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年創作長篇科幻小說 專家稱意義重大
劉慈欣的《三體》掀起中國科幻小說出版熱潮。在眾多作品中,“00后”作者葉澤坤創作的長篇小說《逆戰》為讀者勾勒出一個末日之后的世界。今年6月,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首發,本書通過16歲少年陰天在弱肉強食的末世中掙扎生存的故事告訴人們,新時代的暴風少年們也能在風起云涌的戰場上逆勢而戰。
《逆戰》
故事簡介
“新人類”與“幸存者”的末世征戰
全書以世界末日的情景開篇,呈現的“末世分離”仿佛是電影《2012》結尾的畫面。諾大的諾亞方舟負載了一部分人在海中沉浮,而另一部人被拋棄的人類繼續留在人間。進入諾亞方舟的人成了“新人類”,他們有精良的設備、高能的科技。方舟之外的人在末日考驗中發生基因變異,成了有異能的“幸存者”。船里船外兩種人類的糾葛由此展開。
全書共計20個章節,洋洋灑灑28萬言,情景跌宕起伏、吸引眼球,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個性飽滿。通過“末世分離”“詭異的能力”“鐵霸敗北”“方舟再現”“背后的秘密”“大災難”等情景,帶領讀者一睹主人公陰天的“超能力”,并與他一同奔赴那驚心動魄的末世戰場,體味作為一名末日英雄的壯志豪情與內心悲涼。
在本書中,主人公陰天面對末日世界、父母分離,沒有過多的淚水可以流,沒有太多的苦楚可以傾吐,作為一名擁有超能力的幸存者,他帶領眾人重整旗鼓,拯救世界。
除了父母親情,書中關于各大組織間的斗智斗勇、此消彼長頗為有趣。
書中這樣描寫各個組織的消亡:“……現在血十字會的人已經被陰天解決了。陰天取而代之,聽說好像取了個名字,叫什么‘逆戰’組織。現在陰天正式和其他四大組織并駕齊驅,而且現在的‘逆戰’,實力比之前的血十字會還要強。”
本書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逼真飽滿,環境保護主旨一以貫之。“一場災難,不知道拆散了多少親人、情侶以及彼此之間相親相愛的人們,但是最無奈的地方在于,你還不能抱怨什么。說到底,一切不正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嗎?”文字將災難的源頭直指人類本身。
創作者說
以文字為馬 馳騁于夢想山河
每個少年都有一個英雄夢,站在世界之巔,逆戰而上,喧囂整個世界。本書的主人公陰天是一名年僅16歲的少年,本書的作者葉澤坤也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打開《逆戰》扉頁,就是一張葉澤坤身穿校服的照片,瘦削的他可謂小暖男一枚。
作為一名新新人類,現讀于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00后”葉澤坤今年15歲,在課余時間醉心寫作,歷時三年創作長篇科幻小說《逆戰》并出版發行。雖然正值升學之際,他卻沒有被學業禁錮在校園中,而是以文字為馬,馳騁于夢想的山河。
葉澤坤說,他從小就喜歡看末世類書籍或影視作品,閱至癡迷時常常廢寢忘食。隨著閱歷的豐富,他開始嘗試自己創作。談及《逆戰》情節的靈感他說,一是來源于曾經的閱讀和觀賞體驗,另外則來源于他肆意馳騁的想象,在主人公陰天身上就能看到他的影子。
作者 葉澤坤
那么,在學業繁重之際,他又是如何寫出洋洋灑灑28萬言呢?葉澤坤坦言,雖然此前也寫過一些文章練筆,但嘗試寫這樣的大部頭尚屬首次。在學校,他手寫下大綱和細綱,筆紙、手機、iPad都成了他的臨時寫作工具。待到回家后,他再慢慢梳理,充實成文。
“寫作中最困難的應該就是卡文了,但邁過去這道坎就會有所突破,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葉澤坤的同學成了《逆戰》的首批讀者,大家對故事的情節和文字給予積極評價,這也成了他繼續前行的動力。
談及未來,他坦言曾考慮過做一名職業作家,在他看來,這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職業之一。但由于自己仍是一名學生,完成學業仍是他的這一階段的重要任務。
業界評價
《逆戰》的意義已遠超其問世本身
《兒童文學》副主編汪玥含以《比寫作更重要的是責任感》為本書做序,在她看來,《逆戰》尤為可貴的是它的主旨——環保,小說將對未來的擔憂植入字里行間。但最讓她驚奇的是,這部“老到”的小說竟出自一名初三少年之手。
她寫道:“一般而言,不少初三學生正忙于應考,把時間都交給了各科模擬題,把精力都交給了兩周甚至一周一次的考試排名,哪有余暇余力來寫小說?即便有余暇余力,早已習慣了追求應考作文高分套路的孩子們,又豈會人人都有這樣的靈氣?即便有靈氣,對于一個被教育得越來越乖的孩子而言,又豈會有如此強烈的責任感?……從這樣的角度來說,這本小說的問世,其意義已遠遠超越了其問世本身。”
《逆戰》的出版再次引發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關注。在升學壓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人大附中的老師和家長能夠鼓勵和寬容學生從事跟考試無關的事情,實屬難能可貴。
現在,就讓我們走入《逆戰》,走進少年陰天的世界,和他一起做一次捍衛世界的勇士,做一個拯救世界的超級大英雄。
(原標題:人大附中15歲少年創作長篇科幻小說 專家稱意義重大)
(作者:邱曉琴 高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