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圖:陳恒 |
![]() |
2014年上半年中國手機網民使用人數最多的前十大應用 制圖:陳恒 |
![]() |
CFP |
■ 網絡視頻侵權案占到信息網絡傳播侵權案的56%
■ 在線視頻成侵權重災區,網絡視頻版權紛爭不斷
■ 優質內容版權費用高,管理與定價機制亟待建立
■ 用戶應當尊重版權,山寨橫行終會傷及用戶自身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和移動終端深入人“手”的浪潮席卷下,網絡環境下的文化消費已無可爭議地在文化消費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瀏覽電子書、觀看網絡視頻、試聽在線音樂……今天,幾乎每個人的生活都和網絡文化消費產生了或多或少的交集。而網絡文化消費火爆的同時也從不缺少奪人眼球 的版權戰爭:樂視起訴小米盜播,快播接2.6億元天價罰單……侵權,似乎一直和網絡文化消費市場的成長發展如影隨形。如果失去知識產權保護這一核心,文化 產業的未來將不復存在。誰,在網絡世界動了文化的版權?版權保護難在哪?又該如何保護?
繁榮難掩版權紛爭
研究生畢業、在北京工作剛滿一年的陳艷青已經記不太清自己最后購買的唱片是哪張了,也回憶不起自己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選 擇網絡作為聽音樂的載體。“我已經好久沒買過誰的專輯了,網上歌曲更新快還大都免費,即便是收費歌曲,費用也不高,可以接受。而且在網上下載歌曲到手機里 非常方便。”說起網上音樂的優點,陳艷青打開了話匣子。
陳艷青代表的正是見證了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音樂流行方式從唱片市場到網絡音樂轉型的這一群體。對于許多更年輕的樂迷而言,他們見證流行音樂市場發展的方式,或許從一開始就與網絡密不可分。
據文化部發布的《2013中國網絡音樂市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到4.5億,網絡音樂市場整體規模 達74.1億元。事實上,在網絡上火爆的文化消費種類遠不止音樂。據統計,2013年我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接近900億元,同比增長33%;2013年中 國網絡文學市場收入規模達46.3億元,同比增長66.7%;2013年中國在線視頻規模達128.1億元,同比增長41.9%。
有這樣的數據作證,用繁榮來形容網絡文化消費自然毋庸置疑,然而,市場的一片繁榮,仍難以擺脫其如影隨形的版權紛爭。以視頻網站為例,從前 幾年土豆網和優酷網因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打起版權官司,到近段時間《爸爸去哪兒2》熱播引發的沸沸揚揚的獨播權紛爭,互聯網的舞臺上從來就不缺少版 權糾紛戰爭的火爆上演。
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網絡版權年度報告》稱: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開的知識產權案審理結果,2013年全國共有1388件涉及網絡著作 權侵權爭議的民事判決書公開,涉訴作品類型中,網絡視頻民事案件有783件,排名第一,占整個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案件數量的56%左右。其他依次為網絡游 戲、圖片作品、網絡文學以及網絡音樂。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網絡的普及和信息傳播速度之快,非常容易產生“搭便車”的問題,這也使得網絡文化消費領 域版權問題頻現,難以形成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激勵。在他看來,網絡文化消費過程中的版權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如果版權問題不解決好,網絡文化消費市場 可能會走進一條死胡同,甚至影響到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
版權糾纏,緣何剪不斷理還亂
這個夏天,《爸爸去哪兒2》點燃了收視熱潮,也拉開了新一輪視頻網站版權之爭。前不久,視頻網站愛奇藝發布反盜播公告,稱 包括優酷網在內的一些視頻網站,違規播放《爸爸去哪兒2》的內容,愛奇藝將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優酷等侵權網站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對此,優酷官方回應 稱:“作為熱播內容,確有用戶進行上傳,我們在后臺攔截很多,但發現有用戶反復惡意上傳,采用分段、變更用戶名、虛假標題等手段。一經發現或接到投訴,我 們即在第一時間處理。反對盜版是優酷土豆集團一貫的原則。”
近日,國家版權局通報了“劍網2014”專項行動第一批網絡侵權盜版案件查辦情況,包括“DY161電影網”“速酷電影網”等多家網站涉嫌 網絡侵權盜版被查辦,在線視頻成為侵權重災區。無獨有偶,日前發布的《2013年中國網絡版權年度報告》也稱,隨著網絡視頻行業的迅猛發展,網絡視頻領域 的版權糾紛不斷增多。
毫無疑問,盜版已成為我國網絡視頻成長過程中繞不過的關鍵詞之一。在網絡視頻行業明爭暗斗的背后,幾乎所有視頻廠商都因版權問題成為過原告也坐上過被告席。盡管網絡視頻行業和國家相關部門曾多次合力整治網絡視頻侵權,但盜版侵權事件仍頻頻發生。
“網絡視頻版權的保護,難點在于如何認定侵權和取證。”愛奇藝法律總監王巖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現在的侵權種類繁多,尤其是UGC(用戶生成內容)以及網盤侵權等侵權形式難以甄別。
除此之外,王巖表示,許多公司還假借“避風港原則”進行盜播,即許多只提供空間服務、不制作網頁內容的網絡服務提供商不承擔審查義務,結果 這些違法行為屢屢逃脫處罰。據了解,快播就綜合了幾種侵權方式,既是P2P軟件平臺,借技術中立為名進行侵權,又找了很多中小網站來運營,這就加大了監測 難度和維權成本。
同時,“傷害大,判決輕”也打擊了網絡視頻商的維權熱情。“網絡視頻版權一旦出現糾紛,如果訴諸法律,司法程序比較復雜,周期比較長,判決 結果出來后可能錯過了該視頻熱播的時間。”北京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吳飛說,“目前侵權盜播的違法成本也比較低,最多賠償三五十萬元,所以很多企業就走上 了先盜播再賠償的歪路。”侵權事實成立但判罰相對很輕,版權方受損利益很難得到補償。對此,吳飛希望司法機關在侵權懲罰數額上能有更大突破。
紛爭中如何突出重圍
湖南衛視前不久推出“芒果獨播戰略”,《花兒與少年》《唱戰記》等幾檔新節目不再對外銷售互聯網版權,只在旗下的視頻網站 芒果TV獨播。與此同時,視頻網站掀起自制劇風潮,網絡自制劇《萬萬沒想到》第二季近日在優酷上映,僅一天時間,優酷點擊量就高達2800萬;而愛奇藝播 出的《廢柴兄弟》,上線僅5日播放量便一路飆升到近8000萬。
衛視開始試水獨播,視頻網站則進入自制時代。在互聯網版權紛爭不斷的背景下,一些平臺開始了新的謀劃。
去年6月,蝦米網全面試水音樂收費并上線“音樂人平臺”,試圖重塑音樂產業鏈。音樂人平臺主要面向獨立唱片公司和獨立音樂人,申請成為蝦米 音樂人后,他們的自有版權音樂將通過蝦米平臺獲得推廣并取得收益的100%。而今年則被一些視頻網站稱為自制劇元年。版權代表著的優秀內容,越發被平臺緊 緊攥在自己手中。
“一旦衛視不再分銷版權,視頻網站只能通過自制這條途徑尋找優質內容。現在網絡視頻公司都在搶占優質內容,版權費用炒得很高,但重金購買版 權、依靠片頭廣告獲利的方式是不可能持久的。”王巖坦率地說。另據藝恩咨詢發布的《2013中國網絡自制劇研究報告》顯示,視頻網站為版權支出的成本從 2008年的4億元到2013年的42億元,短短5年時間,增長10倍左右。考慮到版權成本支出,視頻網站推出自制劇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版權紛爭多是平臺之間的混戰,用戶卻不會對此有直觀的感受。有調查顯示,許多網友并不關心自己點擊的影片是否存在版權問題,更在乎的僅僅是自己能否最快看到新片,以及視頻的清晰度和流暢性。
事實上,網絡平臺爭奪版權的重要目的就在于要用獨家的內容留住客戶。王巖認為,在維護版權的同時,網絡平臺也要提高核心競爭力。“簡單地說 就是技術+內容。”王巖具體分析說,“一方面是提高技術,這是網絡視頻公司發展的根本驅動力。通過技術進步給網民提供一個更優質的用戶體驗,才會讓用戶多 頻次地瀏覽網站。另一方面加大內容的完善和挖掘,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戶的喜好與需求,同時充分發揮渠道優勢,增加人均瀏覽時長,這樣才能提高用戶黏性和活躍 度,留住用戶。”
吳飛認為,網絡平臺在完善內容和技術的基礎上,要在整個行業建立一個行業標準和公約。一些互聯網企業也要帶頭遵守法律,購買優質內容版權而 不是盜播,遵守市場規則。同時,他也呼吁用戶尊重版權,“畢竟,山寨是無法長久的”。(本報記者 陳晨 本報通訊員 趙鵬 王成鳳)
鏈接 這些年,視頻網站為“版權”打過的那些“仗”
●2014年7月,針對樂視網起訴風行侵犯其享有的《我是歌手》第二季的獨占性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一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風行公司停止侵權,賠償損失50萬元。據了解,《我是歌手》第二季在樂視網的全屏總播放量已突破15億。
●2014年7月,樂視起訴小米盜播其10部影視作品取得勝訴,小米被判賠償樂視網損失15萬元。樂視表示,還將繼續對小米提起侵權訴訟。
●2014年6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公布快播2.6億元罰單依據,初步認定快播公司未經許可,通過網絡向公眾傳播《辣媽正傳》《北京愛情故事》等影視劇、綜藝類作品,非法經營額為8671.6萬元,依法擬處以非法經營額三倍罰款,即罰款2.6億元。
●2013年11月,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視頻網站聯合多家版權方成立反盜版聯盟,向法院起訴百度、快播等公司的視頻盜版行為,并向百度索賠損失3億元。最終國家版權局對百度和快播作出責令停止侵權行為,罰款25萬元的行政處罰。
●2011年,土豆以“史上最嚴重的侵權”為名狀告優酷盜播土豆網獨家引進的臺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在提出1.5億元賠償要求之外,還 要求政府部門吊銷優酷的視頻網站資質,優酷隨即反擊,在京、滬兩地對土豆提請訴訟,稱土豆侵權播出優酷百余部熱播影視劇及原創內容。
●2010年,優酷起訴酷6,酷6起訴土豆,優朋普樂起訴迅雷,樂視起訴悠視,中國視頻行業洗牌前夕陷入風起云涌的版權混戰。(陳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