生基地,包括中國美院、中國美協在內已達300余家。近年來,古堰畫鄉逐漸形成了以美術寫生基地、油畫創作基地、行畫生產基地、生態休閑度假中心“三基地一中心”的發展定位,并通過舉辦中國寫生大會、麗水巴比松風景油畫展、中國知名油畫家古堰畫鄉寫生創作等活動,形成固定的文化活動平臺,有效提升了古堰畫鄉的文化品牌與知名度。
美術家們紛紛表示,我們用手中的藝術之筆描繪麗水蓮都區的秀美山川、古堰畫鄉的獨特風貌,創作反映出麗水蓮都區人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致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精品力作。蘇州國畫院劉佳說,以“中國精神·中國夢”為主題的美麗鄉村行活動,我已經連續參加三次了,每次的感受都不相同。這次來到浙江麗水通過幾天的寫生活動,深深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調研麗水時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的含義。麗水很好地保護了它的自然環境,以“森林中的城市”吸引著各地的游客。全國的藝術家聚集麗水,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將青山綠水留在美術作品中,為麗水的美麗風光喝彩,為麗水的人民立傳。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劉海勇同樣是獲益良多,他說,此次寫生活動收集了很多江南山區特有的花草素材,以備將來創作之需,在古村落寫生中可以更深入了解麗水質樸、善良、勤勞之民風的某種歷史根源。活動中美術家們相互看畫與學術交流,其中對于寫生的觀念既有最傳統的,又有最當下的,抑或啟發些新思考,同時也增進了不同專業、不同藝術風格間的相互認知。
堰頭村口(中國畫)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