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中華詩詞:九天時雨詩中落 萬里春風掌上來
“五年來,無論是詩詞創作還是理論研究,無論是詩詞隊伍發展還是組織建設和詩詞活動的開展,都呈現新的活力,煥發新的光彩:中華詩詞的繁榮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的文化戰略,傳統文化的復興和繁榮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總體方針的高度;中華詩詞傳統教育不斷深入,面向大眾的詩詞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廣,在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砥礪精神、豐厚學養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這五年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詩詞發展最好的一段歷史時期,是詩詞的春天和“黃金時期”。”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在舉國上下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火熱實踐中,中華詩詞得到了迅猛發展,生機蓬勃,形勢喜人。無論是詩詞創作還是理論研究,無論是詩詞隊伍發展還是組織建設和詩詞活動的開展,都呈現新的活力,煥發新的光彩。
中華詩詞的繁榮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的文化戰略
2015年10月3日的《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和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都明確指出:“加強對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和歷史文化紀錄片、動畫片、出版物等的扶持。”2017年5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提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專門提到“普及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舉辦經典誦讀、國學講堂、文化講壇、專題展覽等活動”。2016年7月1日,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宣部《黨建》雜志社主辦,中華詩詞學會、黨建網等單位承辦的 “詩詞飛揚黨旗飄”詩詞征集活動在全國展開。2016年,國家教育部委托中華詩詞學會研究制定詩詞創作新韻典《中華通韻》,現在《中華通韻》草案已經完成。中央電視臺《時代楷模發布廳》節目運用傳統詩詞這一經典形式來歌頌當代英雄模范人物的做法也開了國內媒體先河。另外,央視兩次詩詞大會的成功舉辦、《詩行天下》系列片的推出以及河北電視臺《中華好詩詞》欄目的開播等,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中華詩詞的回歸熱潮。由此可以看出,中華詩詞的建設和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傳統文化的復興和繁榮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總體方針的高度。
中華詩詞創作熱情高漲,佳作迭出
五年來,傳統詩詞創作方興未艾,氣象蓬勃,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形容今日詩壇,一點也不為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從事詩詞創作的人數已達兩百萬之眾。創作的詩詞曲作品更是以千萬計,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眾多的詩詞創作大軍中涌現出一大批年輕有為、才氣橫溢的中青年詩人,他們成為當今詩壇的中堅力量。同時,也誕生了一大批詩詞精品力作,點亮了中華詩壇的星空。
在詩詞內容上,既有反映時代風采的、也有歌頌山川新貌的;既有抒發愛國情懷的、也有諷刺貪腐惡習的。題材豐富,形式多樣,且在語言表達、修辭手法、意境拓展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提高,在描寫和反映當代人的思想情趣、日常生活和社會現狀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嘗試。
中華詩詞理論研究全面展開
五年來,中華詩詞理論的研究、挖掘和整理正在全國各地逐步展開。中華詩詞學會每年一度的理論研討會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多篇理論文章,作者中有教授博導,也有詩人詞家甚至普通的詩詞愛好者,每次都有一些有見地、有思想、有亮點的好文章令人矚目。另外,中國社科院、中華詩詞研究院、詩刊社、國學中心、中華書局和各地高校文學所、古籍所,古代文學學會以及各省市詩詞學會、詩詞網站等都積極投身到詩詞研究的行列中。眾多專家學者的加入,使詩詞理論研究水平不斷提高,研究領域不斷深入,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對當代詩詞的審美取向、價值標準、現實意義和歷史定位等都有深入的探究和評判,對經典作品的解讀、詩詞流派的梳理和詩詞古籍的挖掘以及對詩詞藝術的剖析等有許多新發現和新觀點。專家們也對傳統詩詞如何更好地表現當代生活,以及當代詩詞進入中國文學史等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對詩詞未來的發展走向提出了規劃和構想,在一定條件下,試圖使現當代詩詞理論體系更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
中華詩詞傳統教育不斷深入
五年來,中華詩詞傳統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許多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各大中小學、各級詩詞學會、老年大學和一些文化書院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傳統詩詞教育。中華詩詞學會多年來一直堅持詩詞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景區的“六進”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詩詞之鄉”建設活動;學會培訓中心常年開設詩詞創作培訓班;《中華詩詞》雜志社每年舉辦以創作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金秋筆會”,以提高詩詞作者的創作水平,普及和推廣詩詞基礎知識。
各地的詩詞教育不拘形式且豐富多彩。內容上有詩詞格律傳授、詩詞藝術鑒賞、詩詞作品點評和詩詞歷史講解等,形式上有專家課堂講座、景區采風創作、詩詞吟誦晚會和專題詩詞論壇,另外還有各級政府和詩詞學會主辦的詩詞大賽、研討會和詩詞基地的成立等等活動。面向大眾的詩詞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廣,在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砥礪精神、豐厚學養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中華詩詞也成為道德教育的良好媒介,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使詩教的意義得到了豐富和完善。
媒體、出版業大力助推了詩詞事業的前進步伐
《中華詩詞》《新華詩頁》《子曰詩刊》《中華辭賦》等專業詩詞刊物的創辦,以及各種詩詞網站的開通、微信公眾號詩詞專頁的啟用等等,都極大促進了詩詞創作的普及和提高,激發了廣大詩詞作者的創作熱情和創作靈感。以《中華詩詞》雜志為例,它每年發表詩詞曲作品7000多首,詩詞理論文章100多篇,但仍然無法滿足廣大詩詞作者的投稿愿望,因其見登率不到百分之五。目前《中華詩詞》已經成為國內詩歌刊物中發行量最大,發行地區最廣、擁有讀者和作者群最多的專業詩詞刊物。另據有關方面統計,全國各級詩詞刊物已不下一千種,數量還在增長之中。各大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各種古代詩詞經典和個人詩集,以及五花八門的詩詞讀本更在數萬種之多。快捷便利的新聞媒介、豐富繁榮的出版事業,極大推動了詩詞事業的發展。利用大眾傳媒的互動優勢,中華詩詞以多種方式走進千家萬戶,走進坊間里巷,引導了更多的詩詞愛好者加入到詩詞創作群體中來,現在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已接近三萬人,各級詩詞學會會員更達幾十萬之多。業內人士習慣把這五年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詩詞發展最好的一段歷史時期,是詩詞的春天和“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