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青銅時代 感受周人文化 “周邦肇作”陜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將亮相深博
博物館的文物工作者在仔細點交文物。
戶卣(甲)(西周)。
單五父方壺(甲)西周晚期。
戶方彝(西周)。
點交完的文物被工作人員擺上展臺。
天盂 (西周晚期)。
戶卣(乙) 西周。
六大博物館聯手,陜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品將于9月12日現身深圳博物館第一臨展廳,與廣大觀眾見面。記者昨日“探營”現場,獲悉182件(組)青銅器已落地深圳,正在積極籌備布展當中。
“周邦肇作——陜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品展由深圳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館主辦,扶風縣博物館、岐山縣博物館、渭濱區博物館協辦,將展至12月12日結束。
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向記者介紹展覽名稱“周邦肇作”的由來。他說,“‘周邦’指西周王朝,西周時期的金文中周人對國家自稱為周邦;‘肇作’是西周金文中的慣用語,通常金文開頭多是作器者某某為其先人‘肇作’某器物。西周時為宗族、宗法社會,一族之宗子于本宗族有主持祭司先人的義務和權力,制作宗廟祭器即為此種義務與權力的表現,在貴族家族中被視為莊重而神圣之事。凡言‘肇作’,一般應是在初嗣宗子之位,或從大宗族分立新支。在器銘上說明是初作,不僅表現了對首次鑄作宗廟禮器之重視,而且也是籍器銘將自己初主家祀之事記錄下來,以志紀念。語含恭敬之意?!?/p>
郭學雷介紹說,“周邦肇作”大意為周人建立西周王朝后鑄造了眾多的青銅器,泛指本次展覽的青銅器?!案鶕⒄刮奈锏臅r代(商末周初、西周中期、西周晚期)、特征(紋飾、器型、功能、銘文)、出土地點(西周墓葬、窖藏),劃分為四個單元,分別是:周王朝的建立、周人的禮樂文明、周王與貴族與西周的青銅文化?!?/p>
記者獲悉,此次展覽合計182件(組)器物,全部為青銅器。其中帶銘文的銅器87件,一級文物40件,二級文物87件,三級文物50件,一般文物5件。
“展品涵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重要的考古發現,諸如眉縣楊家村窖藏、扶風五郡西村窖藏、石鼓山西周墓等近十幾年來的新發現也都悉數登場。這些青銅器造型奇特、紋飾華麗、工藝復雜、銘文豐富,代表了西周青銅文明的最高成就。”郭學雷表示,此次亮相的商周青銅器大多出土自陜西寶雞。他說,寶雞,地處陜西關中平原西端,是西周的發祥地和畿輔要樞,青銅文化遺存極為豐富,被譽為“中國青銅器之鄉”。自西漢年間的“尸臣鼎”到晚清的“四大國寶”——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兩千年來,寶雞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青銅器。新中國成立以來,寶雞發現的青銅器更是令世人矚目,諸如西周初年的重器何尊,史籍失載的國青銅器以及岐山董家、扶風莊白、眉縣楊家村青銅器窖藏,都極大地震撼了世人對西周歷史的認知。2012年以來,寶雞石鼓山又相繼發現了一批重要的商周墓葬,其中出土了不少罕見甚至是首次發現的青銅珍品,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郭學雷表示,青銅器是西周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周王朝禮樂制度的主要載體。以周原為核心的整個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具有重器多、銘文多、器形種類多的特征,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這些青銅器的發現使得今人對西周時期的政治、宗教、社會風俗、禮儀制度、工藝鑄造等方面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
孔子曾經這樣贊美西周王朝:“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希望深圳觀眾由這些承載著西周歷史文化的藝術瑰寶出發,走進青銅時代,去感受周人的雅樂正聲、鐘鳴鼎食。”郭學雷說。(聶燦/文 韓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