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電影院:讓西部孩子在觀影中快樂成長
畫海報、出影訊的工作都是由這幾名宣傳小組的同學負責完成的。 張揚揚攝
“影訊:電影《哪吒鬧海》將于6月16日中午13:00在三樓電腦室隆重上映,電影票正在熱售中,完成電影票上的指定任務,就可以獲得電影票……”當四年級一班手繪的“三頭六臂的哪吒手持紅纓槍、踩著風火輪來了”的海報電影一發布,立即在全校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這個模擬城市電影院而進行的觀影活動,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西灘鄉寄宿制小學(以下簡稱“西灘寄小”)推出的“身邊的電影院”活動之一。“我們希望這個小小的鄉村電影院,能成為寄宿制學生與家長感情溝通的紐帶,將家長、學校、社會的黃金三角建穩固,從而構建快樂校園、幸福小家、和諧社會。”西灘寄小校長王官卻說。
邀請家長一同觀看電影
6月16日中午,西灘寄小四年級一班學生張愛琴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期盼著爸爸的到來。之前,她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邀請函”拿給爸爸時,在城里打工的爸爸鄭重地對她說:“你放心,那天我一定會回來,陪你看電影!”
“爸爸答應我的,說是一定會陪我看電影的!”張愛琴說。當看到爸爸帶著3歲半的弟弟出現在“身邊的電影院”門口時,她開心地迎了上去。
和張愛琴一樣激動的,還有另外4位學生,他們是這次觀影活動中最幸運的同學——可以邀請家長們一起看電影。
韋新艷的爺爺是來陪孫女看電影的。看到哪吒遇難時,他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后來看到哪吒復活,他又開心起來。老人這一輩子沒進過電影院,他只看過露天電影,都是打日本鬼子的抗日題材影片。
電影結束后,當西灘寄小的藏族小記者靳永財采訪韋爺爺時,老人一個勁地夸學校的電影院辦得好,還激動地說:“我很喜歡!下次再放電影時,我還想再來看!”
西灘寄小是一所面向農村招生的寄宿制學校,服務于全鄉10個行政村。2014年初,門源縣中小學布局調整,全鄉撤并6所學校組成了新的西灘寄小。最初入校住宿的小學生們,特別想家、想父母,有的學生甚至哭鬧著要回家。通過與師生們溝通、在學生和家長中調查,王官卻和同事們傾力打造書香校園,利用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育人環境,以此激發學生對校園的感情。
“身邊的電影院”項目,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
自2014年9月以來,在公益組織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的幫助下,西灘寄小開始實施“在觀影中成長”項目,并將其納入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至今,學校已累計為孩子們播放了240多部優秀影片,全校457名學生通過校園視頻網,欣賞到了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
考慮到學校周邊沒有電影院,學校決定自己創建“身邊的電影院”。
“身邊的電影院”創意無限
西灘寄小每隔10天放一次月假,離縣城最遠的學生,家里遠在20公里之外。
“學生們沒有時間上縣城看電影,也沒有條件去滿足他們進電影院看電影的心愿。他們在鄉村學校里讀書,很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這限制了他們的眼界、見識和想象。”王官卻說。
為了讓觀影活動更好地在學校推廣,王官卻和老師們決定將格桑花觀影活動“升級”,自己創建“身邊的電影院”。
“身邊的電影院”的創意,來自于學校舉辦的“與你分享我最喜愛的動畫電影”活動。據“身邊的電影院”負責人張揚揚介紹,在動畫電影分享活動中,學校以繪畫比賽、講故事比賽、我說你猜等形式,調動了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
“由于這些活動都是以全校為單位舉辦的,很難照顧到每位同學。為了發現更多同學的潛力,我們設計了以班級為單位的‘身邊的電影院’活動。”張揚揚說。
出影訊、畫海報、自制電影票、發出領票指定任務……西灘寄小的“身邊的電影院”,不僅所有流程均按城市電影院的播放程序走,而且還多了不少創意。比如,三年級二班在組織放映電影《龍貓》時,不僅選出了總負責人,還專門成立了宣傳組,負責制作電影海報和電影票設計等。
“剛開始時,學生們有些茫然,沒有什么信心。但在參與的過程中,隨著一項項任務的完成,他們逐漸變得勇敢起來。”張揚揚說。
此次由四年級一班組織放映的《哪吒鬧海》觀影活動,更是將“身邊的電影院”推向了一個新高度——他們推出了邀請家長一起觀看電影活動。學生除了自己設計電影海報、發布影訊之外,被選中可以邀請家長一同觀影的學生還自己設計了“邀請函”。電影票設計組也發揮了他們的奇思妙想,將電影票和折紙藝術結合起來,手工制作成了精美的電影票。要想得到電影票,就需完成電影票上的指定任務,比如講述二十四孝故事,或背誦二十四節氣名稱,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觀影活動中。
“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發現,孩子們做事變得積極、主動了。遇到困難時,他們學會了勇往直前,學會了努力去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們的團結意識增強了,為班級體爭光的意識也增強了。”四年級一班班主任張紅紅說。
用優秀影視作品洗滌孩子心靈
今年5月,在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舉辦的電影海報創意大賽上,西灘寄小學生童維超制作的電影海報《博物館奇妙夜》獲得了第二名。西灘寄小的“身邊的電影院”活動,也因此走進了青海省各中小學校師生們的視線。
“電影海報創意大賽,既檢驗了觀影項目的成果,又推進了觀影項目的開展。”王官卻說,海報不同于傳統的繪畫作品,它又含有宣傳和招攬的功能,對孩子們來說是一種新穎的體驗。
上百部優秀的影片,究竟會給西部地區孩子的成長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些題材積極向上、內容健康的電影,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樹立了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對科學技術的渴求欲望,而且培養了孩子們思維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王官卻說,每一部影片都把社會正能量的精神傳播到每一位觀眾的心中,大大滿足了學生們急需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讓他們懂得了什么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懂得了如何回報社會的美好愿望。
“高年級同學在觀影后,用觀后感、繪畫、演講、作文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收獲和感悟,他們成長很快。”張揚揚介紹說,學校向縣級文藝雜志推薦了10多名學生的觀后感,已有6人的作品在當地文學期刊上發表。“這大大激發了學生們觀影的興趣和寫作的熱情。”
許多平時不愛表現的學生,在觀影活動中展現出了耀眼的光芒。“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有責任感。他們就像種子一樣,快樂幸福地長大了。”王官卻說。
“‘身邊的電影院’為貧困地區的青少年免費播放中外優秀影視作品,改變了以往貧困山區學校向課堂教學要質量的傳統教育模式,也讓學生們擺脫了枯燥、乏味的學習方式。一場場寓知識于實踐、寓故事于科學、寓行為于文明禮儀的觀影活動,讓孩子們享受到了一道道‘視覺精神大餐’。”“格桑花觀影”負責人范范如是說。
據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秘書長徐來介紹,格桑花觀影項目自2014年在青海推廣以來,得到了各級教育部門及中小學校的大力支持,深受孩子們喜愛,尤其豐富了農牧區住宿學生們的生活。至2016年底,該組織共在192所中小學校開展了觀影項目,觀影場次達4074次,總受益者達67.59萬人次。
[相關鏈接]
青海啟動“萬場電影下基層”活動
6月20日,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文化廣場上舉辦了一場電影盛宴——《智取威虎山》《大會師》《百團大戰》等6部弘揚主旋律、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的影片同步放映,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此次活動,正式拉開了青海省廣電局“2017青海文化旅游節——萬場電影下基層”活動的帷幕。
“萬場電影下基層”活動是青海省廣電系統“迎接十九大、廣電發展、百姓共享”九大活動之一,從6月到9月,遴選體現愛國主義、現代農村等題材的優秀影片,在全省4169個行政村免費放映1.27萬場,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自己喜愛的優秀影片。
近年來,青海省大力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已建有農牧區流動數字電影放映隊165支,放映員260名,覆蓋全省2市6州35個縣的4169個行政村,每年可放映公益電影5萬場以上,實現了“一村一月一場電影”的目標。目前,青海省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已惠及農牧民群眾450萬人次,農牧區行政村放映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