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逐夢這五年 | 著力提升人民文化獲得感 ——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這5年
    來源:人民日報 | 張永新  2017年09月29日09:1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途徑。各級文化部門和公共文化單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的戰略目標,將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事業步入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升級”

    公共文化服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現代意識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根據新的發展理念,加強頂層設計,為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提供系統的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戰略任務。2015年初,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全面部署,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在價值取向、建設理念、管理能力、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等方面的現代化,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整體提升,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升級版”。

    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公共文化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201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頒布,這是文化領域一部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要法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是承擔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責任主體,規定政府在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組織、管理、提供、保障中的職責,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法律制度。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制度、公共文化服務免費或優惠提供制度等,標志著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有了明確的法律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綜合協調機制建立,“大文化”視野下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格局開始形成。2014年3月,由文化部牽頭,中宣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等25個部門參加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正式成立,初步改善了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務多頭管理、資源分散的管理體制,形成工作合力,在協調推進重大公共文化服務法規、政策、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督察,推動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統籌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重大工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標準化、均等化建設不斷加強,公共文化基礎進一步夯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2015年,《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正式印發。目前,全國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出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形成既有基本共性又有特色個性,上下銜接的標準指標體系,使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之一,是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2015年,文化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實施范圍涉及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已經明確實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以及連片特困地區以外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5年以來,先后組織實施了“百縣萬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范工程”“中西部農村文化志愿服務行動計劃”等項目,給予貧困地區有力扶持,建立起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長效機制。為特殊群體提供“量身訂制”的文化服務,是促進文化公平正義的重要一環,5年來,文化部面向特殊群體開展了一系列示范性文化活動。伴隨城鎮化進程的深入展開,農民工群體不斷壯大,如何滿足這一人群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文化部、國務院農民工辦、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對農民工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作出安排部署。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既是服務廣大群眾的平臺,又是傳播主流價值觀的陣地。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普遍建成各方面均達標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浙江農村文化禮堂、安徽農民文化樂園等一批先進典型,就為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提供有益經驗。2016年底,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資源,進一步推進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2017年9月,《關于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實施方案》出臺,明確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市(地)級以上規模較大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基本建立以理事會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這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對增強公共文化機構的社會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活力不斷增強,面向未來積極迎接新挑戰

    公共文化服務由政府主導,并不等于由政府“包辦”,要充分發揮社會各方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2015年5月,《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出臺,明確要求將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資金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逐步加大現有財政資金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各地安排用于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超過20億元,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走向法制化、常態化。如上海城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無錫高新區圖書館,通過招標形式委托專業的社會企業或社會組織進行運營管理。與此同時,文化志愿服務蓬勃發展。文化部組織的“春雨工程”“大地情深”等主題文化志愿活動異彩紛呈,目前登記在冊的文化志愿者人數近百萬。民辦群眾文藝團隊活躍,全國由文化館、文化站指導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隊達40多萬個。

    人民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是評判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重要價值標準。5年來,各級文化部門堅持需求引導的原則,積極推動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由“政府端菜”向“百姓點菜”轉變。比如,青島、成都、焦作通過打造文化超市,采取個性化、“訂單式”服務。在“互聯網+”的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與形式也在不斷創新。通過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工程,以及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等項目,使群眾獲得數字文化資源的手段更加便捷。針對農村、偏遠山區、牧區和海島等地廣人稀地區開展的流動文化服務,有助于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動文化公平的切實體現。

    十八大以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呈現出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與此同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別是體系不完善、發展不均衡、效能不高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下一步,文化部門將緊緊把握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深化改革,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精準施策,加快構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作者為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

    国产大片51精品免费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国产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有码|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18|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99精品免费观看|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91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精品|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2018|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国产精品秘入口福利姬网站|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电影网|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