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傳統@現代》:民族類博物館 創新性展示之道的新探索
    來源:中國民族報 | 王珍  2018年02月11日13:21

    開欄的話:

    中華民族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自本期起,《文化周刊》推出《創造性轉換 創新性發展》專欄,從不同視角關注各民族傳統文化在創新意識指引下重新煥發生機的精彩故事和成功經驗。

    時間的顏色是什么樣的?

    這個問題,在由中國民族博物館策劃制作、北京中華世紀壇“2018傳統文化季”于2月7日推出的民族服飾創意展覽——《傳統@現代——民族服飾之舊裳新尚》中,可以找到答案。在“時間的顏色”裝置中,三面紗網垂浸于還原染料池形態的水池之中,隨著展期時間的推進,觀眾可以目睹色料慢慢向上滲染的過程。每一個走進《傳統@現代》展的專家和觀眾都忍不住驚呼:“這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展覽,刷新了人們對民族服飾展陳列方式的認識。”

    民族服飾與裝置藝術的結合,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

    走進《傳統@現代》展廳,立刻可以感受到濃濃的藝術氣息。隨處可見的白色帷幔,不僅制造出軟隔離效果,還讓場館充滿了唯美、浪漫的氛圍。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侯春燕甚至發問道:“這到底是一個民族服飾展,還是一個現代藝術展?”

    展覽分為“時間”“空間”“工藝”“交錯”四個模塊化單元。每個模塊可以拆分、組裝,既可獨立成章,也可結合成篇。150余套(件)通過裝置藝術呈現的民族服飾精品、制作服飾的原料器具,在策展人精心建構的場景中重新獲得了生命,向觀眾講述自己的故事。

    “過去民族服飾展一般是平面展示,這次采用了裝置藝術形式。對于讀圖時代的“90后”“00后”來說,更愛看圖、看動畫,不愿意細讀展覽中的文字。我們這個展覽,就是通過裝置直接傳達意思,讓不同口味的觀眾從藝術、專業、學術等不同角度獲得不同的感受?!眻绦胁哒谷肆_攀說。

    在“時間”單元“縫制·時間”裝置中,時間成為可感知的具體物象。24條懸掛的染布,分別在二十四節氣當天浸入相同的藍靛中,卻因氣候、溫度不同而發生了顏色漸變。

    在“工藝”單元中,一件被拆解的民族服裝,還原了其織、染、繡、縫制的全過程。一針一線,捻紗成線,織布成衣,每一件民族服飾都是用最簡單的器材、最樸素的原材料,完成了最繁復的工序。這一切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普通人對衣服的尊重、平凡人的匠心。

    “空間”單元的設計運用了人類學的觀念,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致敬??臻g分為“形式”“地方”和“世界”,所有英文標題都對應了法國空間哲學大師亨利·列斐伏爾的概念?!皯浘场毖b置將不同民族的服飾由薄到厚排成一列,下方是由木板堆積形成的山巒、平地形象,體現了民族服飾與地形地貌、緯度之間的關系。

    “憶境”這個概念取自于英國人類學家王斯福,他曾以此為名撰寫過一本專著,提出了“制造地方”的概念?!胺検且粋€軟性的空間,是家鄉印記的一種表現形式,可以喚起在他鄉的人的一種故鄉感?!绷_攀說。

    “交錯”單元是一個互動單元,模特上身穿著博物館展覽的文物,下身穿著現代時尚流行裙裝,二者渾然天成,毫無違和感。這個單元讓觀眾直接看見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交融,由此呈現出傳統在當代生活中所潛藏的種種神奇可能,傳達了該展的重要觀點:傳統是一個無可回避的出發點。

    “‘@’表示鏈接與定位,表示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共存,表達傳統與現代復雜的牽連與交錯。在現代與現代之間完成一場互讀,這是當代社會不可回避的文化課題。當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時代到來,每個人都需要完成一場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美學融通與精神互聯。這是我們策劃和制作此展的初心?!敝袊褡宀┪镳^副館長鄭茜在闡釋策展意圖時說。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原副館長楊源看完展覽后,贊嘆說:“這個展覽體現了民族服飾的經典性,以及當代時尚對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可能性。每件展品都是經典之作,能夠為當代設計師提供設計元素和靈感?!?/p>

    創新性展示是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新潮流

    《傳統@現代》探討的,不僅是民族服飾的傳統與現代的關系,也包括博物館展示方式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

    在當日舉辦的“傳統與現代——博物館創新性展示之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以《傳統@現代》展為案例,深入探討了新形勢下博物館發展的新趨勢。

    鄭茜在介紹策展過程時表示,這個展覽不同于傳統民族服飾展,旨在通過民族服飾揭示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深層關系。“這些藏品的原生環境是農業時代,但它們進入博物館之后被去情景化了、去脈絡化了。在展覽中,我們用它們來構建一個敘事邏輯,表達當下時代的價值,這是一個博物館藏品‘再情景化’的過程?!编嵻缯f。

    《傳統@現代》打破過去某一民族的展陳方式,而從多民族的宏觀層面對文化遺產與當下的關聯做一解讀的布展方式,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對此表示高度贊賞。他說:“民族問題是很重要的社會問題。如何從國家發展文明的維度去呈現和解讀民族問題,是當代博物館面臨的挑戰。這個展覽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嘗試?!?/p>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總工程師曹兵武也認為,這次展覽在展示方式上有很大突破?!安┪镳^是收藏老東西、保留老東西的地方,但同時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賦予展品新的意義。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語境,讓文物獲得新生命,將傳統延續到現代,甚至延伸到未來。”曹兵武說。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聶影激動地表示,傳統博物館是18世紀西方博物館的經典式樣,有幾個重要元素:物質形態、物理空間、專業權威。但在新時代和新媒體環境下,這3個要素都受到了嚴重挑戰。“這是中國博物館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可以顛覆300年來西方博物館的傳統樣式?!甭櫽罢f。

    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館長冀鵬程介紹去年在中華世紀壇推出的“莫奈多媒體展”案例時,表達了對當下文博新態勢的驚訝之情。

    2017年,中華世紀壇從韓國一家文化機構購買了400多張莫奈作品的數字版權。盡管沒有一張莫奈的原作,甚至被某知名媒體批評為“大型幻燈片秀”,但該展3個月里卻獲得了600多萬元的票房收入,衍生品收入200多萬元,加上贊助商投入的1000多萬元,實現了多方共贏。更讓人吃驚的是,這個展覽在全國巡回展出了14站,場場火爆。連冀鵬程自己也禁不住發問:“中國的觀眾怎么了?”

    中國傳媒大學副研究員楊紅認為,莫奈展的出現是對數字資源價值的再認識。近年來,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都開放了數字藏品內容,這種趨勢也會對中國的博物館產生深遠的影響。她認為,《傳統@現代》展契合了今年國際博物館的主題——超級鏈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隨著博物館與社會聯系的加強,未來的展覽會更多顧及沒有傳統文化基礎、沒有特殊興趣的年輕人,希望他們因形式的吸引進而關注內容,從信息傳播達到內容傳播,實現我們的教育目的?!睏罴t說。

    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胡小妹介紹,在倫敦時尚學院有一個時尚策展專業,開設的目的是尋求文物與時尚的對話和關聯性的探討,將傳統文物以多視角的方式進行當代性的詮釋。她認為,《傳統@現代》展覽設計元素的呈現,也在試圖尋找這樣一個關系的表達。

    在傳統中創新,有底線,也有天花板

    凡是創新,都有一個試錯、糾偏、完善的過程。

    鄭茜坦陳,這個展覽具有實驗性質,涉及到博物館展覽展示的很多關鍵性問題。她希望可以作為案例,供博物館界來展開研討。

    曹兵武指出,博物館的創新要抓住特色做文章,但要有底線,也要有天花板?!安┪镳^的東西怎么擺,也不可能變成百貨大樓;博物館再怎么提供互動體驗,也不可能變成迪士尼樂園。我們要講故事,要講體驗,但是故事不能亂講,要堅持展品、信息的本真性;體驗也需要被引導和規范,講求價值觀和導向?!?/p>

    侯春燕表示,過去的展覽,只是一種簡單展示;這次展覽給了觀眾很大的一個框架,體現了策展人在思考的社會問題,是一種創新。但她也提出,一個很巨大的框架與很具象的藏品之間的關系應當如何處理?如何恰當地用一個很具象的藏品來表達一個很宏大的框架?

    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中國區主任李光涵認為,關于傳統與現代的討論,問題在于是誰的現代?她指出,現代是有多重含義的。城市人的“現代”,與村寨里生產那些物的人的“現代”是不同的。她建議,展覽呼應的不應只是城市人,或者是來北京看展的觀眾,還應該包括生產那些物的村民,這樣可以使展覽更豐富。

    楊紅也提出,過去,在一個傳統內容的展覽中,現代元素一般只能充當技術支持的角色。《傳統@現代》展讓現代的東西變成了一個內容要素。她關心的是:這樣的案例多了以后,原來只能起到對比、佐證作用的現代元素,能否成為傳統題材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源認為,從民族服飾的創新來說,要將時尚蘊含于傳統之中。新中裝是最典型的傳承經典、演繹時尚的代表品牌。之所以具有國際影響力,就在于它成功地運用了中國文化理念和織繡文化中的傳統元素和精湛技藝,拓展和豐富了時尚設計空間,創造了全新的中國服裝形象。她建議,在展覽中應該引入由當代設計師根據傳統元素設計的知名時裝品牌,更好地詮釋展覽的內涵。

    鄭茜表示,創新是中國民族博物館不懈的追求宗旨。這次展覽是該館實現創新性展示的一個起點。未來,中國民族博物館還將探索更多創新展示的路徑,讓民族文化為中華文化大花園增添更多靚麗色彩,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更大的力量。

    (本文圖片為展覽場景,由中國民族博物館提供)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大伊香蕉精品视频在线导航 | 久久香蕉超碰97国产精品|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久热精品视频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一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首页| 完整观看高清秒播国内外精品资源|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电影网|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半推半就|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师|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