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路遙的路走下去
對于路遙的了解是與日俱增的,從最開始的不甚了解到漸入佳境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這是和一個人分不開的,那就是于航大哥。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開始關注路遙,研究路遙,最重要的是關于路遙的一切。提到路遙很快就讓人想到那部百萬之言的巨著《平凡的世界》。那個時刻對于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望塵莫及的事情。或者說那是我無法企及的目標。故對這位偉大的作家崇敬至極。如果我也能寫出一部如此的作品此生無憾。起初我從網上購買了全套的《平凡的世界》,開始認真的拜讀起來。頓時感覺到自己仿佛融入進陜北黃土高原的生活當中了。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這里走出了很多的大作家,陳忠實,賈平凹。本來我就對這片土地就充滿著向往。讀過路遙的作品使我的這種向往更加迫切,總有一天我要親自的去一趟那里,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風民俗。路遙的作品應該是現實主義的代表,這一點正和我不謀而合。我的寫作風格也是這樣的。而且我也認為現實主義是有活力的。現實主義仍然是文學流派的主流,一切都要歸于現實,這是文學的必然趨勢。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沿著路遙的這條路走下去,用我的作品去證明現實主義還是有價值和意義的。路遙沒有完成的夢想我這個后生晚輩要努力實現?,F實主義的這面大旗永遠不會倒下的。這是我對自己的承諾。
路遙是和共和國同齡的,而我是出生在改革開放伊始。我們之間相差了整整三十年,但并沒有有任何的距離感,相反卻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路遙筆下的描繪的是一個特殊時期,準確的說是改革開放伊始的十年 ,從1975年到1985年,而我寫的是1984到現如今,之所以要這樣處理,主要是考慮時間的銜接問題。要讓整個時間嚴絲合縫才行。就像接力比賽那樣,下一棒的選手必須接過上一棒的接力棒。這是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
我出生在遼寧西部,而路遙是陜北,自然地域是不同的,每個地域的文化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要極力表達的是遼西這片土地的風土人情。遼西在我的眼里也是神奇而美麗的。這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享譽全國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青龍河和大凌河兩大水系,魚化石,世界上第一朵花盛開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只鳥起飛的地方。秧歌,皮影,紅山女神文化一直感召這方熱土。全國重點保護鳥類蒼鷺就生活在這里。石羊石虎遼代古墓遺址,皇家寺廟萬祥寺。遼西第一高峰紅石砬子就坐落在境內。這樣的土地難道不神奇而美麗么?
我之所以要選擇這個時期一方面是路遙,另一方面是為了全景展示遼西,改革開放政策已經朝著縱深方向發展,那么究竟帶給廣大人民什么樣的改變呢。這也是我要表達的東西。通過我的家鄉遼西以點帶面的方式展現出來。也可以說檢驗一下改革的成果。
我一直覺得路遙的作品是有很深的感染力的。他所表現的頑強拼搏的個人精神鼓舞了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正像路遙說的他要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或者是改變什么。我也一樣,我也要為這個世界做些什么,或者改變什么。其實就是通過自己的文字帶來滿滿的正能量,大愛大善大美大公。小說的主人公正是這些精神的代表,侯小英撫養被人遺棄的孩子,而不求任何回報。白蓮被拋棄選擇振作,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用博大的愛包容一切罪惡,尤春燕毅然放棄大城市的繁華生活選擇回家鄉奉獻教育事業。鄉黨委書記余石啟一心為人民著想,始終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宗旨,為人民服務,他對這片土地像母親那樣熱愛。終于讓這里過上了好日子。這難道不是大愛大善大美大公么?
其實想要發聲并不難,難在是通過人民百姓之口發聲,而且只有這樣的話語才最說服力。通過尋常百姓的悲歡離合展現國家的發展和變化是最接地氣的。
在眾多的寫作流派當中,頂數現實主義是最艱難的。因為現實主義是揉不進一絲一毫的沙子的。為此作者需要付出幾倍甚至是數十倍的精力才能完稿的。這也是現實主義為何散發無窮魅力的真正的根源。
這樣的作品一經問世就讓讀者去評說吧,作者本身是無能為力的。但有一點是十分肯定的,現實主義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我一定沿著路遙的路走下去。
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萬丈深淵,我都會勇往直前。現實主義萬歲,路遙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