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的十七年光陰
《悟空傳》(典藏紀念版) 今何在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談論《悟空傳》這部小說,有點像是評價網絡文學的“古典作品”的意味。
之所以稱其為“古典”,是因為《悟空傳》作為網絡文學“軸心時代”的代表作品,其文本本身有著網絡文學的鮮明特征,而且通過論壇連載到實體出版的方式,為網絡文學的早期開疆拓土起了重要作用。
網絡文學的“軸心時代”,大體上可以認為是1999年到2003年這段時間,彼時臺灣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大陸網上風靡一時,榕樹下、天涯、金庸客棧、西祠胡同等論壇紅極一時,龍的天空、幻劍書盟等網站開始嶄露頭角,直到2002年起點創立,以網絡點擊分成稱霸網絡。
受痞子蔡啟發,這些網站開始出現模仿者,后來慢慢成就自身特色。《悟空傳》2000年免費在金庸客棧連載,總共二十章,在有了轟動效應以后,迅速出版實體書,口碑、版稅雙豐收。當時,只有實體出版才是網絡文學的唯一盈利途徑,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2000年中國的網民總數才不過2000萬,這個基數是不可能讓網絡文學有盈利空間的。
《悟空傳》本身有著極強的示范作用,也對當時的網絡文學發展有著石破天驚的意義。這部小說一經發表即引發網友熱捧,并獲獎無數:在“榕樹下”舉辦的第二屆網絡原創文學獎中,《悟空傳》獲得最佳小說獎和最佳人氣小說獎;在“起點網”第一屆網絡文學天地人三榜的評選中,《悟空傳》名列天榜;后來,《悟空傳》又入選了《新京報》評出的“網絡文學十年十本書”并名列第一,評委稱其締造了國人對網絡文學的“第一印象”??赡苷且驗檫@“第一印象”,越來越多的網絡小說開始流行開來,最直接的就是一下子出現了《唐僧傳》、《八戒傳》、《沙僧傳》、《小白龍傳說》,師徒五人都有了自己的傳記。
彼時,筆者正上高中,親眼見到那本黃皮冊子在班里的風行情狀。一本書被班里集體閱讀,這種情況在別的文學作品上還很少看到。
《悟空傳》正式出版15年來,再版八次,累計銷量接近千萬冊,擁有了一批又一批讀者。
《悟空傳》糅合了《西游記》與周星馳電影《大話西游》的故事元素,唐僧的愛情、八戒的愛情、悟空的愛情以及這幾個人的命運,很顯然受到至尊寶的故事的啟發。今何在讓取經路上的師徒四人每人都揣著前世的孽緣和巨大的心事,有的因為忘掉了過去而痛苦,有的因為忘不掉過去而痛苦。比《大話西游》更往前邁出的一步是,《悟空傳》架構了更多的愛情線索,包括豬八戒和阿月之間不離不棄的愛情、孫悟空與紫霞熱烈卻又壓抑的感情、唐僧與小白龍之間哀婉的情意,這在古典小說傳統里面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今何在并非傳統文學體制培育下的寫手,沒有多少純文學寫作的經歷,但這反倒成就了他,其天馬行空的思維模式,自由出入于《西游記》文本和《大話西游》故事。這種寫作,被評論家認為有著很強的后現代主義風格,打破了高雅與通俗之間的壁壘,稱得上互文性理論的代表作。
同時,小說中不少被稱為金句的語錄,也極大影響了讀者的情緒,流傳最廣的是:“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薄斑@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边@種情愫可能是當時年輕群體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發出的一聲吶喊。在相關論壇上,不少讀者感謝《悟空傳》陪伴自己度過了迷茫的青春時光,從這些文字中找到共鳴。而17年后,今何在在面對記者采訪時坦然承認,自己當年就是那樣迷茫,但是心里又有一種要和命運抗爭的雄心。
《悟空傳》立意可謂宏大,所以能從眾多網絡文學中脫穎而出,成為出版的持續熱點。雖然作者在“破”了之后并未“立”,要對命運如之何。也許就是這種青春的迷茫、懵懂、抗爭的勇氣,感染了有同樣情愫的青年讀者。
《悟空傳》改編的電影就要上映了。文本的字里行間有著無窮的想象力,一旦影像化之后,總要是面對一些割舍,甚至對原本想象的一個破壞。電影編劇由今何在主刀,這對比小說中傳達出的“反抗”意義,看上去有著一絲反諷的意味在里面:誕生于網絡文學資本化前夜的作品,代表著一種樸素的精神表達的產物,在資本的操刀下,也要走上一個世俗化的道路。從另一方面看,一個有廣泛讀者基礎的原創作品改編成為其它藝術形式:話劇、舞臺劇、電影、電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