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網絡時代仍需倡導人民寫作(歐陽友權)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5月19日10:20 來源: 光明日報 歐陽友權

      今天的文學,正面臨不同的發展語境。傳統寫作勢頭不減,每年出版長篇超過3000部,而借助新型傳媒的網絡文學板塊更是火爆異常。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6.18億網民中,網絡文學用戶達2.74億,上網者的文學使用率高達44.4%。手機等移動終端及其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迅速形成非職業寫作的文學新軍。社會大眾對文學的參與度如此之高、網絡媒體用戶對文學的切入如此之深前所未有。這似乎表明,文學大眾化問題不再成為問題,文學為什么人服務的宗旨已經得到體現,今天的文學,特別是網絡寫作,已經大眾化、普及化,現時代的“人民寫作”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沒有必要再倡導了。

      其實不然。其原因在于,“人民寫作”是一個質的概念而不是一個量的概念,是一個文學立場和價值導向問題,而不單純是讀者族群認同的市場化評價,不能簡單地依據參與寫作者的多少、作品數量和閱讀受眾的多寡來判定,更不能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選擇變成“以人民幣為中心”的商業利益驅動。判定作品是不是人民寫作,關鍵是看其在內質上是否具有人民性和如何表現這種人民性。網絡上作品海量、人氣旺盛,眾多類型化熱門作品被點擊、收藏、打賞或版權轉讓,其中不乏內容健康、感染讀者的好作品,但也確有為取悅受眾、迎合市場而寫的格調不高或粗制濫造之作。這樣的寫作不屬于人民寫作。

      一般而言,實現人民寫作需要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寫作者能夠站在人民的立場,堅持這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對歷史與現實、社會與人生有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分野,對人民群眾為之奮斗的偉大歷史實踐有正確判斷和理解;二是作品必須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傳達“人民理性”的價值觀,實現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那些熱門的網絡作品,如《甄嬛傳》《杜拉拉升職記》《吞噬星空》《遍地狼煙》《醉枕江山》等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類型小說能被眾多網友熱捧,其情節設置、人物塑造、語言風格,以及文本氣質上的可讀性與吸引力是重要因素。

      由此可見,網絡文學并不代表人民寫作,關鍵還在于寫什么和怎么寫。文學走進互聯網,獲得了一個嶄新的平民化開放視野;網絡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虛擬空間,打破了精英寫作對文學話語權的壟斷,為每一位愿意上網創作的網民提供了“人人都能當作家”的機會。這種“新民間文學”,標志著文學話語權向民間回歸。盡管如此,網絡寫作仍然不能與人民寫作相提并論,因為文學的人民寫作并不取決于傳媒的公共性和參與的廣泛性,而取決于這種文學的人民性價值取向和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審美品格。網絡文學的良莠不齊、精蕪并存和復雜多樣,使它成為一種大眾狂歡的文化形態,而網絡文學如果缺少意義承擔和藝術審美的價值蘊含,它將無從贏得人民寫作的藝術品格。

      (作者為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