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創新藝術與“氣墨靈象”
    來源:解放軍報 | 呂國英  2017年06月30日09:40

    1 談文學、論藝術,說軍事文藝創作,我們均難以回避當下面臨的挑戰。這些挑戰,涉及多個層面,既來自創作主體,也來自創作環境,還來自創作呈現。

    從創作主體上言,有多種表現,有的作家、藝術家,在市場的裹挾與驅動之下,放棄藝術理想,回避藝術擔當,從純藝術陣地上轉身離場;有的浸淫于世俗化、庸俗化、低俗化與媚俗化創作,認同并迎合娛樂化之感官消費邏輯;有的閉門于個人書齋,拘囿于“閨房”趣味,熱衷于象牙塔內冥思苦想、胡編亂造;也有的一味抄襲、仿制,以至擬象復制、“流水”作業;還有的搞“波普”、樂“艷俗”、玩“世俗”,津津樂道于叛逆、顛覆、“還原”“歸真”等,進入所謂“無約束”“無底線”之創作;更有的投機取巧、沽名釣譽、胡涂亂抹、粗制濫造,甚至不擇手段、見利忘義,而愚弄讀者(受眾),齷齪公視。

    從創作環境上論,主要存在三個層面的影響,一則是聲色犬馬、炫富競奢的特別誘惑,與孤燈伴清影、青絲熬白發,“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創作心態,形成天壤之別的強烈反差;二則劣幣驅逐良幣、丑陋惡俗者大行其道的嚴重沖擊,與“板凳要坐十年冷”“語不驚人死不休”“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藝術精神,存在很強殺傷力的嚴重誤導;三則個別投機取巧、瘋狂斂財、不擇手段且逍遙自在的嚴重負能量紛擾,與“文藝要塑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自己”“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的藝術理想,有著無法平衡、難以同日而語的巨大反作用。

    從作品呈現上看,存在著諸多流弊與多種負面現象,比如,“有的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有的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有的胡編亂寫、粗制濫造、牽強附會,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形式大于內容;還有的熱衷于所謂‘為藝術而藝術’,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脫離大眾、脫離現實。”又比如,有的“拿來主義”,拷貝拼接、改頭換面,將古今中外大師、名家作品數字化處理、商業化制作;還比如,有的“虛名”招搖、“光環”過市,作品版本花樣盡出,題材內容卻千篇一律、萬人一面,污染視覺審美,禍害社會精神生活。

    2 上述列舉現象,自然引出如下問題:為什么一些優秀的純文學作家,在市場的裹挾、誘惑、紛擾與驅動之下,會放棄藝術理想、回避藝術擔當?為什么有的嚴肅作家、藝術家,在社會轉型、多元思潮面前,寧愿轉身離場,樂此不疲地浸淫于世俗化、庸俗化、低俗化,乃至于媚俗化創作,認同并迎合單純感官性娛樂?為什么有的作家、藝術家,無視波瀾壯闊的社會改革、豐富多彩的人民生活,卻習慣并自戀式地仄于個人書齋,以所謂“為藝術而藝術”,唯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為什么有的藝術家,丟棄對藝術精神最初的神圣與敬畏,無視藝術創作最基本的規則、要求?置身當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時代”,為什么沒有產生引領性的偉大作品,也沒有產生與時代相稱的大作品,甚至同步于時代進程的優秀作品,也少之又少?

    就創作思想、理念而言,新世紀初出現的上述問題或現象,有以低俗、娛樂為主要趣味的“傻樂主義”為“依據”;有以塑造底層小人物、書寫苦難為旨歸、缺乏人文關懷的“底層敘事”“零度敘事”為“引領”;以個人記憶、歷史虛無的“偽現實主義”與“偽新歷史主義”為“指導”,以及有自詡或被冠以“垃圾詩派”“下半身寫作”“先鋒”“新潮”“幻覺現實主義”“新寫實繪畫”“新表現繪畫”“中國當代藝術”“擬象繪畫”為“立論”。仔細觀察與分析這“觀念”、那“主義”,均與自然主義觀念更接近,遵循這種觀念的創作,其思想深度與批判精神幾近虛空,審美與藝術境界也基本處于最低層級。

    3 檢視新世紀以來,被解構、被異化,甚至出現“迷失”的文藝,市場之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創作主體的作家、藝術家的浮躁情緒與趨同狀態,又加劇了文藝的這種“迷失”,以此負能量循環與反向影響,使得被顛覆了的文學精神、藝術理想,時至今日仍在被熱切地呼喚、期盼,并處在異常艱難的修復、培塑中。

    當然,市場的裹挾與驅動,僅屬文藝創作之“亂象”的外部誘因,藝術家的心性浮躁,才為文藝“迷失”的根本原因所在,而究其核心要害,是作家、藝術家的低層級的審美境界。

    4 依審美與藝術境界論,作品的藝術境界越高,作品就越優秀,也越可能成就偉大作品。作品的藝術境界,取決于作家、藝術家的審美境界;藝術家的審美境界層級越高,所創作品的藝術境界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何為境界?何為審美境界?審美境界與藝術境界,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按文字學論,“境界”原為地域空間之義,意指具有一定幅員、一定邊界的空間范圍。后經人文發展、演化與引申,進入哲學、文藝學與美學領域,被用以說明人的某種精神層次、心靈狀態、人生品格與審美層級。釋學語:“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哲學家馮友蘭說:“哲學的任務,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可以把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美學家張世英言:“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按馮氏見論,自然境界,是指某人“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是一種最低層次的自然生物意義上的生存境界;功利境界,是指某人所做之事雖后果有利于他人,而“其動機則是利己的”是“有功利意義的”這種境界雖已超越了自然境界,但仍囿于個體功利之狹隘;道德境界,是指某人作為“社會的一員”“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具有道德意義”這種境界超越了自然境界,也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功利境界,但道德追求仍具功利性,尚處社會批判之層面,仍以好壞、是非、曲直論社會;天地境界,是指某人意識到自己“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自覺“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這種境界不僅超越了本能、感性的自然視野,也超越了個體宣泄、社會批判的功利視野,還超越了關注社會人文與人類良知的道德視野,進而以天地一員的博大情懷,感悟萬類霜天競自由,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構成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人生境界與審美境界具有重疊與契合意義,審美境界即為人生的最高境界。

    反觀古今中外文藝作品,蘊含其中的精神空間,所能抵達的精神層級,皆與作家、藝術家的人生境界、體悟能力與審美境界密切相關。

    如此,作品的藝術境界,無不是作家、藝術家傾注、凝結于作品中的精神體悟與人生沉思,無不體現、蘊涵其審美感悟。在此意義上,藝術境界體現審美境界;審美境界蘊涵藝術境界。

    也由此,藝術境界之層級,便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別。依楊守森藝術境界論,自然境界的作品,關注的是自然生存意義上的生活境界,所注重的往往是純客觀場域中的事物或生存現象的描摹,抑或是作者本能經驗的呈現,基本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功利境界的作品,往往以抒發個人孤憤與怨恨、批判社會黑暗與不公為“著眼”,所關注的往往是社會生活中是非、好壞的簡單化二元對立,開始進入知性思維層面,其開拓的精神空間尚顯淺顯與不足;道德境界的作品,以批判道德頹廢、沉淪,呼喚道德良知為“己任”,但因囿入知性思維,無法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天地境界的作品,以體悟天人合一,反思與拷問人類自我靈魂、交融“天地人神”為精神視野,是超越感性思維、知性思維,進入理性思維的精神體驗與了悟,是一種超人、超自然的宇宙精神視野。

    由藝術境界論,回過頭來,再觀當下文藝創作存在的諸多亂象,即洞若觀火。從總體上說,這些作品基本處于自然境界與功利境界之間,絕大部分僅在描摹自然生存狀態的最低層級,少有進入功利境界者,更遑論有進入更高境界層次者。這也正契合了前述所論:作品的問題,究其根本是作家、藝術家審美的問題。

    5 關注作家、藝術家的審美問題,重在如何提升其作為創作主體的審美境界。

    有道是,“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強盛文藝的生命力,要依靠創新;藝術家審美境界的提升,或尤其需要創新。

    如何創新?又從哪里創新?

    顯然,藝術創新的目的,在于呈現創新藝術。什么是創新藝術?或者說,創新藝術具有什么樣的特征、標志?我們先讀習近平總書記經典論述,“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全過程,大膽探索,銳意進取,在提高原創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題材、內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動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相輝映,讓作品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同時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存現實,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

    概括說,創新藝術之創新,貫穿于藝術創作全過程,涵蓋于藝術與技術全要素。具體談,創新藝術之創新,既包括題材、內容之創新,也包括形式、手法之創新,尤其包括觀念、思想之創新,這是創新的高地,也是創新的核心與根本,始終居于其他要素之統攝、引領地位。因為,思想、理念與形式、題材、技藝、手法等藝術實踐相比,永遠是“統帥”是“靈魂”,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那么,作家、藝術家需要怎樣的思想、理念,才能完成這種至高的創新?

    毫無疑問,繼承方可創新。在認真研讀、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論文藝重要指示,學習、吸納古今中外經典文論成果,并認真思考上述種種流弊與亂象的基礎上,余嘗試提出“氣墨靈象”新命題、新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嘗試構建“氣墨靈象”論藝術新理論、新體系,謹慎解讀與回答當下文藝領域呈現的新情況,也嘗試探討文藝創作新語言、新形式與審美新境界。

    “氣墨靈象”論,由多篇藝術新論構成,主要是《逸形入靈 大藝立象》《如氣化墨 載靈承象》《氣墨繪畫 靈象藝術》《藝法靈象 至美審美》《氣墨靈象 高學大德》《潤靈樂境 “推挽”筑峰》等。這幾篇文論,其核心立論為:“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筆墨的未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作為文學、藝術之語言、形式與載體的未來所在;“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不可分割;“藝法靈象”追尋至美審美、引領藝術未來,揭示藝術之本質規律;高學大德者方立“氣墨靈象”華章;潤靈樂境“推挽”藝術高格。

    “氣墨靈象”論作為藝術新理念,由諸多新命題、新觀點所構成,并綜合集成、融合一體。從審美境界上談,就是藝術未來、超驗審美;從媒介、載體及其語言工具上論,就是“如氣化墨”;從藝術形式上說,就是“靈象”呈現;從藝術境界上觀,就是“靈象”立象,超驗境界;從藝術規律上探,就是“藝法靈象”,從藝術、藝術史與藝術家、受眾關系上言,就是“氣墨靈象者,高學大德也”“潤靈樂境”者方可“推挽”筑峰,形成既有傳統延伸,并蘊中西交融,又涵當今探索,尤探未來引領的全新藝術體系。

    不言而喻,“氣墨靈象”是一種全新、極致的“象”思維。從文藝創作發展演變看,“象”思維經歷了物象、形象、易象、興象、情象、意象、心象等,與此相對應的,藝術語言經歷了具象、意象、抽象,或者自然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過程。藝術審美及其藝術境界,要進入“靈象”之境,是藝術理想之必然,也是人類精神(要進入至高層級)境界之所需。

    顯然,“氣墨靈象”是藝術嶄新之“象”,也是藝術至美之“象”,因而,也必然是藝術創新之“象”,同時也是藝術引領之“象”。

    依藝術審美論,“氣墨靈象”是多層次天人合一、諸靈性契合、多境界融合之象,不僅悲憫天地、放歌靈性,而且體悟宇宙之美,藝探終極立象。應該說這是致天地、跨時空的藝術理念。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氣墨靈象”之境界,是為超驗境界。呈現這種境界的作品,自然涌動憫天地之大愛,致靈性之情懷,跨時空之精神。

    6 應該看到,如今,民族偉大復興波瀾壯闊,強軍興軍實踐史無前例。這無疑是出好作品、出大作品的偉大時代,對作家、藝術家而言,此為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大“物象”樣本,并且,這個正大“物象”日新月異,大化致殊。我們的作家、藝術家,只要站立于俯覽現實、靈化視象的理想視角,創新藝術思想與創作觀念,自然會驅除浮躁、走出書齋,擯棄自然主義,告別功利境界,以更高層級的審美境界,觀照當下、舉目遠方,心感高致,就會創作出承載理想、不負時代的好作品、大作品,為構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文藝高峰,添磚加瓦、縱情高歌。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呦小j女精品视频| 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热99精品只有里视频最新|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在| 99r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99久女女视频精品免 | 精品麻豆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凹凸精品视频分类国产品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久久99热国产这有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一级|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国产精品1024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久久99久久99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凹凸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精品北条麻妃中文|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