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西藏博物館 科技助推文物保護
    來源:中國文化報 | 劉修兵  2016年08月08日11:47

    京紅正在仔細觀察唐卡破損的部位

    西藏文化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文物則是歷史的沉淀和文化的載體。作為民族文化文物資源大區,西藏存留著豐富而浩瀚的歷史文化遺物,在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等世界文化遺產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著貝葉經、藏文大藏經等浩如煙海的宗教典籍,蜚聲海內外的壁畫、唐卡和藏傳佛教造像,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以及精美獨特的民間工藝品。

    作為西藏自治區唯一一家綜合性國家一級博物館,西藏博物館于1999年建成并開館,館藏文物10萬余件套。長期以來,西藏博物館面臨著與其他博物館同樣的難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文物保存狀況不可避免出現惡化。近年來,西藏博物館借助科技力量,有效地扭轉了館藏文物保護狀況惡化的趨勢,也成為西藏地區文物保護和修復的中堅力量。

    早在2001年,西藏博物館成立了西藏第一座文物科技保護實驗室,針對館藏文物進行去銹、消殺、裱糊等科技保護工作,隨后增設了唐卡保護工作室,專門對殘損唐卡進行保護修復工作。對館藏品進行日常保護的同時,組織科保人員采用傳統的防蟲方式,使用藏香、藏香粉、花椒等開展了實驗性保護工作。

    2014年10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全國資深文物科技保護專家,就西藏文物科技保護工作進行專門研討。會后,在國家文物局和西藏自治區文物局的支持下,“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藏聯合工作站”正式在西藏博物館掛牌成立。

    “為加大西藏文物科技保護力度,更好地發揮文物的歷史作用,國家于2014年下撥資金1480萬元,由上海博物館等6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幫扶,建設了西藏博物館珍貴文物預防性保護專項(一期)。2015年底,項目一期完成施工建設和初驗,現已正式投入使用。”西藏博物館副館長達珍告訴記者。“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藏聯合工作站”的建立,為西藏博物館科技保護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工作站現設有唐卡保護工作室、博物館監測平臺、儀器室、環境保護室、前處理室、材料室、金屬保護工作室、X光探傷室8個科室。

    7月25日,記者來到“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藏聯合工作站”采訪時,西藏博物館副研究員京紅正在和她的同事們商量如何對一幅唐卡進行修復。這幅清朝時期的唐卡畫心保存狀況還算不錯,可是裝裱卻已破損嚴重。京紅先是用專門的放大鏡仔細觀察唐卡裝裱破損處,又取出顏色相近、材質相同的布料在破損處仔細比量,不時與旁邊同事小聲商量。

    “這個放大鏡可以把唐卡的局部放大到60倍,能很清晰地分辨布料的經線、緯線、材質等,從而為我們下一步的修復奠定基礎。”京紅告訴記者。從西藏博物館建館之初就開始從事唐卡研究的京紅,借助科技的力量,工作起來顯得更加得心應手。

    “我們希望將唐卡保護工作室打造成為南亞知名、國內一流的唐卡保護修復基地,為全區乃至全國的唐卡保護修復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平臺。與此同時,建立一整套符合西藏地區唐卡保護修復的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達珍告訴記者,西藏是唐卡的故鄉,唐卡的保有量居全國之首,絕大部分唐卡畫系畫派的傳承人及基地均在西藏,傳世種類豐富的唐卡為保護修復工作提供大量契機的同時,也提出了保護、修復和規范、標準的要求。

    為了使唐卡在保護修復過程中有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西藏博物館通過激光拉曼、X光衍射儀、三維視頻顯微鏡等先進設備對部分礦物顏料進行了分析檢測,獲得文物相關數據。“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與相關院校、文博單位合作,通過現代手段建立相關數據庫,詳盡掌握礦物顏料的成分、結構、產地以及絲織品類的組織、類別等。”達珍說。

    西藏博物館先后派出人員到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國遺產研究院、中國絲綢博物館等單位參加文物保護修復專業培訓,并在實際工作中搶救性保護修復了數十件唐卡、服飾、絲織品文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西藏博物館館藏古籍文獻5000余冊(函)。貝葉經、樺樹皮經書、藍靛紙經書、金汁經書、珊瑚粉經書珍貴異常。其中,狼毒草是構成古籍文獻的重要材料,又與內地古籍文獻存在巨大差異性。“目前,我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正準備合作開展相關保護修復,從事前期數據采集、檢測分析、方案編制等工作。”達珍告訴記者,此外,西藏博物館館藏佛教造像達4000余件套,造型精美、工藝絕倫。“我們將通過保護修復工作,運用X光探傷機、電子膠片掃描系統等先進儀器設備,并與相關院校、文博單位合作,分析其成分、工藝及流派,為唐卡的造像風格、創作年代研究等提供科學依據。”她說。

    為掌握文物藏品保存環境的PH值、光照度、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情況,西藏博物館建立了一整套無線監測設備(博物館監測平臺),相關業務人員可及時了解藏品所處環境的情況,為保管、保護提供實時的科學數據。目前,在已配備監測站網絡系統、無線傳感監測系統、實驗室檢測分析與環境調控系統、環境監測與調控耗材等硬件的基礎上,區域環境監測中心也已建立,為西藏全區文物藏品儲存環境提供實時的科學依據和建議。

    “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藏民的生活習慣,皮、毛、紡織類物品貫穿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館藏的衣物、卡墊、馬鞍,相應的蟲害、霉變等情況隨之而來。我們將在建立庫房、展廳熏蒸、消殺常態化的機制下,購置熏蒸設備,對進出庫房、展廳的藏品進行科學滅蟲害,以利于文物藏品的保存。”達珍表示。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 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图片|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国产呦小j女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沈樵|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国产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新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先锋资源站先锋影院|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电影 | 久久99视频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国产91精品一区|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中国精品白嫩bbwbbw|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