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川:鄉土陜西的文學精神
在新時期文學多樣化格局中,陜西作家隊伍是一支重要力量。陜西文學是現實主義文學一個重要的地域性分支。陜西這片廣漠曠遠的黃土地,為作家提供了一個豐饒、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作富礦。源遠流長的人文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淀,與作家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和藝術實踐熔鑄為一體,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認同與文學精神,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作家的創作激情與才華。先有以柳青、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為代表的作家群,后又涌現了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葉廣芩、紅柯等一大批陣容整齊的作家方陣,彼此呼應。他們苦心耕耘,共同鑄就了陜西文學的輝煌,見證了共和國改天換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陜西文學以其深厚的底蘊、突出的成就,呈現出波瀾壯闊的創作景觀,從而確立了陜西作為中國文學重鎮和文學大省的地位,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據了重要的位置。
從柳青的《創業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到賈平凹的《秦腔》,陜西4位土生土長的作家,以洋溢著秦風秦韻的陜西制造,以人民的勞動和奮斗所具有的實踐品格和美學價值書寫中國故事、陜西故事,榮耀了陜西文學的輝煌,構成了當代中國文學版圖上持久、絢爛的一道風景。
《創業史》帶給時代觸動與感動
柳青的《創業史》全面深刻地表現了農業合作化這場引發中國鄉村大變革的進程中我國北方農村的歷史風貌和農民的心理、思想和情感,以鮮明的民族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勾勒出了一幅無與倫比的關中渭河平原農村的社會風俗畫。小說藝術地揭示了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需求和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寶、梁三老漢、郭世富、郭士杰、郭振山等一批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豐富了當代文學的人物畫廊,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秳摌I史》先后翻譯成俄、英、德、日、西班牙、朝鮮和越南等十多種文字出版。
柳青的筆每每伸進廣闊的農村生活場景,堅持未來光明的信念,執著于對本土文化資源的深層開掘,用小說燭照了農民在合作化進程中的生存狀態、心理變遷和精神困境,充盈著生活的質感和光澤,洋溢著生活的清新和激情。柳青始終保持自己的敏銳、執著和豐富,努力挖掘出隱藏在人物內心深處的鮮活和堅韌,寫作純粹而徹底。小說讓讀者對鄉土中國的農民有了新的認識和發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柳青“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給予高度評價。習近平指出:“因為他對陜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柳青熟知鄉親們的喜怒哀樂,中央出臺一項涉及農村農民的政策,他腦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農民群眾是高興還是不高興。”一部《創業史》,蘊藏著柳青豐厚的農村生活積累,帶給時代的觸動與感動永遠讓我們難以忘懷。今天我們仍能從《創業史》中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氣息以及柳青對土地、對人民的赤子之情。1953年,柳青帶著家人離開北京,落戶皇甫村的14年,和一群莊稼漢摸爬滾打在一起?;矢Υ迦硕及蚜喈敾矢Υ迕窨创?。心為民所想,情為民所系,柳青鮮活真實地捕捉到來自社會底層的心靈的內在沖突、情緒變化,再現民眾真實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沖動,讓我們觸摸到農村在中國社會變遷發展中艱難前行的軌跡。
《平凡的世界》展示人性光芒和信念力量
《平凡的世界》在1975年到1985年10年間廣闊背景上,以陜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姓人家父子兩代人的人生遭遇為主線,表現了社會轉型給中國農村帶來的震蕩和以及人民生活的升降沉浮,展現了農民艱辛的大義和寬闊的悲憫情懷,全景式、深層次地探索了在改革艱難曲折的歷史進程中農民的人格、人性以及農民精神困境的出路和命運走向,真實表現了在生活變遷中農民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小說充滿了對農民以艱辛的汗水澆鑄理想家園的深刻同情,熱情謳歌張揚了在困難、挫折中不甘沉淪的意志和堅強的韌性。主人公孫少安在遭遇人生挫折和困難時緊緊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自強自信、奮斗拼搏的魄力,執著、隱忍、善良的個性,對我們起著深遠的精神鼓舞作用。
《平凡的世界》使我們領略了路遙那博大、苦難、憂郁、善良的靈魂以及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憧憬、理想與堅強。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镀椒驳氖澜纭防锓从车哪莻€時代、那些人和事,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有些東西永遠不會過時。在一代人的閱讀記憶中,那種感覺和記憶在我們心靈上留下的烙印太深了,一輩子都揮之不去。
《平凡的世界》能具有如此廣泛而持續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源于路遙在小說中灌注了強烈深沉的生命意識和深厚的人性意蘊,專注于對生命意識的追尋和發掘,對人生價值和生命尊嚴的叩問和探索,把創造精神和理想精神作為人的生命價值來追求。當世俗物欲不斷吞噬我們生命的尊嚴和人性的芬芳時,《平凡的世界》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光芒和信念的力量,讓我們感受、體味、領悟、認識到一種真實的精神力量。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在艱辛中自強,這就是《平凡的世界》無法抗拒的魅力。
《白鹿原》寫出歷史厚重感和生活原生態
注目南原覓白鹿,悵望千秋一灑淚。陳忠實躲開城市的繁華和喧囂,蟄居鄉下的老屋,苦心孤詣,靜心創作?!按簛砗椭刂?,慣下筆時,桃正紅。獨自掩卷默無聲,卻想笑,鼻澀淚不通。單是圖名利?怎堪這四載,煎熬情!注目南原覓白鹿,綠無涯,似聞呦呦鳴?!标愔覍嵦畹倪@首《小重山》詞可以說是他寫《白鹿原》時情景的真實寫照,這其中的艱辛和磨難只有他本人才能體會。
《白鹿原》帶給讀者的那種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和沖擊力迄今在很多人的記憶里揮之不去,陳忠實寫出他心目中歷史的真實和人物的心靈真實,寫出了歷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原生態。
小說故事化,故事情節化,情節細節化,細節人物化,人物性格化。《白鹿原》顯示了這一創作原則的生命力,雅俗共賞、曲高和眾?!栋茁乖肥且槐驹谧x者中廣為流傳的大眾讀物。經典與流行、藝術性和可讀性在這部作品上達到了高度的統一??梢哉f《白鹿原》以其鮮明的民族化、大眾化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而具有恒久的藝術價值。
《秦腔》是對鄉土中國最后的蒼涼回眸
《秦腔》是賈平凹對鄉土中國最后的蒼涼回眸,表現了賈平凹從傳統到現代的過程中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狀態,呈現了中國農村作為現代化進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存在。《秦腔》是鄉土廢墟上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黯然神傷,又是對農民生存本相的強烈的逼視和靈魂追問。賈平凹完全打破了傳統鄉土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重新開啟了一扇鄉土小說通向未來的門,走出一條更為自由的鄉土敘述之路,用更直接、更純粹、更鮮活的敘述方式,使我們對隱伏在生活表層后面多重擠壓下的真實,有一種新的理解和認識。
在《秦腔》里,賈平凹的智慧體現在他對生活細節如數家珍的滔滔不絕敘述中,敘述始終籠罩在一片悲涼之霧中,字里行間掩藏不住鄉土挽歌般的迷茫與愴然。賈平凹目睹清風街上大量農民離開農村,一步步從土地上消失,豐饒的精神家園正走向荒蕪和衰敗,已經沒有了自己精神的“故鄉”。面對現代文明的不可逆轉和行將消失的詩意鄉土,在都市的萬家燈火闌珊處,賈平凹陡然夢醒:多年來所熟悉的一切正在失去,往日的田園牧歌正在一去不復返,故鄉的熟稔親切的面孔逐漸模糊。賈平凹帶著無奈和迷茫書寫著故鄉的記憶與蒼涼。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路遙當年在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的發言可以為我們解釋這一切:“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常青,我們棲息于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地為此而歌唱。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p>
陜西是文學大省,又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所在地。繼往開來的陜西文學,凝聚著優秀的漢唐文化的血脈基因,傳承著延安革命文藝傳統的思想精神。陜西具有充分的魄力、決心和元氣來涵養、經營自己的文學的大家風范和大省氣象。柳青、路遙、陳忠實、賈平凹4位作家盡管風格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現實主義精神,致力于文學對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關注與見證,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行,擁抱現實生活,反映時代風貌。他們堅守、傳遞的是真正的陜西文學精神和文學理想。
(作者為陜西寶雞文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