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從中國民俗學百年記憶到德國經驗文化學闡證
    ——第28期敬文民俗學沙龍活動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民族報 | 丁思瑤 孫文振  2018年01月24日15:47

    1月14日,在鐘敬文先生去世16周年之際,第28期敬文民俗學沙龍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40余位師生參加了本期沙龍活動。

    鐘敬文,原名譚宗,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廣東海豐,2002年1月10日在北京辭世。他是中國民間文藝學和民俗學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影響的散文家和詩人,被譽為“中國民俗學之父”“人民的學者”“仁人文宗”。他畢生致力于教育事業和民間文學、民俗學研究,先后提出“民間文化”概念、“文化分層”理論,以及“民間文藝學”“民俗文化學”“多民族的一國民俗學”“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等學術思想,為中國民俗學的發展道路作出了符合我國國情和學科路徑的系統規劃,并培養了一大批民俗學和民間文學專業人才。

    為緬懷鐘敬文先生的學藝世功,敬文民俗學沙龍于2004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創辦,旨在以問題為導向,保持學術對話,推進中國民俗學理論方法論建設。本期沙龍分為上、下兩場,上半場以“緬懷20世紀以來辭世的民俗學者”為主題;下半場為民俗學專題講座,由德國馬普社會人類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吳秀杰博士主講,主題為“見微與知著:我所理解的鮑辛格晚年的學術路徑”。

    深切緬懷:師恩永難忘

    上半場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康麗擔任引言人。康麗首先以“記憶”與“學術傳統”之間的關聯切入本場活動的宗旨——向已故的民俗學者致敬。隨后,播放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程浩芯精心編輯的《中國民俗學百年記憶》專題視頻,鐘敬文、許鈺、柯楊等眾多前輩的珍貴影像和聲音逐一呈現;數十位上世紀以來先后辭世的民俗學者連綴起中國民俗學的發展線索,畫面溫馨而感人。

    隨后,在場師生發言。他們或介紹自己與離世學者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或闡釋民俗先賢的學術貢獻。

    “鐘先生對學問的追求,對人民的關懷和對文化的理解,是一種持久的精神力量;他對學生的關心,對學生成長的用心,在關鍵點上對學生的點金指導,是學生成長的動力和基礎。”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蕭放說,“我們要繼承前輩的精神品德,為未來的民俗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能夠成為今天的樣子,有賴于老師的言傳身教,不僅在學術方面,而且包括待人接物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研究員在回顧恩師對自己的影響時如是說。他指出,現今學界在承繼前輩學術精神的同時,也應具有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學科發展。他希望青年學者能以自由的意志、獨立的精神和批判的精神看待學科問題,從而推動學科的發展。

    “語言學家馬學良在古彝文和語言學方面教學有方,對我的治學道路有深刻影響;鐘敬文老師的教導和啟迪,讓我走上了個案研究的田野路線。”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巴莫曲布嫫分享了她與馬學良和鐘敬文兩位導師之間的小故事,并勉勵青年學子將中國民俗學的代際傳承更好地接續下去。

    民俗攝影師魯忠民回顧了由鐘敬文主編,費孝通、王朝聞、馬學良、張紫晨等眾多學者擔任顧問的《中國民俗藝術(漢族卷)》的曲折編纂過程。“這本書的出版,算是完成了鐘老的一個遺愿。”魯忠民說,這本畫冊從醞釀編寫到最后出書,時間跨度近30年。畫冊中收錄的851幅圖片,記錄了大量的民俗事象,成為彌足珍貴的視覺記錄和歷史見證。

    專題講座:見微與知著

    赫爾曼·鮑辛格是德國當代民俗學家。在他的努力下,德國民俗學變身為一門現代學科——他在圖賓根大學用“經驗文化學”替代了“民俗學”,他因此被譽為“經驗文化學之父”和“圖賓根學派”的掌門人。鮑辛格認為,經驗文化學/民俗學的任務不是去保護文化“遺留物”,而是要有助于人們理解當下日常慣見的生活方式從何處來,走向何方,又為何會如此。

    吳秀杰主要從事人類學、科學史、民俗學的德、英文漢譯工作,同時也長期致力于搭建中德人文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她本人跟蹤赫爾曼·鮑辛格的學術研究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她翻譯的《日常生活的啟蒙者》可視為鮑辛格的“對話式傳記”,已于2014年與《技術世界中的民間文化》一并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

    鮑辛格在晚年仍筆耕不輟,不斷有著作出版,并以關注地方文學和日常生活這兩大主題的探索而著稱。吳秀杰指出,就“地方文學”研究而言,鮑辛格出版于2016年的新著《施瓦本文學史》,以回歸地方文獻的梳理和闡釋為寫作策略。而這些往往被主流文學通史所忽略的材料,恰恰構成了文學社會史的絕佳線索,展示了文學成長與社會語境的內在關聯,因此也引起了多個學科的共同關注。

    步入晚年的鮑辛格依然執著于日常文化現象的研究,并嘗試以新概念來作出總括式的闡釋。在其2015年出版的《結果社會》一書中,他提出“以結果為取向的社會”這一新理論框架,并以16個話題來解讀當代諸多的日常活動,如健身、旅游、銀行賬戶、消費行為等,實則是追求“結果”這一社會趨勢下的不同變體,有助于人們理解很多日常現象以及自身的行為。吳秀杰集中分析了其中有關“少食多餐”這一日常飲食取向的論述,由此可以發現鮑辛格晚年的治學路徑和著眼于日常生活細節的精微闡發。生動的闡釋,彰顯了鮑辛格立意于發現情感、價值取向及生活方式的研究路徑。

    吳秀杰在總結時表示,鮑辛格的一系列著述集社會學的理論視野、民族志的深度描寫及文化史上的豐富材料為一體,鑄就了極具個性特征的表述策略和學術風格;其晚年的民俗學/經驗文化學研究成果也展示出這一學科“見微知著”的特征,同時具有充分的社會學想象力。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 多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国产6|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99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selaoban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软件|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久久青草精品38国产|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精品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