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劉廣遠:大地行走與靈魂守望 ——2017年《民族文學》詩歌綜述
    來源:《民族文學》 | 劉廣遠  2018年01月22日09:57

    大地哺育著精神之花,天空導引著靈魂之燈。詩歌就是精神之花、靈魂之燈,而燦若星辰的詩人就是散落在浩渺蒼穹中的點點火光,耀射著天空,俯瞰著大地。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悠久燦爛的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其或恢宏綿長或婉曲跌宕的文藝長廊里都有著一盞不滅的明燈——詩歌。如果不吝筆墨,從古到今,我們能夠數出浩如煙海的少數民族詩人。詩人是行走在大地的浪子,是漫步于森林的精靈,歌德在《論文學藝術》中討論詩人與現實的關系時說:“他既是它的奴隸,又是它的主人。所謂‘奴隸’,就是藝術家無法脫離現實;所謂‘主人’,就是他必須超越自然,進行創造?!雹龠@些精靈或浪子,用他們細膩的筆觸、獨特的嗅覺在風中、在雨中捕捉靈感、尋找觸點,激發內在潛隱的沖動或無法遏制的情感,去書寫自然、譜寫生命。

    大地與故鄉,是靈魂的生發地與源發地。詩意地棲居,是要在大地和故鄉尋找一種可靠與溫暖?!啊浴恼f法或有著歷史、地理、現實的諸多層面,但最終是詞的指向,抑或詩歌精神的現實性指向。這種根性多數時候如倒映的光亮,并有可能在眾多的當代詩人那里呈現出趨同性?!雹谖覀冋務摗案浴?,可以喻指為鄉土和大地。來源于土,生長于土,埋葬于土,大地與故鄉深深滋養著詩人的魂靈和精脈,我們迎著風雨成長,而根卻永遠在此。當在的時候,我們可以謳歌;當不在的時候,我們可以嘆惋——用詩用曲,用心靈用精神去鍛造。學界史上曾有這么一問——鮑斯韋爾:“那么,先生,詩到底是什么呢?”約翰遜:“啊,先生,說詩不是什么要容易得多。我們都知道光是什么;但是要真正說清楚光是什么,卻很不容易?!雹墼娛鞘裁矗吭娋褪悄阍谂c不在,始終縈繞在你靈魂深處的歌,你想與不想,始終陪伴你左右的影,當大地與故鄉都彌散在風中,你依然可以用詩去找尋和探索。根在詩中,詩為根生,根性就是一根堅硬的骨頭、一塊斑痕的巖石、一葉瘋狂的野草,如影隨形,精神的搏動、呼吸的聲音都能附著其鮮明的印跡。

    故鄉,是具有普遍性、永恒性的,所有人的故鄉,都會帶給你一次生長、一次存在、一次經歷。

    家鄉的星夜/喚醒我沉睡的情懷……

    家鄉的星夜/把我帶回童年……

    家鄉的星夜/是世間難尋的仙境……

    家鄉的星夜/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幻想……

    (《家鄉的星夜》吾斯曼·卡吾力維吾爾族)

    家鄉的星夜,最能喚起人的關注。深邃與遼遠的星夜,似乎蘊含著無數童年的奧秘、無數沉睡的情懷,只有在遠方以遠的天際、云上存云的星空,才可能把深藏的秘密和隱蔽的聲音傾訴。詩人艾合買提江·圖魯甫(維吾爾族)在《晚秋情愫》中發出詰問:“我親愛的城里朋友/你心里是否還能發出/鄉下這個詞的發音/即便你已經沒了記憶/假如你能聆聽我的歌聲/鄉村對你并不陌生”,門前的老柳、院中的小池塘、放牧的蒿草地、背風的黃土墻,都是記憶深處的童年,而漸行漸遠的鄉土,漸行漸遠的童年則是內心的永恒。詩人鄒元芳(布依族)在《靜物》(組詩)的《有一個我死在故鄉》中吟詠:“當無數個我從故鄉的土壤里開始覺醒/我將剛剛發芽的一個埋在這里/帶著其他人離開,去找尋幸福”,《歸途》中寫道:“我知道總有一天我還要回去/回到人們口中的鄉下/都市的霓虹照不到它的末端 /而它曲折泥濘的起點才是我的歸途”,“離開——歸去——再離開”是浪子的寫照,而無數人類的本心都是“葉落歸根”、“故土難離”,故鄉成為少數民族詩人的共同旨向與隱含情結,書寫故鄉成為一種隱喻。詩人王志國(藏族)《雪花的反抗者》(組詩)蘊含著凝重的鄉土情感與清晰的文化符號,回鄉是一個主題,組詩中的《無邪》體現懷念童年的溫度,《春天說出的話》懷念童真的情趣,《秋天獨自走上山崗》《仰望》從不同的角度對故鄉做了深入骨髓的摹寫。

    父親、母親是故鄉的符號。無論我們在故鄉,依偎在父母的身邊;還是遠去他鄉,離開父母奔向異地,父母永遠是我們的坐標。吳基偉(侗族)在《守望》中對父親做過描摹,“突然/你越來越離不開爬山 /你說 /爬得越高/就可以/把城市踩在腳下/可以/為遠在城市漂泊的我/撥開迷霧”(《父親父親》),這種故鄉的守望、田園的守望,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和記憶的回現,這種情緒與記憶是詩歌與思想的源泉和觸點。阿爾泰(蒙古族)在《牧牛人》中傾訴:“父親是牧牛人……牧牛一樣美妙的營生/這世上哪里去找?”然而凄風苦雨、蚊蠅叮擾、蜂蜇蛇咬等自然的侵襲,還有來自特殊時代的戕害,老人的不易和艱辛躍然紙上。詩人末未(苗族)所寫的《犁鏵》寫道:

    犁鏵和農業一樣重

    他那幾根老骨頭

    已經扛不動了

    他正是我當年的父親

    沉重的犁鏵壓垮了父親,給命運帶來無法承載的重荷,然而曾經的歲月,犁鏵是和父親共進退、共命運的伙計。詩人的訴說借助于樸實無華的句子,譜寫了人間的真情。詩歌是淳樸的,也是有愛的;是故事的,也是真誠的,如“疲憊的母親,輕輕地推了推搖籃,那也是詩歌?!薄皬暮笊饺酉碌?一根繩索/顫巍巍垂到了山腳……繩索的那一端,母親已經松手/退到了后山”(《后山》王志國,藏族),讀到這里,已經淚濕衣襟,后山是故鄉的圖像,后山是母親的幻影。母親不在、繩索不在、后山不在,憂傷而又濃重的意象讓讀者心領神會。

    大地是神祇的存在、靈魂的駐地。無論大地豐盈還是大地貧瘠,都不能阻擋人類對大地的匍匐與融入,從《詩經》《楚辭》的流淌,到唐詩宋詞的曼妙,大地就在詩人的心中,從魯迅的小詩、艾青的土地到海子的麥地,我們無一不駐足于廣袤的大地,“為什么我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深愛這土地》艾青)。

    舒潔(蒙古族)的《柴達木》(組詩)巧妙地運用大地的物象、柴達木的物語、德令哈的想象表達人類的關切。遼闊而無垠的高原,席地而臥的柴達木盆地,這種蒼涼而美麗、孤寂又廣袤的物鏡,恰恰是詩歌的源發地、是詩歌的靈魂地?!敖褚?,在柴達木/天空中飛著遠古的馬群”(《今夜,在柴達木盆地》),“德令哈,你是另一個蒙古,在一句箴言/庇佑的海西,你距天空最近”(《奔向德令哈》),“我將神秘還給柴達木,將金色還給德令哈/將所有的奇異,還給高原鹽湖”《格爾木》,作者對德令哈所有的想象都能埋藏其中,詩歌如泣如訴、如歌如舞,打通遠古與現代、神秘與通曉、高遠與切近的距離。1988年7月25日,海子坐火車經過德令哈,寫下著名的詩句,使德令哈成為一道地標式的象征物與隱喻體。象征和隱喻兩種修辭相輔相成,成為詩歌的特有癥候。此后,德令哈成為詩人的想象與聯想,打通與海子的隱秘通道,德令哈的記憶瞬間復活。

    詩人劉春潮(白族)的《我所說的向日葵》(組詩)中,表現大地是生長的希望?!盁o所謂遺忘/當一個詩人和一株向日葵并肩/站成大地上重要的子民”(《我所說的向日葵》);“它的盡頭也許不是海洋/但它流向哪里/哪里的土地就長出森林/哪里的森林就長出村莊/哪里的村莊就長出炊煙”(《盲目的河流》),山川、河流、向日葵,甚至是樓蘭、村莊都從大地升起,甚至包括父親、母親都是大地子民,生于斯、葬于斯。大地意象,升騰成為一種隱在的生命母體,世間萬物,花鳥蟲魚,都是大地的希望,詩歌追求的是神言與人言相融合的精神體驗。

    然而,大地并不總是平靜,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發展,形成新的對撞與沖突。華多太(藏族)在《思想的翅膀》中描述城市中酒后的抑郁、哭泣的女人、霧霾中的麻雀,訴說生活的不平靜、發展的負面代價,體現一種責任意識。黃愛平(瑤族)在《秋天的思緒》訴說了歸鄉和離鄉的相向而行,是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對撞?!澳敲炊鄻欠?高高低低紅紅綠綠/總沒有家鄉的青山/好看”(《城市的窗口》),“漫步街頭,常常忘了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漫步街頭》)。離鄉與歸鄉形成理想和現實的對撞,形成歷史與現在的碰撞,進而產生耀眼的火花、釋放璀璨的詩火,讓讀者對現狀進行理性思考。類似的還有馮連才(回族)的《黃土地》等。故鄉與他鄉、城市與農村、古典與現代,在漂泊的流浪者的筆下的景象與狀態是移動的、游走的,是混沌的、變化的,“可怕的美已經誕生”(葉芝語),大地、村莊、河流、樹木都是詩人的意象,然而其中蘊含的自然想象和精神的疑問卻不是以往的“獻歌”和“頌曲”。詩人的世界是復雜的、豐富的,其多重的想象、跌宕的構造、繁復的意象涂寫成系列的成長的圖譜,書寫出時代的變化與發展,表達了詩人的思想與精神。

    民族話語和宗教想象相融共生,這是少數民族詩人的詩歌特質之一。土家族詩人蘆葦岸在《西蘭卡普辭》中提供了“陌生化”想象,“粗糲的土瓷碗”、“梭子、頂針和鋪蓋上的云紋”、“原木拓印的神秘字符”、“苞谷燒的鄉戀”、“白虎鼎隱喻的乾坤”、“離家的畢茲卡”等這些或神秘的意象,或簡單的物件,讓土家族的世界豐富而博大。所以,責編手記這樣寫道:在蘆葦岸的這組詩中,西蘭卡普所體現的,正是土家民族的根性秘史與現代性的某種嫁接,是詩人對民族身份的深情凝望與愛撫。

    宗教性與民族性雜糅,是一種民族色彩與宗教色彩相互輝映的體驗。康若文琴(藏族)的《尕里臺景語》體現了鄉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雜糅。村莊里的孩子、寺廟的喇嘛、午后的官寨、寨子的夯土謠、舞蹈的藏歷年等,濃郁的文化特質和俗世的生活顯得互相匹配。雷子(羌族)的《甲骨文·“羌”》既有民族風范,更有宗教意味?!渡裰饷ⅰと嵌选贰哆@一站,到大藏寺》《馬鞍戒》等從不同角度回味文化,體察民俗。藍曉(藏族)的《伸出手與你的靈魂緊握》也有獨特呈現。正午的夏炎寺廟、畫唐卡的男孩,都充滿了宗教色彩,具有濃濃的宗教色彩與隱喻。誰是神秘的、虔誠的、敬畏的,為誰懸掛的經幡?為誰點起的桑煙?酥油燈為誰,長夜不熄地照亮?男孩畫的唐卡,如何開出蓮花的溫潤,釋放金剛的威力,那是什么樣的梵音?詩的神秘敘述令讀者癡迷于佛音,沉浸于教語,似與上蒼對話,又似身入佛家,感受到濃厚的佛力召喚,體悟到詩歌的謎魅之力。同時,茫茫的天際,漫漫的草原,青海湖、德令哈、陽關、敦煌等,生在斯,長在斯,如“遼闊的藍和廣袤的金黃在視線里無盡延伸”,可以直接目觸自然的偉岸,直接感悟蒼穹的浩渺,詩人用其蒼茫的筆觸和遼遠的想象為物象的蒼茫和遼遠增其闊大和豐富。

    詩人汪青拉姆(藏族)的《陌生的小路》中寫道:“七月的雨,編成一串佛珠/供在神山之巔/日月晝夜照拂”,塵世的雨化成佛珠,這個比喻關聯性很強,然而神山之巔的存在最后還是化為塵土。歲月似乎不在這里,晨鐘暮鼓,塵世不知。詩人末未(苗族)在《清晨的護國寺》中寫道:

    從里面走出來一位僧人

    他先是迎風洗臉

    然后又黃袍飄飄,去齋房

    會見一碗清水中的五谷雜糧……

    僧人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我是一句遺落紅塵的偈語

    二者都來自人間,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認證了身份,也表明世象,“趕著各自一輩子的活”,似乎“僧人”也是職業,“詩人”也是職業,然而身份的不同,卻是互為印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雖來路不同,卻殊途同歸。詩人馬文秀(回族)在《光的存在與穿越》中敘述體驗:“古寺,端莊高雅,一座連著一座/飄逸著《古蘭經》里行善者的禱告/人與自然:后世滿杯的甘甜和許多的苗圃”,不管是入世還是超世,最終回歸塵世。古蘭經是禱告,古蘭經是囈語,古蘭經是故事,古蘭經是一個民族的經典與凝聚的精神。

    哲思是詩歌的重要思考方式,詩之思,思之詩。詩歌天生具有哲學的意味,其跳脫、跨越、奔騰、輾轉、斷裂等敘述方式是思想產生的助推器、是哲學發生的點火機。如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中說:“一個人放棄自由,就是作踐自己的存在;一個人放棄生命,就是完全消滅了自己的存在?!雹茏杂墒巧?,生命是存在之基,我覺得這就像詩,但又是哲思。羊子(羌族)的《浮現》讓讀者體會到情緒和經驗的理性騷動?!拔铱匆?,我是普遍,我聽見,我是唯一……我是一股氣息,我是一道光芒,我是宇宙的另一個倒影……我經過我,抵達我,我是我的分支和源頭。”我相信詩人潛意識中有豪邁的開創精神,同時,也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激烈碰撞。曾兵(土家族)的《照相術》是一種冷靜的旁觀,是一種深邃的思考,猶如跳出存在的世間,客觀地看世間;猶如跳出運動的自我,冷靜地看自我。鮮花、青山、川澤、房舍、飛鳥、走獸、日出,“我拍過的所有照片,無疑都將成為遺照”(《照相術》),這是一種殘酷的客觀和理性的敘述。“我挑逗著冷血的生活/寫下詩”(《挑逗》),“我每天可以看見長江/卻很少想念長江”(《想長江》),詩人冷僻的想法、客觀的敘述、理性的思考猶如現世的學者、出世的賢人,不帶溫度的情感,不帶溫暖的體悟,告訴讀者世界的真相、現實的本真。

    石舒清(回族)的《藍火》更是充滿詭異的哲理思考,彰顯另一種驚悚和奇異。詩人大概是個悲觀主義者,如“這么好的果子,吃上一個算一個,這么多的花,能打扮誰呀”(《花兒》),“你穿的這件其實別人早就試過/直到你穿著新衣服回家/最合適的那件/還在店里”(《服裝店》),“還沒有落筆,一滴濃墨就掉到紙上/就像沖出人群,攔轎喊冤的人”(《濃墨》),“清亮的燈火始終孤獨/我出來進去/越來越近于一個虛影”(《懺悔》),《藍火》的題目本身就具有詭異色彩,我們常說紅紅火火,卻從不提“藍火”,這個題目就是提醒讀者,我對這個世界要提出自己的疑問。詩人是悲觀主義者的體認和感知,或者說是走在批判和質疑的路上。他認為這個世界上滿是失望和絕望,充滿悖論,如適合穿的衣服還在店里;開的花是不能打扮別人的;濃墨,會喊冤的;空瓶子,裝滿就變成啞巴;拼命活,還得看生命本身的壽命,蜉蝣怎么能活過海龜?想起北島的振聾發聵的《回答》:“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們習慣于順從,不習慣于反抗;我們習慣于跟隨,不習慣于發問,世界值得懷疑和反思,我們也應該有叛逆的思考和逆向的思維。安然(滿族)的《不可能什么都是直的》也向世界發問。不可能什么都是直的,是啊,什么能是直的呢?辯證唯物主義的道理都懂。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只有是彎的/更多的事物/才會是直的”,一個簡單的道理,卻需要歷練和成長,才能理解和明白。我想到,恩格斯在論述《辯證法》的總結還是值得重新溫習:“辯證法的規律不是別的,正是歷史發展的這兩個方面(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思維本身的最一般的規律。實質上它們歸結為下面三個規律: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的否定的規律。”⑤從哲學到詩學,從抽象到具象,“彎”的月亮、河流、鐮刀到人的命、人的一生,一以貫之,“不可能什么都是直的”。

    當然,2017年度《民族文學》詩歌既是原有詩壇力量的聚集,又有新人的閃耀;既有世界性、普遍性、時代性的體驗,更有民族性、宗教性、個體性的感知。先鋒的力量一直前行,潛隱的力量得到迸發,詰責的力量充分釋放。我們掛一漏萬,限于篇幅,還有情感敘事、弱勢群體、地方文化等方面沒有充分地觀察和闡釋。我們相信,進入新時代,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扎根民族,民族詩歌的璀璨未來更值得期待。

     

    注釋:

    ①[德]歌德著,范大燦、安書祉、黃燎宇譯:《論文學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頁。

    ②高春林:《根性寫作,或現實的詞群》,《詩建設》,2016年秋季號。

    ③轉引自[美]艾布拉姆斯著,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頁。

    ④[法]盧梭,呂卓譯:《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75頁。

    ⑤[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484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99re这里只有精品6|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999|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9久久9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jizzjizz| 2020精品自拍视频曝光|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久9这里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99|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久九九久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男同|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观看爽香蕉 |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