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15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大會批準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等。大會通過外商投資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26號主席令公布這部法律。會議應出席代表2974人,出席2948人,缺席26人,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會議號召,人民政協各級組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續奮斗,切實把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的要求落實下去,把海內外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指出,要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線統籌做好各項宣傳工作,宣傳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寶貴經驗,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把文藝工作和社科工作放在為國家民族培根鑄魂、為新時代畫像立傳明德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提出了“四個堅持”的明確要求,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充滿期待。
白庚勝就文藝與社科研究如何與時代結合,藝術家與學者如何“明德”、發揮培根鑄魂的作用等話題發表了意見。
“如果有天堂,那里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圖書館原館長韓永進引用這句名言,來形容圖書館的重要性。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發表重要講話,在廣大文藝工作者中引發熱烈反響,產生強烈共鳴。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匯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廣泛凝聚共識。廣大文藝工作者和社科工作者要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
共識凝聚力量,這首先應該成為政協委員的共識。真正的共識,必然是民間官方不同聲音的結合,必然是科學人文不同專業的組合……
“緊日子”有意義,那是為民的初心;“好日子”有滋味,那是幸福的味道。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在“緊日子”與“好日子”的同頻共振之中……
人民是我們執政最大的底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黨領導人民經過長期奮斗、艱辛探索取得的偉大成果……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已經熔鑄為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標識。所以,中國學術所特有的學脈理路和話語體系,從來無法拿西學來套用、用西學來解釋衡量……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華民族文化根脈源遠流長,文化遺產浩如煙海,風韻哲思神采飛揚。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成為中國人民的精神標識和文化基因,歷經數千年洗禮而依然挺立、生機勃發。這是我們深厚文化自信的根基……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行百里者半九十。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越到關鍵時候越要響鼓重錘。不要搞“大躍進”“浮夸風”,不要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的東西……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