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的創變——“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側記
圖為法國皮埃爾·朱利安《讓·德·拉封丹大理石雕像》。
圖為波斯阿契美尼德時代王宮內《弓箭手彩釉磚》。
作為《斷臂維納斯》、達·芬奇油畫《蒙娜麗莎》和《勝利女神》等世界名品的安家之所,歷經八百年滄桑的法國盧浮宮,曾牽引世人多少年的想象與向往?在中法文化交流不斷加深的今天,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再度攜手,1月13日至3月31日在國博舉辦了“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大展。多樣性的館藏呈現以及細致的學術梳理,在為公眾還原盧浮宮前世今生的同時,無疑也對中國的博物館建設提供了啟示。
從古老的王宮到現今擁有四十萬件世界藝術品收藏的博物館,盧浮宮已被視為法國的象征與驕傲。因此,作為三年后在國博的又一次亮相,審視自身在八個世紀的歷史沉浮中如何不斷激發旺盛的生命力,便是本次展覽的旨歸。126件套展品來自盧浮宮八個部門和歐仁·德拉克魯瓦博物館的收藏,配以有序的說明,探討了盧浮宮的成長與蛻變軌跡。這種自我審視的背后,更折射出法國八百年來歷史與藝術的交織,即各歷史時期王室、權貴、藝術家和收藏家之間的關系。
如同中國的故宮,盧浮宮成為盧浮宮博物館的蛻變起點正源于王室收藏。所以,展覽以法國各時期的國王像及其藏品展現為脈絡,意在帶領觀眾走進那段在皇家趣味引領下進行王室收藏的歷史。
盧浮宮的生命,起于十二世紀末十字軍東征時期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為軍事防御之需,在塞納河北岸建起的具有政治權威象征的盧浮防御城堡。就是從這時起,無論是封建還是共和,法國每一位元首,都不斷在對這座宮殿進行修繕和充實——十四世紀,查理五世將防御城堡改造為豪華宮殿,使其正式成為皇家珍玩和檔案的收藏之所;1546年,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原城堡的基礎上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建造起新的王宮,保留至今;此后歷時三百余年,經過近十位君主不斷擴建,最終形成一座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筑群……
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除了外在建筑規模的變化,盧浮宮也以王室收藏為始,不斷充實藏品。十六世紀,醉心于意大利文藝復興和北歐寫實主義藝術的弗朗索瓦一世,開啟了君主進行藝術品定制和購藏的先河,不僅將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帶到法國,更為法國日后的藝術發展與收藏打下基礎。相傳,達·芬奇就是這一時期受皇家之邀去法國創作時將《蒙娜麗莎》帶到了法國。此后,法國歷代國王都通過藝術品定制和購買來彰顯其個人藝術趣味以及其政治影響力,貢獻最大者當屬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不僅建立了新王宮凡爾賽宮使盧浮宮成為展示皇家藏品之地,而且還實行積極的藝術扶持政策——大量購買歐洲各派精品繪畫以及素描作品,并制定藝術家委托政策進行創作,進而構建起以油畫、素描、工藝品和古代文物為主的盧浮宮核心收藏;同時,他在盧浮宮中籌建了繪畫與雕塑學院,培育了一大批藝術名家。此時的盧浮宮,已然成為藝術展示、藝術流派紛呈的場所。
進入十八世紀,盧浮宮在歷史的潮涌中進一步蛻變。在啟蒙思想影響下,將王室收藏匯聚到盧浮宮并使之成為國家收藏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使盧浮宮于1793年對公眾開放,成為公共博物館。這一轉變意義非常,不僅使盧浮宮館藏得以進一步充實——教堂和貴族家庭的大量藝術品作為國家財產進入盧浮宮博物館,而且盧浮宮作為民眾受教化的場所,重新激發時代活力。雖然這種局面在1798年拿破侖入駐盧浮宮時被打破,但拿破侖依然在充實館藏——他從被占領國帶回大量古希臘、古羅馬等時期的藝術精品,并將盧浮宮建成歐洲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隨著君主制的徹底瓦解,這座置身法國古老王宮之中的博物館成為了“國家博物館”的坐標之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法國密特朗總統支持的“大盧浮宮”計劃,不僅讓盧浮宮完全剝去政治功用成為單純的博物館,而且完善了其作為大型博物館應具有的空間和功能,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與古典的宮殿建筑形成強烈的對比,為這座博物館再注活力,更為法國博物館的現代轉型提供了靈感。轉向國家收藏后,盧浮宮的藏品來源也進一步豐富:約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的考古發掘,為盧浮宮帶來了大量近東和中東地區、蘇美爾文明、伊朗蘇薩地區等的藝術品收藏;同時,很多收藏家也將個人收藏捐獻給博物館。盧浮宮由此成為擁有文物價值最高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構建起豐富的收藏體系。
豐富的館藏,“光輝照耀著國家”。一方面,不論是展出的國王像還是法國偉人雕像系列,展品審美格調的變化,印證了八百年中伴隨盧浮宮浮沉的國家歷史風云,那里有王室的謀略和文化選擇,以及從封建向共和轉型中社會文化趣味的變遷。另一方面,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各種藝術風格的名家作品展出,既可以從宏觀窺見法國數百年的藝術思潮遞變,也可以從微觀審察這種遞變的內在動力——除了政治影響,還有藝術自身的選擇,如普桑和魯本斯油畫的對比展出,展現了以其為代表的兩派關于色彩的探索,以及對歐洲繪畫的影響。豐富的館藏,也與世界文明的歷史相互輝映。不論是其所囊括的歐洲各時期的藝術,還是古埃及藝術、中國的青花瓷等,觀眾在領略各文明所建立起的美學的同時,也可以窺見數百年間法國與他國的交流史。
如今,盧浮宮博物館依然在創新中不斷激發活力——繼續豐富館藏、強化學術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并擴大規模:歐仁·德拉克魯瓦博物館和杜伊勒里花園相繼納入,新的伊斯蘭藝術部展廳落成、盧浮宮朗斯分館對外開放,并不斷舉辦展覽走向世界。回首數百年的積累,盧浮宮彰顯出的,正是其在保護國家文化遺產上所付諸的努力——既有對國家收藏的不斷擴充,又有其應時代步伐強化公共化、專業化的內外優化和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