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就是一群“猴子”
王晉康在2017上海書展活動現場。
科幻一度被認為是“小眾愛好”,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未來與現實的距離越來越短,科幻文學成了“大熱門”。
腦洞、文學、理性,當這幾個毫不相關的元素碰撞到一起,就形成一種神奇的“生物”——科幻作家。和科學家相比,他們多了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和主流文學作家相比,他們多了些理性客觀的思考。
用科幻小說的萬花筒看世界,會看到怎樣光怪陸離的奇妙景象?
日前,2017上海書展國際文學周科幻系列論壇在建投書局舉行,圍繞“科幻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英國植物學家、科幻小說家保羅·J·麥考利、英國科幻小說及幻想小說家理查德·摩根與中國科幻作家王晉康展開對話。
憂患意識比普通人更深沉
“現在人類的力量和影響力大到可以改變人類的地理環境,而且改變的速度超過任何力量??梢哉f人類的影響力是地球上最重要也是最強大的力量?!崩聿榈隆つΩX得,人類有了足夠強大的力量改變世界,卻沒有具備相應的責任心。
全球變暖、氣候變化、海洋資源枯竭、臭氧層空洞……人類文明犯下的錯誤越來越多,并時刻威脅著未來人類的生存。在他看來,隨著陸地資源逐漸減少、枯竭,人類正在把目光投向海洋。等到海洋資源被消耗殆盡的那一天,人類離毀滅也就不遠了。
而保羅·J·麥考利認為,最致命的要屬氣候變化。在他10月份即將出版的新書里,由于氣候變化的影響,冰川融化形成河流,發生氣候災難。主人公和他家人希望能夠逃離自己的過去,氣候變化使得人類的未來糟糕到無法預測。
如何解決?保羅·J·麥考利說,雖然科幻小說中有外星人幫助人類解決危機的“先例”,但現實中指望外星人的可能性不大,還得靠人類自己想出解決方案。
而王晉康最擔憂的是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威脅。20多年前,超級計算機“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冠軍時,王晉康覺得還不過癮,便在小說里描寫了人工智能戰勝人類圍棋之王的一個場景。盡管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圍棋比國際象棋復雜得多,蘊含了道家思想和太多的偶然性,甚至超過了電腦運算能力,計算機想要戰勝人類?絕不可能!“但沒有料到,20年后,小說描寫的場景,在我有生之年變成了現實?!蓖鯐x康覺得,人工智能今天能戰勝人類“棋王”,未來就一定能在科學研究上超越人類。
引導人們仰望未來
理查德·摩根有一部小說叫《市場力量》,講的是在一個反烏托邦的世界里,西方資本主義市場席卷了全球,銀行為了利益竟然資助各國的戰爭和革命。銀行代理商們為了搶訂單互相打斗,最后活下來的人才可以拿到合同。
小說出版后,有讀者給理查德·摩根寫信道:“你講得太對了,我們實際的金融行業就是這樣,你認為主人公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不是唯一的辦法?”理查德·摩根當時嚇壞了,趕緊回信:“當然不是,這只是一個故事。”因為小說結局是主人公拿著槍把銀行里所有人都殺了。
“我既不是政治領袖也不是科學家,我只是寫小說的!”理查德·摩根說:“我不認為小說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至少目前沒有一本虛構小說可以對現實的問題提供真正可行的解決辦法。”
那么,還要讀科幻小說做什么?科幻作家們還有何用?
“主流文學是低頭的文學,它關注的是腳下,是人類的現在和過去;而科幻文學是抬頭的文學,它也關注腳下,但更關注天空,關注人類的未來。”年近70的王晉康說話沒什么氣勢,卻透著一股韌勁。他說,中國科幻圈子影響力很小,解決不了什么現實問題,但也要承擔社會責任?!拔磥碛?01種可能,政治家想不到的,我們要先想出來,即使都是錯的。”
和王晉康觀點相似,保羅·J·麥考利認為,科幻作品最大的意義不是提出解決方案,而是從一般人看不到的視角審視當下和未來。
有趣的是,作為通俗文學的代表,科幻文學曾經并不怎么受待見。“我們可能是一群怪人,就像是猴子,充滿吸引力,但人們不會認真對待。” 理查德·摩根說,上世紀60年代的一些科幻雜志,是沒人愿意資助的。但如今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基本上票房很高,在電影院占據主導地位?!霸蚴鞘澜缭谙蛭覀兛繑n。我們年輕的時候覺得科幻小說里的東西不可能,現在都成真了?!?/p>
“在這個劇變的時代,未來和現在的距離實在是太短啦?!蓖鯐x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