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國作協舉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宣講報告會,中國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面向中國作協黨員干部和在京文學界代表作專題宣講報告。[詳細]
中國作協召開黨組(擴大)會議 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10月24日,中國作協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措施。中國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主持會議并講話。[詳細]
文化繁榮興盛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深刻把握文化發展規律,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戰略任務,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文化自覺,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詳細]
11月7日,中國作協舉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宣講報告會,中國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面向中國作協黨員干部和在京文學界代表作專題宣講報告。[詳細]
連日來,廣大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感悟“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認真學習領會“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暢談未來一段時期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詳細]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磅礴力量。[詳細]
10月27日至29日,中宣部在京舉辦省區市黨委宣傳部、講師團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研討班,深入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培訓地方宣講骨干,對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基層宣講工作作出安排。[詳細]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明確了方向和路徑,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詳細]
方向正確、目標明晰、路徑清晰。謀劃部署“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指導思想、主要目標,提出了必須遵循的“六個堅持”重要原則,為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提供了行動指引。[詳細]
全會閉幕后,中央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第一時間召開黨組(黨委)會議、專題會議等,以多種形式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會精神,迅速掀起學習貫徹熱潮。[詳細]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確定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既與“十四五”規劃一脈相承,又在準確把握未來5年發展大勢的基礎上部署了戰略任務,對于我們繼續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指導作用。[詳細]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把握我國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深入分析“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對做強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詳細]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圍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戰略部署,鼓舞激勵億萬人民在新征程上踔厲奮發,為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詳細]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把“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列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把“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列為主要目標之一,圍繞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這對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具有重大指導作用。[詳細]
10月24日,中國作協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措施。中國作協主席、黨組書記張宏森主持會議并講話。中國作協黨組同志和各單位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詳細]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再次鐫刻下時代印記。 2025年10月23日,如潮的掌聲中,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這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勠力進取,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不斷開創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局面。[詳細]
凝心聚力,接續奮斗。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這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于進一步凝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磅礴力量,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具有重大意義。[詳細]
9月17日至18日,第38屆全國古籍出版社社長年會在貴陽召開。會上,中國出版協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圍繞“十四五”時期古籍工作規劃落實情況、“十五五”時期古籍整理出版高質量發展路徑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看到,當前,古籍出版單位紛紛探索讓古籍從學術“象牙塔”走向“大眾書房”的新路徑,如何做好古籍的大眾普及傳播成為古籍出版人關注的重要課題。[詳細]
2025年9月3日,在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振奮人心的時代強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 人間正道是滄桑。歷經奮斗犧牲,我們更能懂得中國的今天何其來之不易;放眼漫漫征途,我們更加堅信,只要不懈奮斗,中國的未來必將無比光明。[詳細]
國慶、中秋假期,繁榮的市場,火熱的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而文化與經濟的同頻共振,更生動詮釋著中國式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人文內涵。[詳細]
2023年10月,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兩個結合”,在賡續歷史文脈中推進文化創造,在傳承中華文明中推動文化進步,賦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更為寬廣的文明維度,凝聚起更為強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詳細]
“傳統書畫用紙不僅關乎技藝存續,更關乎民族文化的身份認同”“生產者與使用者應該攜手合作,優化紙張工藝”……近日于中國美術學院舉辦的“科技賦能中國傳統書畫紙——中國傳統書畫專用紙工藝提升關鍵技術研發”學術論壇上,博物館文物保護、文物修復、紙張科技分析、紙張科學研究、藝術創作等領域的資深專家難得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傳統書畫用紙的傳承與創新,如何借力科技賦能為書畫用紙也為中國文化藝術謀一個更長遠的未來。[詳細]
桂子飄香,江流浩蕩,正是江城讀書天。近日,在湖北武漢洪山坊社區圖書室,武昌區社區教育學院中南路街分校校長江濟武與孩子們共讀《抗日英雄王二小》。當稚嫩的童聲問“和平年代怎么當英雄”時,江濟武望向窗外說:“你看秋風中奔波的外賣員、清掃落葉的環衛工、走訪樓棟的網格員……只要把平凡事做到極致,就是當代英雄。”[詳細]
2021年—2025年,“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全國上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詳細]
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的故鄉,也是長篇小說《山鄉巨變》的創作原型地。“十四五”時期特別是2022年起,在中國作協支持下,清溪村盤活農房,建設運營起22家以周立波、王蒙、遲子建等國內知名作家或出版社命名的書屋,開啟了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新探索。 同時,“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在這里啟動,一批批全國知名作家受邀來此采風創作、開辦講座……清溪村,成了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詳細]
現象級作品不斷涌現并日益融入我們的生活,這背后,是廣電視聽行業過去5年的全面躍升。“十四五”期間,中國共生產1500多部電視劇、網劇,紀錄片總時長突破35萬小時,微短劇創作量達15萬部。這股強勁的內容生產力,正通過不斷升級的傳播體系觸達更廣的人群:廣電5G用戶突破3500萬,海外觀眾圈不斷擴容。[詳細]
國家文物局發布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藝術品陸續回歸祖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國寶回家。這些數字背后,不僅是跨越山河歲月的艱辛歸途,更是守護文化根脈、捍衛民族尊嚴的堅定決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