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文物征集來之不易
21本抗日游擊日記
組織備忘錄和行為備忘錄
此次展覽中,首次展出的抗聯領導人周保中東北抗日游擊日記、中共地下黨員閻又文穿過的長衫等,都是新近入館的珍貴文物。一次次曲折艱辛的征集,讓展覽愈加豐富而厚重。
周保中將軍的抗日游擊日記
今天上午10點,30名東北抗聯后代來到軍事博物館參觀,領隊正是周保中將軍的女兒周偉。年逾古稀的她頭發花白,俯下身來凝望著展柜中父親的一本本日記。過去一年里,她與董長軍館長見面商談不下五次,同時多次與文物部負責文物征集的同志接觸,最終鄭重作出決定,將父親周保中和母親王一知當年留下來的所有文物,全部交到軍事博物館。她相信,這里將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去年8月,董館長率隊到東北出差,進行東北抗聯專題的文物征集,得知周偉手中有很多父親周保中的文物,便交代隨行的文物部副部長程定飛與之取得聯系,表達收藏周老將軍文物的意愿,“有段時間,我幾乎每個禮拜,甚至每天都要給周大姐發微信、打電話、當面談,爭取到她對我們的信任。”
今年1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文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一律改為“十四年抗戰”,并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這就意味著,把1931年到1937年這六年的東北抗日游擊作戰,也視為中國抗戰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周保中將軍的抗日游擊日記,正是這段歷史最真實的記載,反映了他領導東北抗聯游擊斗爭的過程以及經歷過的艱難歲月。”程定飛更加堅信,周保中的文物對于了解當年抗聯戰士的生活、戰斗和學習有著重要史料價值。
“我們告訴周大姐,軍博有著良好規范的保管條件和科學的保管手段,比如,把日記全部進行掃描,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實現永久保存。同時,我們也有相關專家,具備深入研究的實力。展出方面,可以做到集中化、系統化,尤其是今年正值建軍90周年,會讓更多人了解到這段歷史。”通過董館長一次次滿懷誠意的交談和同志們的共同努力,讓周偉徹底放下顧慮,并在2017年新年來臨之際,親自將父親的日記和父母親其他珍貴文物70多件送到文物人員手里。
“周保中的抗日游擊日記手稿是我們軍事博物館的一個新的鎮館之寶。目前館內也收藏有很多日記,包括最著名的雷鋒日記,以及彭雪楓日記、彭紹輝日記等,但是這么完整、集中地記錄反映一段歷史,特別是中華民族抗戰的這段歷史,還是第一次。這對于我們研究東北抗聯乃至研究整個抗日戰爭史具有重要價值。”程定飛表示,目前館內收藏的周保中夫婦文物已經有160多件。其中,抗日游擊日記33本。
“因為展柜陳列空間有限,這次只展出21本。同時展出的還有周保中夫人王一知記錄的東北抗聯歌曲,以及首次發現的抗聯將士三個備忘錄。”據程定飛介紹,周保中在擔任東北抗聯教導旅,即蘇聯遠東88旅旅長時,曾于1945年與蘇聯軍隊一起,參加對日反攻作戰。期間起草過三個備忘錄,由王一知刻板印制,包括組織備忘錄、政治備忘錄和行為備忘錄,“非常珍貴,特別是行為備忘錄,跟我們今天紀律條例都是相近相通的。”
中共地下黨員閻又文的長衫
“奪取全國解放戰爭勝利”展區中,一件灰藍色的長衫整齊疊放著。提及這件展品,程定飛有些激動,“這是閻又文穿過的,他為我黨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巨大貢獻。去年底,他的家人主動向董館長提供信息,我們取得聯系后,又專程把這件長衫送過來。”
伴隨長衫而來的,還有一段令人唏噓的往事。
1938年,閻又文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大多數人只知道他一年后的另一個身份,即傅作義的秘書。
“后來,他長期潛伏在傅作義身邊。”據程定飛介紹,解放戰爭時期,閻又文利用這一特殊身份為我黨收集情報,不斷地對傅作義做思想工作,為傅作義分析當時的形勢,使其意識到和談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1949年2月22日,閻又文隨傅作義赴西柏坡,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見面。他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直接領導羅青長,正式恢復了組織關系,但真實身份仍未公開。這一次,他又接到新的任務,輔助傅作義接受部隊改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時任水利部部長的傅作義點名讓閻又文到農田水利局,繼續做自己的部下。按照組織的安排,閻又文的真實身份依然沒有公開。1960年,閻又文調任農業部糧油局局長。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主管糧食生產的閻又文頂著巨大的壓力,常年在全國各地奔波。1962年9月25日,積勞成疾的閻又文因患食道癌去世,彌留之際,他給守在病床邊的妻子丁宴秋留下遺言:“有事情找組織。”那一年,他年僅48歲。
直到1993年,他的妻子和孩子們才知道他的中共地下黨員身份,而此時距離他的去世已經整整31年。
那年春夏之交,農業部分別向閻家六子女單位發去公函:“閻又文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長期在傅作義部從事黨的秘密情報工作,在此期間,他運用擔任傅秘書的有利條件,為黨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關鍵時刻起到了重大作用,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突出貢獻。”
1997年7月10日,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羅青長發表文章《丹心一片照后人——懷念戰友閻又文同志》,為閻又文正名。
在文章結尾,羅青長寫道:“閻又文才華出眾,文筆鋒銳,行必踏實,事繁勿慌,和若春風,外圓內方。我借毛主席的《詠梅》詞懷念他‘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至此,閻又文的感人事跡終于得以傳播開來。
本報記者 宗媛媛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