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精品讓傳統“薪火相傳” “壺蘊芳華——鮑志強師生紫砂藝術作品展”昨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幕
鮑志強在展覽現場
觀眾觀展
鮑志強作品《天趣》
鮑志強作品《雪浪提梁》
鮑志強作品《五代詩韻》
鮑志強作品《虹飛》
一件件造型精美的紫砂藝術作品,造型優美大方、兼備傳統與當代的神韻、清晰而不含糊,規范而不隨便,在保持應有的儀態中,傳達出紫砂的氣韻……
從昨日起在關山月美術館一樓A、B廳展出的“壺蘊芳華——鮑志強師生紫砂藝術作品展”,用150件紫砂藝術精品為鵬城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大餐”,觀眾可以一觀“壺蘊”乾坤,賞紫砂“芳華”。這些作品選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及其三十多位弟子創作的精品,當中既有堅守傳統題材與創作的作品,也有賦予傳統以創新靈魂的作品。傳統與當代如何實現交匯、傳統文化是如何得到繼承與發揚的,也通過精品一一呈現。
A
將文化注入紫砂藝術設計
說起宜興紫砂,可謂名揚海內外。宜興紫砂是以江蘇宜興獨產的紫砂陶土為原料,設計制成以茶具為主要代表的、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無釉細陶。在世界陶藝之林享有盛譽,歷史上曾出現過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陳曼生等許多名工巨匠。
作為我國當代宜興紫砂陶制作與陶刻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1946年生于宜興蜀山的鮑志強與紫砂很早就結下了很深的緣分。從事紫砂陶藝五十余載,他深研諸名師技法,集各派之精華,已經成為一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鮑志強曾數十次獲國內、國際金獎,其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多家機構收藏。
鮑志強此次展出的五十件作品中,涵蓋了他不同時期的精品佳作。這些作品類型豐富,造型曼妙。當中既有紫砂壺,也有掛盤,全面呈現了他對紫砂藝術的理念。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鮑志強表示,他一直在思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如何讓紫砂進一步呈現創新的風貌,與當代人的審美、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故鄉宜興不僅滋養著他的紫砂創作,也不斷帶給他“靈感”。
宜興市,古稱“荊邑”、“陽羨”,是中國著名陶都。宜興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之稱。尤其是“荊溪十景”,自古以來,就吸引無數文人墨客在那里留下了贊美的詩篇。對于喜愛傳統文化的鮑志強來說,他用創新的手法將這些詩文、風景畫與紫砂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一個新的系列——“荊溪十景”。這一系列作品中的紫砂壺,壺身比傳統的形制大一些,近看會發現有詩文題字,旁邊又有山水畫,印象深刻。
鮑志強介紹說,他將“荊溪十景”的詩文與風景繪制在紫砂壺的壺身,一壺一景,十壺十景,古意盎然的同時,又增加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余味無窮。
鮑志強的作品集紫砂造型設計、制作、陶刻裝飾、詩書畫于一體的表現形式,注重將文化注入紫砂藝術設計思路,由此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在紫砂藝林中別樹一幟。
B
現代理念融入當代藝術創作
紫砂藝術作為一門傳統藝術,要繼承發揚,離不開師承關系。優秀的技藝代代相傳方能綻放璀璨光華。
鮑志強介紹說,作為全國工藝美術的“重鎮”,宜興的紫砂藝術傳承得比較好?!皞鹘y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一直在宜興延續。我堅信,只要每一位紫砂大師都能培養出優秀的弟子,然后一起抱團,將非常有利于行業發展?!?/p>
此次展覽就是鮑志強與弟子的一次師生聯袂展覽。透過這次展覽,不僅給我們展示了紫砂藝術獨具特色的魅力,更讓我們看到“薪火相傳”的堅持。
本次展覽有兩個主題,一個主題是如何發揚傳統,另一個是將現代文化理念融入到當代藝術創作。在這次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鮑志強師徒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對紫砂藝術的“創新”之處。據他介紹,展出的作品中有85%是原創作品。在題材、造型、表現手法上已經有別于傳統,呈現出與當下生活、時代特色緊密相連的藝術特色。
譬如,在選擇題材上,他們注重與當下的文化接軌。在《漢絲綢之路》這件作品中,壺身突破常規,變成一條條流線型的曲線,宛若絲綢之路上蜿蜒曲折的沙漠線條,很有新意。
再比如《十二生肖》系列,也是將傳統“激活”,把傳統文化中大家熟知的“十二生肖”作為紫砂壺的題材,既有了新鮮感,又有傳統的意義;《江南園林》的靈感則來自于江南,壺體有江南特有的紋樣,旁邊假山林立,瞬間讓人回到江南精致的園林之中;《秦漢 秦時明月》則大氣磅礴,壺身剛性十足,有別于傳統的柔美,又別有一番風姿。(尹春芳/文 胡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