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幻變成現實 那些細思極恐的黑科技正在路上!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擁有完美的外形,毫無缺陷的性格;
他們能夠隱藏情緒,具備無可挑剔的社交技能;
他們智力超群,可以進行復雜的科學創造。
但,他們并不是人,而是3D打印出來的偽人類!
沒錯,這就是最近《西部世界》、《黑鏡》等科幻影視劇里正火的3D打印活人。這些影視劇里的黑科技不僅使劇情變幻莫測,他們離人類的現實生活也越來越近,這不禁令人細思極恐。
3D打印人類:擁有自我意識,能獨立生活
在《西部世界》中,3D打印技術堪稱完美。打印出一個大活人,不費吹灰之力。據了解,打印人由特殊材料、通過3D打印工藝制成,看起來就像是真人,他們還擁有自我意識,能獨立生活。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成為人類的伴侶、槍戰目標以及冒險中的伙伴或對手。
在影視劇里神乎其神的3D打印技術,在現實中也在發展飛速。
據報道,飛機、汽車、房屋……現實世界中的東西幾乎全都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就連劇中的打印人都已經有了雛形。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教授Richard Arm用3D打印技術,創造出一個極其逼真的人類假體,用于醫療實踐。在現場展示中,假人被剝開胸部皮膚、打開肋骨,并從中取出心臟。最讓人稱奇的是, 假人的每個器官都是通過CT掃描真正的心臟、肺部以及血管后打印出來的。甚至,你能看到他臉上的胡茬!
肉眼看到虛擬影像:大腦植入芯片成超級資料庫
《黑鏡》的主創也是腦洞大開,不需要帶上科技眼鏡,人類通過肉眼就能看到虛擬影像。劇中人們的大腦會被植入一塊芯片,可以記錄存儲所有的視覺影像,當你需要時,可以隨時隨地回放。如果這種記憶芯片應用到現實中,人類將不再被記憶所困擾。
事實上,這樣的幻想已初步實現。荷蘭人 Martijn Wismeijer 將比特幣信息放在NFC芯片中,然后通過注射的方式打入手掌內。美國公司 Prousa將微型感應器注射到體內,以此來檢測健康數據。這些微小的芯片能感知人體的血液和最細微的細胞活動情況,可以說相當給力。類似的應用不在少數,可以說,這都是人體芯片植入的雛形。
除了3D技術和肉眼成像,無人駕駛、仿生科技等黑科技手段都在現實社會中日趨成熟。雖然他們都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實現方案,但各項技術遠不如劇中那樣完備發達,不過相信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技術正一步步向人類靠近。
當科幻變成現實 請警惕科技的“失控”!
在《西部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對機器人進行隨心所欲的控制,可是隨著劇情的發展,一些機器人覺醒的跡象顯現。現實中人們不免擔心,我們所創造的人工智能萬一擁有了自我意識,開始反抗進而控制人類怎么辦?
當這些黑科技以難以阻擋之勢滲透進人類的生活,隨之而來的是對人類社會中的法律與倫理的挑戰,這不免使我們產生對技術“失控”的擔憂。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因為人工智能已經在不少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此前由谷歌開發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擊敗頂尖棋手李世石就給大家帶來不小的震撼。
不過現在看來,人工智能要想真的超過人類,恐怕還為時尚早。目前的人工智能,雖然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但還是主要運用在我們傳統所謂的邏輯推理數據分析層面。人工智能在理性的思考能力上或許要強于人類,可要想通過機器學習的方式,實現其感性思考能力和微妙的情緒反應,是極其困難的。
與其說人工智能的技術風險引發了人類的擔憂,還不如說人類的“心魔”更要引起自身的警惕。人類之所以要發展這些黑科技,是為了滿足人的某些基本欲求。其中一些可能的失控情況,本質上是人類自身欲望失控的表現和延續。
科技的確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但沒有約束的科學是危險的,科學“能做什么”和“應做什么”是兩回事,因此把科技引向正確的道路也應當是社會的共識。當我們沉溺于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要時刻警惕科技可能導致的負面影響。
(編輯:薛筆犁 栗一星 來源:新華網 中新網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