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說對史傳傳統的繼承
中華民族是極為重史的民族,傳統各門學問中,史學極為發達。經史子集不僅是分類順序,也含有價值評判。以人為中心、以史為鑒、借古鑒今等史學意識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文學作品。特別是《史記》獨樹一幟的紀傳體文學從題材選取、敘事方式和價值取向等諸多方面都對我國傳統小說產生了極大影響。
網絡小說是當下文學創作的一部分。受新載體影響,網絡小說具有比傳統小說更長的篇幅、且以連載狀態展現給讀者等新特點,但是這些新特點只是外形上的變化,從本質上并沒有脫離傳統小說范疇。我從創作手法和價值取向兩個方面談一談史傳傳統對網絡小說的影響。
古代小說家們受史傳傳統求全求完整的影響,有著強烈的實錄原則,講究小說的完整性,小說有開始和結局,是一個典型的閉合結構。人物有年齡、相貌、服飾等從頭到尾的描寫,多數人物都有一個來歷和有一個必然的命運結局,甚至從生寫到死。
網絡小說有非常明顯的市場取向,為了生存,必須要寫出好看的故事,就算披著神魔鬼怪的外衣,仍然遵循了傳統小說的經典結構: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或是理想或是要達到某種目的,經過一個線性的連續時間,在一個連貫而具有因果關系的虛構現實中,與主要是來自外界的對抗力量進行抗爭,具有強烈的外在沖突,情節曲折,但是最終要有一個不可逆轉的閉合式結構。
網絡小說在創作手法上從傳統小說中吸取了大量營養,基本遵循了具有濃厚史傳傳統的傳統小說經典結構,很少有突破這個經典結構而取得廣泛喜愛和認同的網絡小說。西方小說中的橫斷面式描寫、意識流手法等,基本不會出現在網絡小說中。
受史傳傳統影響,傳統小說都或明或暗以道德說教面目出現,發揚《春秋》之義,有著勸善懲惡的作用。
在網絡小說創作過程中,贏得讀者的心是第一位的。為了贏得讀者好感,網絡小說作者們不太在意國外文學標準和價值取向,對文學潮流和發展也不敏感,他們更在意讀者,會自覺遵循我們民族的審美需求以及我們民族的價值判斷,正義必然戰勝邪惡,這是網絡小說中的絕對的經典主題,是具有濃厚史傳傳統的中國式小說的最重要主題。
這就引申出另一個話題,為什么大家喜愛讀網絡小說?主要原因是網絡小說延續了傳統小說寫法,暗含了我們民族的審美需求以及我們民族的價值判斷。這才是網絡小說獲得大量讀者的真正原因,而非其他。
網絡小說的作者大部分最初都不是專業作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絕大部分沒有受過正規的文學寫作和文學理論的訓練。正因為此,他們受到的西方文學影響相對較小,他們腦子里沒有過多的理論框框,更多是一種直覺、本能式的寫作。在傳統小說長時間潛移默化下,具有史傳傳統的傳統小說魂魄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一種集體無意識。網絡作家們直覺、本能式寫作最容易采用的就是適應本民族集體無意識的傳統小說的寫法。容易引起大眾讀者的共鳴,被大家接受和喜愛。當然,網絡作家也不可避免受到西方文學影響,但是他們更多是在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技術上受其影響,最重要的魂魄仍然是傳統的。
網絡小說在無意中承接了中國傳統小說的衣缽,有著深厚的史傳傳統,符合人民群眾的傳統閱讀習慣,讀者群龐大,具有極強生命力。與傳統小說一樣,網絡小說精華和糟粕并存,而在網絡時代,精華和糟粕更容易被放大,產生更廣泛的影響。網絡小說如何更好地吸收史傳傳統的營養,從自發走向自覺,既面向當下,又能健康地走向未來,走進文學史,這是擺在網絡作家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