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我的“圖書角”
    來源:文藝報 | 湘 女  2016年07月08日17:22

      我接觸書籍的時間比較早,記憶中,家里書多,所有的書都被父親包上書殼,寫上書名。那時住房不寬裕,大部分書只能分類碼起或放在紙箱里。我最早認字就是從書名開始。父親看書寫作需要什么書,告訴我書名,我就能找到。

      我的第一本書是父親送的《十萬個為什么》,一套十多本。父親便在家里的小角落里又騰出一個更小的角落,放一只小木箱,鋪一層報紙,將書排上,兩端用書夾一合,小木箱就成了一個小書桌,我可以就地而坐,一本一本翻看。

      這就是我最早的圖書角。

      慢慢地,圖書角里又有了一套《安徒生童話》,有了《格林童話》《普希金童話》,還有了一本大書,父親把收集的零星剪報裝訂成冊,用畫報紙做成封面,書里有民間故事、漫畫、笑話、神話傳說、各種趣味小知識,內容十分豐富。

      而增加最多最快的是連環畫,我們叫小人書。我童年時代的孩子,都有過對小人書的癡迷,都熱衷于攢錢買書藏書。當時我每天有一毛錢吃早點,我常常只買個三分錢的餅,省下錢買小人書。那時的小人書大都幾分錢最多一兩毛錢一本,靠著省吃儉用,我每個月都能買好幾本連環畫。

      放學回家的路上,有很多小人書攤,就在地上墊張報紙擺著,孩子們頭挨著頭,就坐在街邊看。周六周日,孩子們邀約著到大書攤去,花上幾分錢,可以看一個下午。

      大書攤往往設在城里最熱鬧的地方,很簡陋的大席棚、油布的棚頂,四面是竹篾編織的墻,很高,從地到天,上面裱著一層厚牛皮紙,幾千本小人書的封面就貼在上面,都用毛筆編上了號,很醒目,即便再高再遠也能看得清。大棚中央全是條凳,擺得很滿,靠墻有一排排書架,所有的小人書也都編著號,與墻上的封面號碼相對應。你要看哪本,只要報上號,攤主就能找給你。看書的孩子很多,卻不許交換,你看的書如別人想看,就得重新出錢。孩子們都很自覺,看完了還回去,然后再看另外一本。

      那時我積攢了好多連環畫,有單本的,也有成套的,《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封神榜》等。一次在昆明偶遇一個上海女孩,交談中得知她爸爸是連環畫《鐵道游擊隊》的作者,那一刻真是開心無比,因為我就有一套《鐵道游擊隊》啊。后來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很多時候的話題都是講《鐵道游擊隊》。

      隨著書不斷增多,小木箱塞滿了,又添了紙盒,紙盒裝滿了,又有了小木架,小木架也擺滿了,就往高處堆,我的“圖書角”就成了一棵“書的樹”。我常常踮著腳尖,很小心地從“書樹”上摘取某一本書,看完又很小心地放回去。

      父親長年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我們也就隨著他工作的走向而不停地搬家,然而無論搬到農村還是城市,無論是大房子還是小房子,總有我的一個“圖書角”,讓我有個靜心閱讀的小天地。

      我有一段時間迷上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看了一遍又一遍,為他喜歡上音樂,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優雅地彈鋼琴。

      有一段時間我又迷上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也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為那個被漠視的男孩難受,想象著自己一旦失去父母的庇護,該有多孤獨,多痛苦。

      可惜沒等我認識鋼琴,也如一個被漠視的孩子,離開父母和我的“圖書角”,去了農村。

      那是一段文化匱乏的日子,沒有課上,沒有書看。我們所在的村里,就有一本赤腳醫生手冊,被村里的鄉村醫生眼珠子樣地藏著掖著,誰也不能碰。生活也非常艱苦,每天勞動,晚上十多個十來歲的男孩女孩,就擠在用籬笆隔出的小房間里,很累,也很茫然。但我依然有一個“圖書角”,那是一本巴掌大的舊字典,用手絹包著,放在我的枕頭下。

      找不到書看,就聽村人講故事:毛毛蟲和蜈蚣打架、新媳婦捉弄憨姑爺、奇聞異事、女鬼僵尸……更多沒有電沒有書的夜晚,我們就輪流講鬼故事。我講過《聊齋》,很現成的狐仙鬼怪故事,講得自己也心里發毛,晚上不敢睡覺。那時最喜歡一個高中姐姐,文靜溫柔,聲音特別好聽。她不會講鬼故事,卻會講書里的故事,《魯濱遜漂流記》《神秘島》《項鏈》《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曠野的呼喚》《雪狼》……有一次,聽完《海底兩萬里》,就渴望知道大海是什么樣子,問來問去還不肯走,就賴在她床上,在《水陸兩棲人》的故事中睡去,夢里我就像魚一樣在海里游弋,腋下還長出了小鯊魚的腮……

      在文化貧瘠的生存中,沒有了“圖書角”,文學與想象就成了我惟一的樂趣。我開始寫詩,寫散文,寫童話,閱讀一切能找到的讀物。我曾和一個好朋友潛入圖書館,躲著讀沈從文、朱自清、冰心、老舍,也曾熬夜看完朋友借來的《紅與黑》,甚至囫圇吞棗地讀那些晦澀難懂的佛經和古碑文。

      一次在一個鄉村教師的宿舍里,突然發現天花板上裱著小頁的紙,紙上有這樣的句子:“艾絲黛拉端著蠟燭應聲而來,黑夜中,她像一顆明星,照亮了那黑洞洞的過道……”

      那是一本書,一本外國文學,但頁碼七零八落,怎么也讀不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心里就特糾結。這糾結一直到我離開農村,到北京上大學也沒能散開。我有一段時間每天泡在北京圖書館,幾乎翻遍了所有的外國文學。終于有一天,我在一本書上讀到了那句熟悉的話:“艾絲黛拉端著蠟燭應聲而來,黑夜中,她像一顆明星,照亮了那黑洞洞的過道……”

      那一瞬眼淚奪眶而出,捧著那本書就再也沒有松手。那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名著《孤星血淚》。

      從童年到成年,一個人要曲曲折折走很長的路,無論這條路上有多少風霜雨雪,但總有一種精神會鼓舞你,教你樂觀、自信、友善、高貴。

      這種精神來源于閱讀,來源于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人類無數優秀文學作品傳遞給我們的震撼與敬畏。這就是小小的“圖書角”給我的啟示。它陪伴我一路走來,成為我人生最忠實的見證。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碍| 青娱乐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不卡|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乱子伦|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 国产精品视频无圣光一区|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 黄大色黄美女精品大毛片|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7777久久久国产精品消防器材|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91全国探花精品正在播放|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互换| 日本精品不卡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久|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