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石家河遺址:長江中游史前文明的代表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楊雪梅  2017年04月18日10:00

    玉鳳,石家河遺址出土,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剛剛評選出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作為新石器時代考古項目的代表成功入圍。評審專家認為,近年來石家河發掘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人們對長江中游地區文明化進程有了新的認識。作為距今5000年至4000年千余年間長江中游地區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最高文明代表,它的各種新探索、新發現對于中華文明探源的意義不言而喻。

    石家河遺址的考古已經陸續進行了60多年。它是1954年在南方進行相關的水利工程施工時被發現的。當時考古隊在石家河遺址南部的楊家灣、羅家柏嶺、石板沖和三房灣4個地點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了一批新石器時代遺存,尤其是在羅家柏嶺揭露出一處與制玉有關的建筑遺跡,出土了包括如今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有“中華第一鳳”美稱的玉鳳在內的一大批精美玉器,從而拉開了石家河遺址及石家河文化研究的序幕。那枚玉鳳形體稍小,團身直徑只有4.7厘米,但冠羽后卷、長尾兩歧,紋飾都采用減地陽刻技法,表現出高超的玉作水平。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石家河遺址才真正開始進行系統的考古,意圖建立起這一考古學文化的序列框架。其中在譚家嶺發掘400多平方米,揭示出三個時期的文化堆積,反映了從油子嶺文化到石家河文化的發展過程;在肖家屋脊發掘6000多平方米,新出土100多件源自甕棺的精美玉器。聚落考古調查發現,石家河遺址是以石家河古城為核心、由39處地點構成的龐大聚落群,古城將諸地點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發現的石家河古城面積達120多萬平方米,其外圍有寬闊的城壕,是當時我國確認的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凸顯出石家河遺址在長江中游地區乃至我國史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與價值。 1996年,石家河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持續深入以及大遺址保護工作的需要,石家河遺址的考古工作自2008年開始再次展開,主要目的是探討石家河遺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作用與地位,希望通過對石家河遺址周邊10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進行區域系統調查,初步了解該區域史前不同階段遺址的基本分布與特點。此次考古發掘的收獲令人驚喜。

    首先是新發現了譚家嶺古城,它位于石家河遺址的中心,城壕內面積達26萬平方米,始建年代推測應屬于最早的油子嶺文化晚期,也就是距今約5000年前,那正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關鍵期。譚家嶺古城應該是距今約4000年的屈家嶺文化晚期、120多萬平方米的石家河古城興起的重要基礎。這也是石家河遺址獲得2016年度十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在石家河遺址發現的最早遺存與距今7000多年的城背溪文化比較相似,但發現的材料非常少,整體文化面貌不清。目前石家河遺址考古學文化序列與譜系比較清晰的是距今5900年至4000年這一階段,其文化發展序列是油子嶺文化(距今5900—5100年)、屈家嶺文化(距今5100—4500年)、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4200年)和后石家河文化(距今4200—4000年)。

    其實,石家河遺址的聚落結構大致存在一個從聚集到分散的變化過程。比如油子嶺文化時期,聚落中心從龍嘴古城北移到譚家嶺古城,但其周邊的相關聚落少有發現,聚落的等級分化尚不明顯。屈家嶺文化時期,以石家河古城為中心的聚落群開始形成,其周邊聚集的聚落近10處,且出現明顯的聚落等級的區分;聚落內的功能區劃基本形成,如石家河古城內的譚家嶺主要為居住區,而鄧家灣主要為祭祀區。新的考古發現則證明在石家河文化時期,石家河遺址的中心地位確立,聚落等級分化加大,聚落內的功能區劃進一步強化,三房灣成為重要的手工業作坊區,石家河古城外的印信臺則成為專門祭祀場所。

    2016年記者曾經去過石家河古城西城壕外側的印信臺發掘現場,考古人員在這里揭露出5座人工堆積的臺基、百余座甕棺葬,臺基之間的低地填埋大量的厚胎紅陶缸、紅陶杯。紅陶缸上發現不同形象的刻畫符號達40多種,可能已具有文字的功能。大量陶缸排列有序、口底相接、相互套接,部分缸體上還有刻劃符號,可能是一處石家河文化晚期多次舉行祭祀活動的專門場所。

    考古人員在譚家嶺遺址尋找大型建筑遺跡時,意外發現9座甕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隨葬,共發現各類玉器240余件,這是石家河遺址玉器又一次大規模集中發現。這些玉器有以往不多見的神人頭像、雙人連體頭像玉玦、玉虎、玉鷹等,表面均有精美的線刻圖案、復雜的透雕和細如針尖的鉆孔,普遍使用的圓雕、透雕、減地陽刻、淺浮雕線刻工藝,代表了史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玉器加工工藝的最高水平。不過,隨葬玉器的甕棺葬俗不是本區域的文化傳統,應該是來自其他文化的影響。

    湖北省考古所所長方勤認為,石家河遺址提供了闡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進程的生動材料。作為史前中國傳統的六大文化區之一,長江中游地區的史前文化存在自身的發展道路和特點:從油子嶺文化晚期開始,也就是五千年前,以石家河遺址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地區真正開始文化一體化進程,經過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整合聚散,形成了一個文化高地,開始影響周邊的文化,同時也接受周邊文化的影響。石家河時期出土過一個玉龍,外型與玉豬龍很像,一看就是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還有牙璋,也是受外來文化影響的。而在后石家河時代,文明繼續往外擴張,南方與中原文明通過多種渠道進行交流,比如在鄧家灣出土的銅片,是長江流域最早的銅,它也許會在以后的文明進程中扮演更多的角色。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老司机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91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扒开做爽爽爽的视频| 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 www好男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福利精品导航|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强|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网|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 99视频精品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国产精品美女乱子伦高|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人妻| 国产92成人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妞妞|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国产精品拍天天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