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文學市場化:分兩步走(賈夢瑋)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4年02月12日09:40 來源:中國作家網 賈夢瑋

      文學不能完全市場化,但在現實社會,文學確實存在一個市場問題,只不過有它特有的規律——這一點基本已形成共識。由于中國市場化的進程剛剛開始,加之文學市場的特殊性,健康文學市場的形成尚有待時日。

      文學產品是精神產品,它的物質形態如書本紙張、互聯網服務只是它的存在形式,不能決定它質量的高低與優劣,決定它質量的是它的內容與精神含量,這是文學產品與鞋子、汽車等物質產品最大的區別。因此把一本文學書籍買回家后,如果看完了發現文學質量不高,你不能退換,除非印刷裝幀等物質形態有問題。你說:“我認為這本書寫得不好或者我不喜歡這本書,請給我退了。”估計不會有人因此給你退貨,否則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把買回來的書看完了再退回去,文學市場也就完全無法形成了。也正因為如此,文學的售后服務無法實施,因為無法制定統一明確的質量標準。

      一個健康市場的基本特征是:優勝劣汰,供需基本平衡。文學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文學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運轉較慢,文學經典的形成,要經過長時間的“大浪淘沙”。因此,在媒體欠發達的時代,優秀的作家成就的往往是“身后名”、“身后利”。對于剛面世的文學作品來說,它短期的市場前景(評獎也是市場的一部分),如其他商品一樣,相當程度上要依賴于“廣告”。如今的文學市場上,充斥著作家、作品的“新聞發布會”、“研討會”、“討論會”,還有在西方人面前的“搔首弄姿”,都免不了廣告的嫌疑。中國作家過去對于市場是很淡漠的,現在一下子又“早慧”了,中國人的那點聰明勁兒在文學市場上依然管用。但這次又是太聰明了。考慮到市場的嚴酷性,有些作家已經有了品牌意識,不敢拿自己的名字(品牌)當兒戲,作品輕易不會出手,而是努力拿出“貨真價實”的東西。對于這樣的作家,市場遲早會報答他們。

      文學市場的“優勝劣汰”不僅“慢”而且“難”。劣的不但沒有“汰”掉,而且還在不停地生產出來,因為劣質的文學作品更容易復制。優的即使為讀者所認可,但它不能按照模子批量生產,因為真正優秀的文學產品都是獨特的,上不了流水線。而且,圖書等文學產品是絕對的“耐用消費品”,一個人很難把一本書看爛,不像襪子穿壞了馬上就要到商店重買一雙,汽車到了報廢時間必須報廢另買。這是文學商品區別于其他商品的重要特征,這個特征成了文學市場化最大的難題,也是優勝劣汰最大的難題。

      做鞋子、做汽車的應該進行市場調查,適應市場、迎合市場;但文學創作卻不能這樣,特別是在國民素質普遍還不高的情況下,文學市場更多的應是“引導”,而不是適應和迎合。出賣精神至少跟出賣肉體一樣不堪。

      我的觀點是,文學市場分兩步走:創作、修改階段應遵從作者內心和精神創造的需要,不考慮買賣、評獎等市場因素;創作一旦完成,形成了文學產品,就應該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推廣加營銷。

      一個國家的文學高度是由作家的質量和讀者的質量共同決定的。文學市場的完善,我想,最最重要的一條,是讀者文學修養和文學欣賞水平的提高,是整個國家國民素質的提高。到那時,讓質量不高的文學產品賠本賺吆喝,那些通過非文學手段來達到市場目的的人可能要安靜多了,因為賠本的事是沒多少人愿意做的,它也不符合市場規律。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