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陳思和:一部向《紅樓夢》致敬的當代小說
    來源:《遼寧日報》 | 陳思和  2016年09月28日08:55

    葛亮的新作《北鳶》雖是一部以家族史為基礎的長篇小說,但虛構意義仍然大于史實的鉤沉。尤其讓我感興趣的是,這又是一部向《紅樓夢》致敬的當代小說。小說名之“北鳶”,直接來自曹雪芹的《廢藝齋集稿》中《男鷂北鳶考工志》篇,更深的一層意思作家已經在自序里說得明白:“這就是大時代,總有一方可容納華美而落拓的碎裂。”而《考工志》終以殘卷而見天日,“管窺之下,是久藏的民間真精神。”暗示這部小說以虛構形式保存了某些家族的真實信息,所謂禮失求諸野。而從一般的意思上來理解,這部小說正好與作者的前一部小說《朱雀》構成對照:“朱雀”的意象是南方,而“北鳶”則是北方,南北呼應;與《朱雀》描寫的跨時代的金陵傳奇相對照,《北鳶》是一部以家族日常生活細節鉤沉為主要筆法的民國史。

    這也是典型的《紅樓夢》式的寫法。真實的歷史悼亡被隱去,滿腔心事托付給一派假語村言。小說時間是從1926年寫起,到1947年止,應該說是以半部民國史為背景。但民國的意象在小說里極為模糊。我之所以要這樣來分析小說中的南京/民國意象,是有感于作者自序里的一句話:“這本小說關乎民國。”這是一個含糊的說法,我們究竟是在哪一個層面上理解小說所“關乎”的民國?似乎可以斷定,小說的故事時間雖然發生在1926年以后,但作者卻無意表現國民黨統治的“民國”。小說里幾乎沒有提到國民政府的事情,甚至連南京被屠城都輕輕一筆帶過,馬上轉入了山東臨沂地區人民遭遇的慘案。在描寫抗戰歲月的篇幅里,作者林林總總地寫到地方土匪活動,寫到民間自衛武裝,寫到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游擊,寫到西方教會支持抗戰的活動。

    作者有意寫了兩個以自己家族前輩為原型的人物:一個是盧文笙的姨夫、直系軍閥石玉璞,原型為直隸軍務督辦褚玉璞;一個是毛克俞的叔叔,原型為晚年困居江津小城的新文化運動領袖、第一代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這兩個人物,一個是明寫,一個是暗寫。褚玉璞為中心的故事里牽出了張宗昌、劉珍年(小說里為柳珍年)等一系列歷史人物,還特意嵌入《秋海棠》里描寫的民間野史,成為故事構成的一部分,這個人物在小說里對孟家、盧家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尤其是通過昭德這一傳奇形象間接地傳遞了這種影響。陳獨秀在小說里沒有直接出場,只是通過吳思閱與毛克俞的對話,含含糊糊地暗示了他的存在。但陳獨秀的存在仍然是小說里不可忽視的一個精神坐標,毛克俞他們反復說到他“一把硬骨頭”,“硬了一輩子”的性格,然而毛克俞一生與政治絕緣,吳思閱最后不知所終,可能都與這位硬骨頭“叔叔”的政治遭遇不無關系。褚玉璞死于1929年,陳獨秀死于1942年,他們對于中國政治的影響主要在1927年以前。但他們所代表的各不相同的民國政治,與國民黨政府所代表的政治構成互相對立的力量,形成了多元而復雜的民國政治背景。

    小說在這樣一個民國的多元背景下,開始了北方城市幾個大戶人家的興衰故事。褚玉璞與陳獨秀本來是兩股道上跑的車,不可能發生人生軌跡的交集。偏有作者家族的奇特歷史交集了兩脈香火,使得風馬牛不相及的民國人物,同時或現或隱地寄身于同一個故事里,象征了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軍閥勢力延續了舊帝制代表的沒落文化傳統,又加入江湖草莽的生命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則不斷以西學為武器,沖擊舊傳統和舊文化;這樣兩股力量的交集和沖撞,促使中國的文化軌道向著現代社會轉型。

    小說的筆墨重點落在盧氏、孟氏和馮氏家族的糾結和興衰,通過大家族中兩代人生活方式的變遷,敏感地展示了新舊文化沖突對于普通家庭的深刻影響。在某些展示舊文化的場景中,作者以平常的心態寫出舊式家庭里老一代人的腐朽生活,在這里,納妾、纏足、養戲子、勾心斗角等文化陋習,都是以常態的形式制約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在另一些場景里,我們看到新文化的因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舊家庭,開始影響下一代的年輕人。仁玨秘密參與抗日活動終于犧牲、文笙偷偷走出家庭奔赴戰場、仁楨從不自覺地參與抗日活動,到親身投入進步學生運動等等,這是民國歷史的基本走向,也是民國時代新舊文化交替和過渡的基本特征。

    然而,如果《北鳶》僅僅是這樣來刻畫民國時代的特征,那就過于簡單了,上世紀30年代巴金的小說里就表現過類似主題。而作者在把握這樣一些基本時代走向與特征的前提下,卻著重刻畫了在新舊交替變化的大時代里,某種具有恒久不變價值的文化因素。這是這部小說最大的看點:它展示了現時代人們對“民國”的一種文化想象。

    作者沒有把傳統文化價值觀僅僅落實在亞圣后裔身上,成為一種廣陵散絕唱,而是把這種文化精神彌散在整部小說的書寫空間。傳統文化的因子在北中國的普通人家庭(即普通民間世界),無論貧富貴賤,均有豐富的蘊藏。中國傳統做人的道德底線,說起來也是驚天地泣鬼神,在舊傳統向新時代過渡期間維系著文化的傳承。如果要說真有所謂民國的時代特征,那么,在階級斗爭的學說與實踐把傳統文化血脈蕩滌殆盡之后的今天,人們所懷念的,大約也就是這樣一脈文化性格了。

    這也是20世紀歷盡創傷的中國要中興復元的“一線生機”。小說取“鳶”為書名,自然是別有寄托。第五章第三節,寫毛克俞教學生繪畫,盧文笙畫了一個大風箏,取名為“命懸一線”,毛克俞說,“放風箏與‘牽一發而動全身’同理,全賴這畫中看不見的一條線,才有后來的精彩處。不如就叫‘一線生機’罷。”其實這兩個成語意思仿佛,不過是從不同的立場來理解,死與生都維系在這一條看不見的線上。小說里多次寫到風箏在抗戰中為扶危解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難免是傳奇故事,真正的意義還是當下社會的需要,普通人的道德底線維系國家命運民族盛衰,道德底線崩潰,那就是顧炎武憂慮的仁義充塞,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了。故而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實匹夫之責,不在危亡之際表現出奮不顧身的自愿送命,而在乎太平歲月里民間世界有所堅持,有所不為,平常時期的君子之道才是真正人心所系的“一線”。回想民國初期,西學東漸,傳統文化在揚棄中有所保留,新文化在建設中萬象更新; 袁世凱恢復獨裁,張勛起兵添亂,為何都陷于失敗?這就是民心所向的力量所在。民國這個大風箏之命,全掌握在看不見的“民心”的一線之中。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久草热久草热线频97精品 |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视频 |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九九久久精品免费|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伊人精品综合在合线|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6| 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孩交VIDEOS精品乱子|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 久久99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一区|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