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民樂奏響世界音樂之林 ——訪中國文聯全委、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
閻惠昌
香港中樂團今年迎來成立40周年慶典,這一時間節點對中樂團來說有著特殊的意味:以1997年香港回歸為分界點,中樂團的歷史被平均地分為兩個20年。閻惠昌則恰恰在這一分界點上履職中樂團,帶領中樂團與回歸后的香港一同成長。“20年來,我們一直踐行樂團的使命宣言,緊貼時代脈搏,發揮專業精神,追求音樂至高境界,致力于將中樂團打造成為香港人引以為榮的世界級樂團。 ”閻惠昌說。
高峰: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香港中樂團不久前于內地六大城市進行了巡回演出,演出歸來,您有什么感受?
閻惠昌:這次巡演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舉辦,確實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聽眾的熱情歡迎,可以說是盛況空前。通過巡演,我感覺內地市民與香港市民借助音樂這一藝術進行了深度交流,尤其是內地觀眾通過中樂團的演出,對香港的文化面貌有了直觀的了解,了解到香港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了解到香港中樂團如何在香港推廣中國文化。
高峰:香港中樂團在推廣中國文化中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回歸20年以來更是成績斐然。請您談一談香港中樂團20年來的發展狀況。
閻惠昌:在香港市民和香港政府的支持下,香港中樂團在回歸這20年間,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2001年公司化以后,香港中樂團的發展更加符合樂團發展的規律,獲得更快速的成長,從一個職業的演出團體,變成了一個多元發展的大型團體。
所謂的多元發展,就是每年除舉辦逾百場定期及外展音樂會外,也進行了多方面的開拓。我們主辦了多項與民同樂的大型活動及專題藝術節,如胡琴節、鼓樂節、笛簫節、古箏節等。特別是2003年第一屆香港鼓樂節舉辦的時候, SARS正肆虐香港,近3000人于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了大型鼓樂演奏以“鼓舞士氣” ,與香港市民一同度過了艱難時期。通過器樂節的舉辦,中樂團與市民建立了更加親密的關系,香港市民更加感受到中樂團是香港人的樂團。
中樂團在音樂教育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影響。中樂團除經常到學校演出外,還于2003年成立香港兒童中樂團、香港少年中樂團,并通過舉辦樂器班、制作教育節目及教育光碟等扶育音樂幼苗及培育新一代觀眾。在專業演奏人才培育方面,中樂團與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演藝學院及各大學合作“人才培育計劃” 、“香港演藝學院——專業樂團實習計劃” 、“樂團藝術交流計劃”等。通過這些努力,香港本地的演奏人才不斷成長,近幾年香港本地人才考入中樂團的比例大大提升。
中樂團的多元化還體現在樂器研發上。香港中樂團研發的環保胡琴采用可分解、可再生的PET聚酯薄膜取代傳統上采用的蟒蛇皮作胡琴的主振膜,使樂隊的高、中、低音音量增大。這一旨在提升樂器性能的改革,又帶出了環保的概念,并因此榮獲國家“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 。
除此之外,我們還舉辦了各類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了全球首個中樂指揮大賽,還與盧森堡現代音樂協會合辦“2013國際作曲大賽” 。這些國際性的活動,加之每年在國際各類藝術節上的演出,使得香港中樂團獲得了國際聲譽,實實在在地成為香港的文化名片、文化大使。
高峰:回歸后,兩地音樂界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和深入,在這一方面,香港中樂團更具優勢,請您談一談香港中樂團與內地音樂界的交流情況。
閻惠昌:在香港中樂團走過的40年里面,演出過的作品大概有3000多首,委約及委編作品超過2300首。這些作品中,香港的作曲家當然是最主要的創作主體,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內地作曲家的參與。
中樂團與內地交流的另一個重要收獲,就是與內地專業院校的合作。我們跟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有長期密切的交流合作。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曾幾度派他們的青年教師來中樂團學習訓練,西安音樂學院的很多青年教師在經過中樂團的訓練后,回去晉升為副教授。最近,浙江音樂學院派出了30人的隊伍來跟我們合作。
高峰:這種交流可以給雙方帶來哪些促進?
閻惠昌:這些交流使得相互之間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實質上起到了相互促進作用。2005年,在美國舉辦的中國文化節中,國家文化部特意選擇香港中樂團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登臺演出,獲得美國音樂界的高度贊賞。這就是國家對中樂團的肯定和支持,也使得中樂團獲得了更多的國際聲譽。
香港中樂團的發展也為內地樂團提供了借鑒。雖然與內地有些樂團相比,中樂團的歷史要短一些。但與國際接軌的正規樂季制度,香港中樂團有40年的經驗,而內地樂團至多才有15年左右的經驗。其他包括作品委約制度、客席藝術家制度、全方位的職業樂團發展經驗等,中樂團比內地樂團更具優勢,在內地業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高峰:您如何看待香港中樂團以及中國民族音樂的未來發展?
閻惠昌:展望香港中樂團的未來發展,也就是要繼續踐行我們的使命宣言,這一使命宣言確定了中樂團不但要成為一流的民族樂團,還要成為世界級樂團的目標,我們希望在未來世界著名的樂團里,有香港中樂團的名字。實際上,這一目標不僅僅是指香港中樂團要走向世界,更是中國民族音樂要走向世界,被世界音樂界及聽眾所認可,成為一個更加國際性的音樂表現形式,讓中國民族音樂奏響世界音樂之林,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愿景。
香港中樂團在成都站演出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