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天然造化蘊文韻 詩書畫屏放異彩——“天人合一”藝術創作與文化遺產傳承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梁仕爵  2017年12月19日14:17

    天然石畫與中國傳統審美精神和文人情懷有著很深的淵源。大理石天然畫、詩、書、雕屏天人合一藝術的創作與收藏,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拓展了中國優秀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內涵。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郭熙語) 。何謂詩畫?我認為詩畫是文學與繪畫藝術相互交融,即“符合圖畫意境的詩句”與“符合詩句意境的圖畫”之巧妙結合。詩、書、畫三位合一的創作理念,是1300年前王維創立文人畫的核心要素。無獨有偶,我歷時30年收藏的多幅傳統大理石天然畫的構圖及意境,與古人詩詞里所呈現的美麗意象不謀而合。譬如有件元代藏品,盡顯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所勾畫的“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夜半客船”等景象,我不禁揮毫和詩贊嘆: “文人屏韻律,天地造石圖。李杜詩壇煉,蘇辛詞苑出。夜泊楓橋雅,道法自然儒……”

    本文所談及的天然畫與詩、書、雕屏“天人合一”藝術理論,我在2016年3月10日《中國文化報》所發表的《論大理石詩畫》一文中首次提出,并引發“天人合一”藝術的概念。何謂“天人合一”藝術,即傳統的天然石畫、題畫詩詞、書法、木刻合璧屏風的創作及藝術收藏。所謂天然石畫,即在收藏大理石、雅安石、云浮石、國畫石(含玉石、奇石同一平面自然紋理畫)等過程中發現,這些天然紋理呈現有中國畫或油畫之繪畫技法,又有自然形成之寫真、寫意、工筆等構圖內容。這些既色備五彩,又形象逼真且賦詩情意境的美石,我稱之為天然畫。追溯其淵源,當從大理石作為貢石開始。據《大理石文化》 (楊可大著)記載,云南點蒼山大理石最早挖掘于漢武帝時期。公元880年,南詔國清平宮楊奇鯤出使唐朝,將大理石天然畫獻給唐朝宰相李德裕。此后,精美大理石畫的進貢漸成歷代朝廷的定制。乾隆皇帝對這種大理石貢屏頗為喜愛,曾御筆題詩:“白質青文潤以腴,高低溪壑天然圖。 ”清中期三朝閣老阮元、晚清收藏家毛瀚豐、近代收藏家張輪遠都有尊稱大理石畫為天然詩畫的論說,阮元更是在《石畫記》中驚呼:“始嘆造化石,壓卻絹與紙。惟此點蒼石,畫工不得比……”

    深受古人點評石畫的啟發,我在收藏天然石畫中,運用自題詩詞和書法,對天然石畫進行了諸多闡釋。天然大理石畫詩書及木刻合璧成屏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文情懷的完美結合,這種有獨特藝術特征的藝術品,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有幅名為《龍飛鳳舞》的大理石天然畫藏品,我曾書題《五絕中國龍》 :“倒海翻江去,騰云駕霧來。中國龍圣畫,福慧萬靈懷。 ”龍騰引得雛鳳歌, 《七絕鳳凰》油然而生:“凰鳥開屏觀畫意,九苞梳翅涅槃生。高吭邁步桐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畫中所呈現的龍的傳人呼風喚雨的神威與鳳凰開屏般的輝煌未來,令人浮想聯翩,嘆為觀止。

    那么,這種天然石畫是如何產生和傳承的呢?下面就其自然和文化遺產因素,剖析這種“天人合一”的藝術品的文化價值。

    孔子行教 160×220mm

    楓橋夜泊 240×265mm

    大理石天然畫

    大理石天然畫 伊麗莎白(左) 360×700mm 山姆大叔(右) 250×390mm

    紅寶石天然畫 皇冠(左) 2200×1200mm

    大理石天然畫 玉白菜(右) 280×390mm

    大理石天然畫 春云半壁米家山(清代阮元題款)

    大理石天然畫雕屏 萬山之祖——昆侖山 3750×1250mm 收藏于20世紀80年代(不含屏風)

    大理石天然畫 龍鳳石 880×880mm

    大理石天然畫 天賜爵位(左) 400×600mm 關公出巡(右) 450×940mm

    大理石天然畫 西子湖畔(左) 885×450mm 西湖雙峰(右) 1050×550mm

    大理石天然畫 十二生肖

    大理石天然畫 大唐高僧 540×800mm

    大理石天然畫 龍飛鳳舞 火鳳凰(左) 300×420mm 中國龍(右) 450×450mm

    大理石天然畫 西游記 1800×1800mm

    大理石天然畫雕屏 龍鳳呈祥 1200×1000mm

    大理石天然畫 母愛 450×450mm

    大理石天然畫 蒼山晨曦 570×350mm

    本版圖片由天爵奇觀博物館提供

    天然石畫有著深厚的人文內涵

    大理石天然畫已具有1200多年歷史,是被歷代皇室及達官貴人熱衷收藏的珍品。大理石畫很早就被作為貢石,是有文字記載以來人類挖掘使用較早的奇石。相傳,漢武帝在建筑明光宮時,就采用了大量的大理石。據《大理石文化》介紹唐朝的宰相李德裕(唐武宗時人),曾在洛陽城南建平泉山莊,收集天下珍木奇石,其鎮園之寶就是南詔國清平宮楊奇錕贈送的“醒酒石” (即大理石畫) 。

    當今存世的古代大理石天然畫,最著名的當屬天壇公園祈年殿地面中央鑲嵌的點蒼山大理石“龍鳳石” ,此石與圓殿天棚藻井“龍鳳玉璽”互相輝映。據考證,此石為當年進貢與朱棣皇帝的寶物,后來曾有20位皇帝跪在“龍鳳石”上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大理石是觀賞石中最古老的主要支系,從古到今影響很大。自唐朝以來,大理石就是大理國和云南地方政權向中央王朝進貢禮品中不可或缺的貢品。清末古玩評論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中指出,中國五大奇石依次是:大理石、太湖石、英石、雨花石、孔雀石。大理石位于五大奇石之冠。而在這五大奇石中,只有被阮元稱為“天下第一奇石”大理石,才稱得上“畫石” ,也就是傳統的天然畫。在作為貢品及達官貴人、文人的收藏珍品的過程中,“石畫”被賦予了深厚的人文內涵,自然的紋理變化與傳統中國畫的水墨語言和傳統審美精神中的崇尚自然觀念相契合,使“石畫”獲得了生命,并具有了很高的審美和文化價值。不少文人墨客還賞石吟詩,借石抒發情懷。于是,這自然的“石畫”有了詩情畫意,成為一種獨立的審美形態和文化現象。

    大理石天然畫詩書合璧藝術蘊含的文化與藝術價值,正不斷地被藝術家們的慧眼挖掘出來,借鑒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并被賦予了新時代的文化藝術價值。著名畫家吳作人曾到大理采風創作,在其借鑒多彩大理石畫寫生時,發現當地大理石天然畫的肌理居然與自己作品的藝術風格異曲同工,于是欣然題詞:“云山天成” 。

    古典天然石畫是“天人合一”的藝術珍品

    大理石天然畫在奇石界的龍頭地位,確定了它卓越的文化藝術價值。天然畫石與中國畫在視覺效果上有著一定的審美共性,天然的紋理變化和水墨變化很相似,有時天然的形象或具象或抽象,神似中國畫的表現圖像。

    天然石畫是通過地殼演變而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紋理。按色別和圖紋形象又可分為灰、黑、白、褐、青、綠等,其中彩花石又可細分為:綠花、春花、秋花、水墨花。發現和創作一幅精美的天然石畫,需要慧眼和很深的文化積淀,一幅“意境深邃、畫面完整、構圖合理、主題鮮明”的傳世珍品的面世,其藝術內涵的挖掘和創作多是“工夫在畫外” 。大理石畫中除了具有水墨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意象之美,有的圖案還酷肖珍禽異獸、草木魚蝦、風花雪月、四季奇景、碧海星空及各類抽象圖案,有些則類似西方油畫風格。從古典到現代,包羅萬象,變化無窮,其色澤與花紋,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無論是題材意境,還是構圖筆法,有寫實的,有寫意的,有具象的,有抽象的,風格各異。這種“景自天成”的自然遺產里所蘊含的藝術魅力,是人力所不能及的,這種自然遺產獨具的自然美的屬性,也是被藝術家們所公認的。 《米芾拜石》 《蘇軾論畫》 《紅梅》 《報喜鳥》等天然畫,在似與不似之間形神兼備,同時又極富有油畫色彩的效果。而這,恰恰正是天然石畫的奇妙所在。

    “天人合一”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主旨,即人和大自然的統一。天然石畫的文化內涵也隱含著這種哲學思想。那些天然圖紋是億萬年天造地設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石畫從礦石開采、運輸切割、磨面拋光、意境發現、取材選形、鑲嵌制作、品題和題款等,既需要艱辛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又需要豐富的知識和獨到的審美眼光。通過精心查證和勞心費神,運用諸多傳統技藝物化成傳世的珍品,將自然之神奇和人類之靈感有機結合,此乃“天地之性,人貴其識” ,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天爵奇觀博物館所收藏的《蒼山晨曦》石畫,我有一首題畫詩《七律天人合一》 :

    “上帝揮毫數億年,文房四寶默蒼玄。云石圣詔貞觀殿,水墨丹青漢代縑。霞客古城評畫苑,鼎堂大理吐云煙。奇珍異寶詩風骨,境界天人藝術巔。 ”

    有文字記載的大理石天然畫作為貢品,是從唐朝的附屬國南詔國開始進貢的(738年—902年) 。文人畫的產生與大理石天然畫成為貢品均在同一時期,而當時的大理石天然畫又恰恰是因蘊含著文人畫的神韻才被世人所珍視。集詩人、藏家于一身的阮元,更是贊賞石藝是“功夫在石外” 。我因感慨其提出的“奇石是無聲詩,不朽畫,名石雖有造化之巧,但無品題,猶未鑿破混沌” ,故常靜處一室,獨自品味著天然大理石畫中的詩情畫意,并親筆題詩書對,奏響弦外之聲,解讀境外之意,意欲臻湊完美。

    天然大理石詩畫的藝術價值,主要表現于觀者與詩情畫意的自然景物的物我相融,傳承和拓展了傳統文人畫的文化意涵和表現形式,以詩詞解讀藏品石畫之意境,并書寫于畫面或合璧屏風上,從而使畫與詩這兩種藝術形式得以相輔相成,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拓展現代文人畫的內涵。我所收藏的天然石畫與詩詞書法木刻合璧為屏風藝術,其中的詩、書、木雕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并是我國乃至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它的形成,對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

    大理石天然畫為歷代收藏的珍寶

    大理石天然畫為天賜詩畫,豐富了收藏的歷史。現存世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景仁門大理石屏風是元代遺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有《春》 《夏》 《秋》《冬》四時山水石屏,慈禧太后寢室里有鑲嵌大理石畫的家具藏品。承德避暑山莊收藏有一套寬115厘米、高230厘米的四掛屏,上面分別題有: “樵嶺寒云” “秋嵐初霽” “晴巒翠靄”“丹嶂蒼崖”等,與畫面相映成趣。乾隆十二年(1747)清高宗曾作《御制瀛臺大理石屏歌》: “直方大幅出巖巒,制為屏風陳座端。……白質青文潤以腴,高低溪壑天然圖。倪黃董巨稱妙手,疎皴澹染終不無。廉而不劌柔豈屈,巍然猶是前朝物。 ”乾隆所欽題的這塊中南海大理石屏,居然還是清朝以前的藏品。

    天然石畫屏為歷代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熱捧的珍寶。近代藏石專家、收藏理論家張輪遠(1899—1986)在《萬石齋大理石譜》中記載收藏大理石天然畫。蘇州留園“三寶”之一,就是流傳了400年之久的大理石畫屏《雨過天晴》 。據《明一統志》記載,大理點蒼石就是醒酒石, 《紅樓夢》中也寫到這種醒酒石。歷史成就了大理石天然畫的傳奇。

    天然石畫詩書木雕合璧藝術拓展了文人畫的文化內涵

    翻開大理石天然畫的歷史,據記載, 1076年大理國王貢金裝“碧玕山” ,曾用金鑲制大理石天然畫。唐、宋、元、明、清及民國時期都有文人收藏并作題畫詩。這種“天人合一”藝術,蘊畫石、文學、書法、雕刻藝術為一體,借畫吟詩,“精神氣,形景韻”相結合,與中國傳統寫意畫有同工異曲之妙。

    我在天爵奇觀博物館館藏天然石畫《萬山之祖》及題畫詩《七律巍巍昆侖》合璧屏風創作中,就是探索用詩書畫石合璧藝術傳承并拓展文人畫審美觀念的內涵。這是一幅全國最大的大理石天然畫,發現于20世紀80年代的云南蒼山。畫面中山巒疊嶂,溝壑縱橫,銀裝素裹,氣勢磅礴。圖面中部東西兩側的鳳凰和鸞鳥,呈現出“百鳥朝凰、祥云瑞氣”之氣象,又像在仙人旁翱翔。此景可見《千字文》所記載之“云層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我自作題畫詩《七律巍巍昆侖》 ,來抒寫這幅大理石天然畫所呈現的“萬山之祖” ——昆侖山脈白雪皚皚、高插云霄、圣潔雄偉之氣勢:

    “蟠桃盛會五千年,王母瑤池太古間。精衛填海傳神話,嫦娥奔月換新篇。金生麗水三江潤,玉產昆崗四海涎。百鳥朝凰仙境地,萬山之祖女媧天。 ”

    結語

    文化遺產從概念上可以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理石天然畫及其題畫詩詞書法木刻合璧為“天人合一”藝術,其物化形態為物質文化遺產;書法和木雕的創作技藝則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對其珍品的藝術創作與收藏,則直接表現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天爵奇觀博物館里的每一幅天然大理石詩畫,都隱喻著一個栩栩如生的故事。

    大理石天然畫具有歷史悠久、文藝審美、地質科普知識和收藏價值,集詩書畫木雕于一體的合璧屏風,當屬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天爵奇觀博物館收藏了全國業界公認的最多的古大理石畫精品,并由本文作者自題詩書吟詠,獨樹一幟的倡導“天人合一”藝術。從發現天然畫到提出“天人合一”藝術創作理論,從建筑企業管理到收藏傳承,一步步走向心之所往。

    “巔峰之作淚灑紙箋,集大成者金聲玉振” 。天爵奇觀博物館藏品渾然天成,蔚為大觀。在國家文化強國戰略的號召下,我們堅持文化自信,堅持藝術創新,重視傳統文化藝術的挖掘和傳承,與社會各界共同推進我國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国内精品51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91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九九热这里只有在线精品视 |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福利盛宴在线观看|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午夜精品不卡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